APP下载

将校园植物资源引入课堂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2022-06-10黄圣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18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

黄圣草

园艺疗法是指通过参与与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与植物相关的各种活动,维持和恢复人们的身体与精神机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海南省文昌中学是一所花繁叶茂、植物资源丰富,注重以优美的环境培育学生的完全中学。学校利用丰富的植物资源,创设了园艺心理校本课程,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植物,放松身心,缓解学业压力,培养创造力,提高审美水平,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增强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以积极乐观的状态应对学习和生活。实践证明,利用学校自身资源优势创新性地开设校本心理课,有助于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植物资源;园艺疗法;校本课程;心理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18-0070-02

一、引言

中学生正处青春发育期,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意识增强,情绪不稳定,常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定状态,孤独、忧伤、激动、喜悦、愤怒微妙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冲突和矛盾。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发展自我统一性,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因此他们需要能够帮助他们化解可能出现的同一性危机的优质资源,走出困境,实现成长。

园艺疗法的理念和体验式的实践活动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需求。园艺疗法能让学生在走进大自然、亲近植物的过程中,放松身心,缓解学业压力,培养创造力,提高审美水平,提升团体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增强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学生积极参与园艺活动,从植物的周期生长认知生命力的顽强,从植物的变化过程认知生命的盛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使他们学会珍爱生命,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海南省文昌中学是一所花繁叶茂、植物资源丰富,注重以优美的环境培育学生的完全中学。校园内有一百多种植物,常见的有椰子树、芒果树、菠萝蜜树、榕树、霸王棕、荔枝树、龙眼树、酸豆树、木棉树、凤凰木、三角梅、九里香、垂柳、炮仗花、紫檀树等,一年四季花果飘香,分布的校道被师生称为“芒果大道”“紫檀路”。为数不多的植物有海红豆树、桂花、菩提树、玫瑰花、红花玉蕊、栀子花、山茶、重阳木、黄葛树等。文昌中学每年都有历届校友回校捐赠树木,特别是陈文亮校友捐资三百多万兴建了懿湖,更为校园增添了多样的植物。

多种多样的校园植物资源为园艺疗法的实施提供了天然的素材,为园艺心理课程的开发、实践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将校园常见的植物引入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拉近与自然的关系。学校致力于打造生活化、活动化、体验化课程,让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情感得到共鸣,思维方式由单一维度向多向思维拓展。学生的成长促进学校的发展,2020年,中国环境文化教育专家委员会授予文昌中学“全国资源节约型绿色校园”称号。

二、园艺心理课程实践

学校开设了园艺心理课程,教师利用校本教材《校园植物图鉴》,按图索骥,实地调查校园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明确可以引入课程的植物资源,在教学中运用园艺疗法加以实践,具体做法如下。

(一)与植物互动,获取心灵成长的力量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校园植物图鉴》一书学习植物的百科知识,实地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并以粘、画、写的方式记录下来,养成热爱学习、专注等积极心理品质。开展“我为春天添点绿”“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为植物代言”“我与植物共成长”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体驗植物带来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触觉”五感感受,加强与植物的联结,感受自然的生命之美,调适情绪,调整心态。借用植物的隐喻,引导学生以植物明志,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获取心灵成长的力量。

(二)以植物为媒介与他人联结,促进人际和谐

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个人或与同学合作为植物浇水、移植、修剪,在照顾和陪伴植物的活动中加强与同学的深度联结,促进人际和谐。

(三)以主题活动为指引,形成主动探索的创造氛围

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情绪”“我的自画像”“我们的班级树”“再见吧!拖延君”“接纳自我,做更好的自己”等课程,在课程开始之前,安排学生到校园里搜集枯枝落叶,用来创作叶贴画。学生投身到活动中,在搜集和保存枯枝落叶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接纳生命必经的历程,学会尊重生命。

学生在活动中寻找符合自己心意的材料,与校园环境亲密接触,能唤醒对环境的热爱之情;运用枯枝落叶进行创作,是变废为宝的过程,能激发学生对资源再利用的意识;在制作叶贴画的过程中,审视生命的丰盛和寂寥,培养想象力、动手能力、专注力、艺术表达能力,感受福流,增强幸福感。

(四)以需要层次理论为导向,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学校开设了“文中大花园”“我爱文中”“绿植的聚会”“花果飘香”“新学期 心期待”等课程,为学生搭建情绪情感表达的平台,帮助学生熟悉校园,找到自己的位置,尽快适应学校生活,满足归属感的需要;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增加人际互动的频率,增加愉悦感,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此外,这些课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友善、热情、真诚等心理品质。

(五)将感恩树引入课堂,加强感恩教育

学校利用校园中历届校友捐赠的白玉兰树、万紫千红树、黄葛树、菩提树以及每一棵树下的石碑记录,创设“假如我是一棵树”“父亲节的祝福”“母亲节的礼物”“我与老师有个约会”等课程,将寓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感恩树引入课堂,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利用校园里的枯枝落叶进行艺术创作,并作为礼物赠送给师长,表达感恩之情。

三、案例启示

园艺疗法是通过参与与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与植物相关的各种活动,维持和恢复人们的身体与精神机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园艺疗法以园艺为媒介,强调以人为对象,功能体现在生理、心理、社会与精神作用四个方面,突出特点是参与性、体验性、愉悦性,重点在于每个人以期待、投入和享受的状态参与全程。将园艺疗法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创设园艺心理课程,可以使学生通过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来丰富人生的内涵和生命的质地。

第一,利用植物天然的疗愈力,体验生命的更多可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到田野上去,到公园里去吧!正是这生命的清泉,将使您的学生成为睿智的研究者,和富于钻研的、求知欲旺盛的人和诗人。”植物有天然的疗愈力,能舒缓情绪、激发潜能,让学生对自我有更多的探索和认识。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生俱来有着与自然建立联结的内在动机。当学生与大自然深度联结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积极的心理体验,提升生命的意义感和幸福感,激发创造性思维,保持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

第二,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将校园植物资源引入心理课堂,与园艺疗法相结合,创设园艺心理课程,突破了传统的课程形式,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出课堂,走向自然,亲近植物,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这样的学习过程充满趣味。

参考文献

[1]苏立增,刘视湘. 生态心理辅导实务[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音乐校本课程研究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