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意识、技术感知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
2022-06-09张红丽金奇
○张红丽 金奇
(1新疆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2石河子大学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心,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一、引言
近年来,为确保我国畜禽产品的有效供给,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但随之由畜禽养殖所造成的面源污染却成为制约农村生态建设的瓶颈问题。如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威胁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而且还会造成可利用资源的严重浪费[1]。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并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如《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2013)》。不仅如此,2016—2022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了关于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意见。政策意见的提出使得当前畜禽养殖粪污的处理与转化利用有所改善,但成效甚微[2],循环农业的发展可能会因此受到阻碍。农户作为畜禽养殖与畜禽养殖粪污的资源化利用主体,其行为选择是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我国农村是典型的“亲缘社会”,农户的群体归属感较强[3],其认知或行为取向也会有意识的与群体趋于一致[4]。因此,农户的从众意识可能成为影响其感知和行为的重要因素[5],如周围其他农户以及亲朋邻里对个体农户的行为决策存在显著影响[6],但从众意识对农户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在已有研究中关注的人较少。并且,对某项技术所产生的价值、易用性等方面的感知也是促进农户行为决策的动因[7]。直观上,农户的从众意识和技术感知对其行为决策可能存在直接影响。但个体农户在行为决策过程中对资源化利用的感知是否有可能受周围众人的影响而改变呢?故通过探究农户的从众意识、技术感知与其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之间的关系,为缓解农村畜禽养殖造成的面源污染提供建议。
目前,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8]。关于农户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已有文献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研究:第一,农户个体及家庭经营特征。研究发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受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养殖收入等因素的影响[9-10],其中农户受教育程度和养殖收入均正向促进其资源化利用行为[10-11]。也有学者认为兼业程度、耕地面积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12]。第二,外部环境特征。在外部环境中,政府相关政策对农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有显著的影响[13],且相较于惩罚政策,补贴措施更能促进农户资源化利用行为[14]。此外,农户的资源化行为还受到技术培训[15]、便利条件[16]及社会资本[9]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第三,心理认知特征。心理认知是农户行为的基础,对行为决策会产生直接影响[17]。如畜禽健康感知[15]、主观规范[16]及环境意识[12]等均正向影响农户的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张郁等[10]利用Logistic 模型,得出环境风险感知也是影响农户资源化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
现有研究从多方面论证了农户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本文提供了研究基础,但还存在拓展的空间:一是虽然已有文献认识到农户感知对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但却较少关注从众意识对农户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二是少有文献将技术感知与从众意识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分析农户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因此,本文从技术感知和从众意识两个角度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进行考察,同时揭示从众意识在技术感知对农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的中介效应,以期为解决农村面源污染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政策制定提供启示。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从众意识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
从众意识是指个人受到周围群体的影响,而在自己的判断与意识上表现出符合群体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18]。在中国以地缘为基础的农村社会中,农户之间交流联系频繁,个体农户不可避免地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而普遍存在从众意识。熊升银[19]在研究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时提到,周围农户的利用行为对个体农户行为具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即当周围农户都采取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时,从众意识会驱使个体农户采取相同的行为[20]。薛彩霞等[21]在研究农户亲环境行为时认为,若周围大部分农户都实施了亲环境行为时,个体农户也会倾向于实施亲环境行为。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作为亲环境行为的一种[22],在周围农户都参与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情况下,个体农户的从众意识也有可能促进其参与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为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1:从众意识对农户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二)技术感知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
由DAVIS[23]等开发的技术接受模型(TAM)是以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该模型从认知角度提出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是影响个体行为的两个维度,被广泛用于行为研究[24]。故本文借鉴TAM 中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表征技术感知用以研究农户的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感知有用性表示农户对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所产生的绩效改善的感知程度,即农户对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等的感知[25]。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在农业生产中不仅追求自身经济收益的最大化,还重视生产行为的生态价值[26]。已有研究表明,若某种行为能让农户感受到可以为其带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实施该行为的可能性就越高[27]。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相较于传统的处理方式具有更高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28-29],倘若农户能感知到这方面价值,就会放弃粗放式的处理行为,而选择资源化利用行为。感知易用性是指农户对采用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便利程度的感知情况,体现了农户实施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可行性。对农户而言,畜禽养殖资源化利用行为可能会花费时间和精力,相较于直接排放可能有些许难度。但若农户在技术方面的感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其参与资源化利用行为的概率可能就会大大增加。一些研究者也表明,农户的感知易用性会增加其行为发生的可能性[30-31]。农户的技术感知可能会带动行为选择的转变,较好地概括了农户对资源化利用行为的主观评价。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2:感知有用性对农户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H3:感知易用性对农户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三)技术感知的中介效应分析
从从众心理学角度出发,个人对实施某种行为的感知往往是基于主观意识[32]。而当个人对行为的正确性无法判断时,则可能会从周围人的看法或行为中寻找答案。因此,从众心理学认为,个人的认知尤其是对周围人的看法和行为的认知,是解释个人行为的核心。人们会有意识地观察和了解周围人的看法或行为,获取相关知识以完善自己的感知,而个人感知的变化会进一步影响行为的决策。尚燕[33]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通过对群体的学习即有意识地从众能够提高农户对秸秆焚烧危害的感知能力,促使农户放弃秸秆焚烧而选择资源化利用。郭清卉[34]在研究农户化肥减量措施采纳行为中也提到,个体农户的从众意识会将群体的感知内化为个人的感知,从而对个体农户的行为产生间接的影响。由于农户文化水平的局限性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感知只是停留在表面,但为了做出正确的行为决策,农户可能会通过接受群体信息来丰富或改变自身的感知。即当周围农户普遍认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能产生较好效益且易于使用时,个体农户可能会选择认可农户群体的感知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感知,作为自己资源化利用行为决策的依据。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4:技术感知在从众意识对农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具有中介效应。
图1 理论分析模型
三、数据来源、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用数据源于课题组2021 年3 月至5月对安徽省庐江县、肥东县养殖户进行实地调查,两县均为安徽省重要的养殖大县以及畜禽技术推广的重点区域。调研是对两县内兼业小规模农户采取随机抽样与直接入户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过程中按照分层抽样方式首先从两个养殖县中共抽取5 个乡镇;其次在这些乡镇中随机采样3~4 个村;然后在这些村庄随机选择20~25个农户作为调研对象;最后调查员与农户进行一对一的访谈调查。调研共完成问卷500份,剔除重要数据缺失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438份,问卷有效率约87.6%。
由表1可知,从户主性别分布看,女性户主数量与男性户主数量基本持平,女性的比例在51%左右;从年龄分布来看,被调查农户年龄在51~60岁占比最多,约为42%;40岁及以下占比仅为5%,符合当前农村中年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农户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被调查农户中受教育水平为小学及以下的占比高达72%,这与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结构中的受教育水平偏低现象相符合;从耕地面积来看,在0.33公顷以下的农户较多,占样本农户的61%,说明调查区域农村的自有地较少。从养殖收入与家庭总收入占比来看,收入比达到40%以上的不多。
表1 样本农户的基本情况
(二)变量选取
1.因变量。本文以农户是否进行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作为因变量,农户是否进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其自身主观行为的反映,在调查中,农户对畜禽养殖粪污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丢弃;(2)直接还田;(3)堆肥还田;(4)沤肥还田;(5)制作沼气;(6)出售(赠送)。根据本文对资源化利用的界定,将堆/沤肥还田、制作沼气、出售(赠送)处理视为对畜禽养殖粪污进行了资源化利用,并赋值为“1”。废弃与直接还田在国家出台的相关通知中被指出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以及威胁人体健康等不利影响,故视为非资源化利用行为,并赋值为“0”。
2.核心自变量。以从众意识和技术感知作为核心自变量。当周围农户都愿意参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时,个体农户也愿意参与,则认为该个体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源于从众心理,即存在从众意识,是则记为1;否则记为0。而将农户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的感知分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两个维度,根据实际调查情况,感知有用性分别选择利于净化空气、改善土壤肥力、减轻水体污染、增加作物产量以及改善作物品质五个方面进行测度;感知易用性选择技术便利性、相关的技术培训两个方面进行测度。
3.控制变量。根据以往研究,本文选择政策因素(资金补贴力度、设施补贴力度、服务满意度)、个体特征(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特征(耕地面积、土壤肥力、养殖收入比(养殖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以及是否加入合作社和科技示范户作为控制变量。各变量名称、赋值及统计描述如表2所示。
表2 样本养殖户变量的说明、统计及预期
(三)模型设定
1.Logistic模型。根据前文分析,农户是否参与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y)是一个二元分类变量即为因变量,判断的标准就是农户的回答,是或者否,即0-1变量。因此,本文运用二元Logistic离散回归模型对农户的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进行拟合。
假设农户参与资源化利用行为的概率为p,则其概率函数为:
转化为参与行为对数发生比:
式中:μ为常数,即随机干扰项;βi为自变量xi的系数;xi为影响农户决策的各解释变量,即文中所提到的影响农户对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各项因素。
2.中介效应模型。为进一步分从析众意识、技术感知对农户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本文借鉴温忠麟[35]等人提出的方法来检验中介效应,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如下:
在上述模型中,y、X、M分别为农户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从众意识、技术感知,其中,εi为随机扰动项;a、b、c、c′为待估系数。c′表示从众意识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的直接影响,c则包含直接影响和中介效应,代表总效应。若待估系数a、b、c、c′均显著,且a、b与c′符号相同时,则表明存在“中介效应”。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农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分析
考虑到农户从众意识、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等变量可能存在内部相关,本文需要在回归之前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VIF均小于5,表明变量之间的共线性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满足回归要求。因此,进一步运用Logistic 模型来研究从众意识、技术感知对农户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其结果见表3。
1.从众意识。农户的从众意识系数为正,通过显著性检验。即从众意识对农户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假设1成立。
具体来看,从众意识在1%置信水平上显著,即从众意识会对农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即个体农户的行为选择受到周围其他农户的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在农村社会中,农户个体生活在静态的、集体主义文化明显的社群,他们多基于地缘关系与周围其他农户进行交流与行为模仿。当周围多数农户都采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时,由于从众心理的存在,会促使农户个体采取与周围其他农户相一致的行为。农户通过从众,既了解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益处,也拓宽了知识,还减少了其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调研中有农户也曾表示,周围农户都采取的行为,应该会有益于农业发展。
2.技术感知。技术感知中的感知有用性系数为正,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即感知有用性对农户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2成立,这与李卫[36]等的研究结论一致。而感知易用性对资源化利用行为影响效果欠佳,假设3不成立。
具体来看,在感知有用性方面,感知有用性在1%水平上显著(见表3),这表明适当提高农户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的感知有用性可以显著促进利用行为的发生。可能的原因是,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采用某项技术时,会表现出很强的实用主义倾向,并且较为注重技术采用所带来的收益,故当农户感受到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有增产增效、改善生态环境等益处时,会促进农户选择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在感知易用性方面,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过程较为繁琐且费时费力,而农村主要劳动力集中于年龄较大的农户上,而他们精力有限且生态保护责任意识相对缺乏,导致这些农户利用畜禽粪污资源的概率较低。除此之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产生的背后可能还需一定的成本,考虑到自身利益,即使农户认为资源化利用行为操作简单也不愿实施。
表3 模型估计结果
3.控制变量。年龄对农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存在负向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年龄的增加使得农户的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的积极性有所降低。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年轻的农户相较于年龄大的农户可能具有较好的信息理解能力和学习新理念、新技术的积极性,即对新技术的整体接受和应用能力要远远强于年长之人;另一方面年长之人在体力方面也可能远不及青壮年,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相较于传统的处理方式可能要农户投入较多的时间和力气,进而降低了其资源化利用行为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公共物品属性就要求农户有足够高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与年轻农户相比,年长农户的在这方面意识相对较低[3],进而阻碍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发生。农户经济特征中,耕地面积系数为正,表明耕地面积会促进农户进行畜禽资源化利用行为,这与马艳艳[37]等的研究结论一致。可能是因为多数养殖户都了解畜禽粪污是作物宝贵的“营养品”,能够为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可以直接提高作物产量,还可以间接地达到改善生态环境、节约施肥成本的效果。养殖收入比显著且系数为正,有研究表示农户的养殖收入水平与其环境保护意识息息相关[38],当农户的主要收支来源是来自养殖收入时,农户可能会拥有较高的生态保护意识,进而促进其选择资源化利用行为。
(二)中介效应检验
通过前文的分析,从众意识、技术感知对养殖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均有促进作用,需要进一步检验技术感知是否在从众意识影响养殖户畜禽资源化利用行为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其结果如表4 所示。由表4 可以看出,从众意识对农户资源化利用行为的直接效用为0.219,从众意识通过技术感知产生的间接效应为0.413,假设4成立。
表4 中介效应检验
(三)稳健性检验
本文运用Logistic和OLS两种方法对样本农户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影响因素的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5 所示。从估计结果来看,核心变量的显著性和符号均未改变,表明估计结果是稳健的。
表5 稳健性检验
五、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本文基于安徽省两个县的调查数据,研究从众意识、技术感知对农户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农户的技术感知对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均产生影响,其中技术感知中的感知有用性对农户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有正向显著影响,而感知易用性未显著。也就是说相较于便利性,农户个体更在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的有用性,更注重行为背后的效益。
2.从众意识通过影响养殖户的技术感知进一步影响养殖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技术感知在从众意识影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中起中介作用。
(二)政策建议
由于畜禽粪污造成的环境问题是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解决的重点,而积极引导农户参与环境治理则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发挥“村内精英”带头示范作用。鉴于从众意识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较为突出,在推广资源利用时,基层政府可以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通过树立典型并加以宣传引导,让农户不仅可以了解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所带来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还可以相互之间交流相关的技术。同时,可以利用微信群、村广播等渠道将资源化利用相关信息输送给农户,使农户能够更为全面地掌握畜禽粪污的价值。
2.利用正向舆论提高农户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通过主动传播正面舆论,利用舆论攻势和从众心理,实现农户思想上的转变,提高其对资源化利用行为的技术感知,使农户养成自愿的、具有持久性的资源化利用行为。除此以外,还可以制定村规民约,以奖惩的方式来规范农户的行为,既促进农户畜禽养殖粪污的资源化利用行为,并且还能有效保证这种行为的持续性。
3.重视对农户的教育,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培训,提高农户的专业化水平,帮助农户减少担忧和解决困惑的同时让农户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除此之外,也需要设置农户的建议反馈渠道,及时了解农户的意见与建议,以便更好地引导农户的畜禽资源化利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