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载脂蛋白AⅠ、内脏脂肪素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
2022-06-09杨茜
杨 茜
湖南省长沙市第四医院检验科 410000
冠心病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出现缺血所致,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常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评估,因手术具有创伤性,故寻找简单、安全检查方法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深入分析了ApoAⅠ、GGT、Visfatin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8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5例,女43例,年龄62~73岁,平均年龄(67.20±5.13)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7.01±2.01)年。根据Gemsini评分分为轻度组30例(Gensini评分≤12分)、中度组29例(Gensini评分>12分,且<32分)和重度组29例(Gensini评分≥32分)。另选同期89例因胸闷行冠状动脉造影者为对照组,其中男46例,女43例,年龄63~72岁,平均年龄(67.15±6.21)岁;病程1~9 年,平均病程(5.21±1.32)年。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中冠心病诊断标准[2];②研究前均无行冠状动脉造影者;③年龄均<80岁;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②先天性心脏病;③心、肝、肾异常患者;④不适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
1.3 方法 (1)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了确保检查准确性,均由同一医师对88例患者进行检查,在对冠状动脉观察期间采用Judkins方法完成相关操作,左右冠状动脉观察及投照体位应分别>4个与2个。造影检查后,由专业医师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估,在评估期间应严格遵循相关评估标准:使用Gensini对左前降支、左主干、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百分率进行评分,同时评估不同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及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每支血管狭窄程度×评分系数。(2)实验室检查:患者于入院后2d清晨在空腹状态下抽取6ml静脉血,以3 000r/min转速离心,为了确保离心效果,离心时间需持续10min,将离心后血液在静止状态下1h后放于低温环境中保存,以-20℃为宜。血脂指标测定选用日本日立7600-210生化自动分析仪,采用ELISA法检测,入院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5ml,分离血清(3 000r/min,10min),后置于-80℃超低温冰箱保存待检,待测指标包含高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应蛋白(hsCRP)、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比值(ApoB/ApoAⅠ)、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指标,试剂盒购置于美国R&D公司。
1.4 观察指标 分析各组TG、TC、LDL-C、HDL-C、hsCRP、ApoAⅠ、ApoB、ApoB/ApoAⅠ、GGT指标;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hsCRP、ApoAⅠ、ApoB、ApoB/ApoAⅠ、GGT指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2.2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因变量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自变量为ApoAⅠ、GGT、Visfatin。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poAⅠ、GGT、Visfatin是与该疾病相关的重要指标,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产生较大影响。见表2。
表2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不仅是脂质沉积,同时存在炎症反应,致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报道显示,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与脂肪氧化有较大关系,特别与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相关,所以临床在治疗期间常使用抗氧化剂,且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机体细胞中的抗氧化剂主要为谷胱甘肽,可作用于脂质过氧化中,以此使之降低,确保胆固醇含量减少,避免出现胆固醇持续堆积,缩小炎症反应面积,可对内皮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提高血小板的稳定性,均能够起到抗动脉硬化作用。若患者出现组织损害与再灌注时,谷胱甘肽可显著减少并发症。
在谷胱甘肽及西宁分解代谢期间,GGT在其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可将谷胱甘肽分解为半胱胺酸甘氨酸与谷氨酰残基,其中半胱胺酸甘氨酸对离子有较高的依赖性,以此产生活性氧,参与LDL氧化,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加快,谷氨酰残基能够通过胞膜进入细胞与谷胱甘肽合成。 Michele等[3]在研究中发现,GGT在冠状动脉斑块中大量存在,同时与氧化型LDL有相同的分布。 近年来,临床报道了hs-cTnI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有效预测,同时也能够对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起到较好的预测作用。 本文结果发现,观察组GG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而言,GGT水平低于冠心病患者,且与 FBG、TC、TG、LDL-C等影响因素呈正相关[4]。
HDL的载脂蛋白为ApoAⅠ,能够酯化TC,以此使胆固醇转运期间出现逆向转运情况,促使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减少,尤其是对斑块状胆固醇,可起到较好的消除作用,以此有效保护HDL血管壁。在肝脏中可合成ApoB,并进入动脉血管壁,加快炎症反应,促进斑块形成,导致患者出现动脉粥样化。ApoB/ApoAⅠ比值是载脂蛋白的比例,主要能够体现机体抗动脉粥样硬化与促动脉粥样硬化因素的比例关系,可对该疾病有更高的预测作用。Mcqueen等[5]通过对比不同国家17 000例患者与健康者,并对研究人群进行了长期随访,结果显示通过载脂蛋白比值能更好地反映血脂情况[6]。本文结果发现,各组间ApoB/Apo AⅠ比值有明显增加,表明ApoB/ApoAⅠ比值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该比值也随之升高,为此可通过该比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进行有效评估,临床价值较高[7]。
内脏脂肪素主要在内脏脂肪组织中生成,在进行mRNA表达期间,在脂肪较多人群中升高更为明显,主要与脂肪在机体分布情况、体重等相关[8]。随着体重增加,若出现肥胖,会增加内脏脂肪素水平,与是否伴有糖尿病无关,同时与脂肪分布呈现正相关。研究发现,内脏脂肪素与患者体重密切相关,并两者呈正相关,对内脏脂肪素水平产生较大影响,可作为独立影响因素[9]。由此可见,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可随着患者体重增加而升高[10]。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hsCRP、ApoAⅠ、ApoB、ApoB/ApoAⅠ、GGT指标较对照组高。差异明显。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poAⅠ、GGT、Visfatin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因素。提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受到ApoAⅠ、GGT、Visfatin的影响。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与ApoAⅠ、GGT、Visfatin相关,以上指标会随着病变程度逐渐加重而升高,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该病与判断是否出现加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纳入病例数较少,研究结果易受到某些外部因素的影响降低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因此所得结论需大样本量进行验证。本次纳入患者均来自于本地区,其研究结果对其他地区患者是否适用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