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效果观察
2022-06-09朱显增
朱显增
南阳豫西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南阳 474500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发病后,患者神经功能缺失及局限性脑缺血症状呈进行性发展、阶梯式加重,持续时间通常为6 h 至数天[1]。该病致病病因尚不清楚,一旦错过最佳溶栓治疗时机,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会受到严重影响[2]。因APCI 治疗受时间窗限制,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是其治疗重点。替罗非班是IIb 级抗血小板药物,多用于预防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3]。由于该药在进展性卒中的研究中尚无依据,本研究选择2018 年10 月—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96例APCI患者,分析替罗非班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APCI的效果,现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西峡县南阳豫西协和医2018 年10 月—2019 年10月接收的96 例APCI 患者,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 例。观察组男29 例(60.42%),女19 例(39.58%),发病时间6~32 h,平均发病时间(18.76±5.39)h,年龄54~79 岁,平均年龄(65.42±8.74)岁。对照组男27 例(56.25%),女21 例(43.75%),发病时间6~35 h,平均发病时间(18.84±5.46)h,年龄55~78 岁,平均年龄(65.34±8.57)岁。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APCI 的诊断标准[4],且经CT、MRI 检查确诊。②年龄50~80 岁。③发病6 h~1 周临床症状呈进行性进展加重。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并自愿签署同意书。⑤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2)排除标准:①伴有颅内肿瘤、颅内出血、动静脉畸形及动脉瘤等疾病。②近期服用过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③合并急性心、肝、肾等功能病变。④合并精神异常或全身性疾病。⑤研究中途退出。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包括吸氧、降低颅压、控制脑水肿、调节脑循环、脑保护等。
1.3.1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企业:Bayer Vital GmbH,生产批号:20130339,规格:100 mg),100 mg/次,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生产企业:Actavis Group PTC ehf,生产批号:20140966,规格:75 mg)口服治疗,75 mg/次,1次/d。治疗2周。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生产企业:Correvio Australia Pty Ltd,生产批号:20150589,规格:50 mL:12.5 mg)加入250 mL 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以0.4 μg/(kg·min)静脉滴注,30 min后调整为0.1 μg/(kg·min),维持72 h,治疗2周。
1.4 评价指标
(1)疗效:治疗2 周后,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减分率评估疗效。①基本痊愈:NIHSS 评分降低>90%。②显效:NIHSS 评分降低40%~90%。③有效:NIHSS 评分降低20%~40%。④无效:NIHSS 评分降低<20%。基本痊愈、显效、有效之和为总有效。(2)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 周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以NIHSS[5]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满分42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以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6]评估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满分100 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强。(3)炎症因子水平:于治疗前、治疗2 周后清晨空腹抽取患者5 mL 静脉血,离心(3 500 r/min)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情况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较对照组81.2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情况 例(%)
2.2 两组患者NIHSS和BI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BI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周后,两组NIHSS 评分均下降,BI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NIHSS和BI评分(±s) 分
表2 两组患者NIHSS和BI评分(±s) 分
a表示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时间治疗前治疗2周后组别观察组(n=48)对照组(n=48)t值P值观察组(n=48)对照组(n=48)t值P值NIHSS 22.22±13.98 21.48±14.12 0.258 0.797 10.58±3.20a 15.28±5.25a 5.296 0 BI 42.86±9.48 43.24±9.59 0.195 0.846 78.24±12.73a 62.51±11.25a 6.415 0
2.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
两组患者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周后,两组患者上述炎症因子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s) 分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s) 分
a表示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时间治疗前治疗2周后组别观察组(n=48)对照组(n=48)t值P值观察组(n=48)对照组(n=48)t值P值hs-CRP(mg/L)22.26±4.53 22.38±4.61 0.129 0.898 9.34±2.88a 14.05±3.17a 7.619 0 TNF-α(ng/L)33.87±5.06 33.54±4.98 0.325 0.746 7.97±2.14a 15.13±3.46a 12.193 0 IL-6(ng/L)112.96±15.43 111.79±15.22 0.374 0.709 56.82±9.56a 79.31±8.74a 12.029 0
3 讨论
APCI 是一类严重的急性脑梗死疾病,发病机制可能与动脉粥样化、血栓形成有关,而导致动脉粥样化、血栓形成的原因为血小板大量聚集[7]。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硫酸氢氯吡格雷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两者联合应用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服用会引发一系列胃肠道反应及药物抵抗[8]。
本研究结果提示APCI 应用替罗非班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效果显著,可增强患者神经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炎症反应。分析其原因在于,替罗非班为非肽类抗血小板药,对血小板膜上的Ⅱb/Ⅲa 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可通过阻断血小板粘附、活化、聚集通路,抑制血小板聚集,拮抗血栓形成,避免血管阻塞,促进再灌注形成[9]。此外,该药起效迅速,作用时间持续3~8 h,联合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可产生协同作用,延长出血时间,改善血管灌注。
相关研究指出[10],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属于多环节、多途径、多因素损伤的酶促级联反应,hs-CRP、IL-6、TNF-α是脑梗死关键的介质,参与急性脑梗死的反应过程,对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替罗非班通过降低血小板膜内能力代谢利用率,避免血小板过度激活,从而减轻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减少炎症因子释放,进而弥补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作用缓慢、效果差的缺点[11]。在脑梗死发展的关键阶段,可完全抑制血小板功能,从而有效控制APCI 的进展,且该药起效时间短,血小板功能在停药后可迅速恢复,故临床疗效明显[12]。
综上所述,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APCI 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利于缓解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