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体链式互动教育在学龄期哮喘患儿吸入疗法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6-09黄妮丽黎淑仪刘锦霞
黄妮丽,黎淑仪,刘锦霞
广州市南沙区东涌医院,广东 广州 511453
支气管哮喘系儿童群体常见度较高的慢性呼吸道炎性病种[1-2],发病率约在1.97%,且逐年呈上涨态势[3],具有漫长病程性与反复再发性的特点而严重损及发病儿童心身健康水平,置患儿本人及家属于复杂多样化的心理负荷重压之下[4-5]。吸入糖皮质激素以其确切性疗效、低不良反应的优势,成为现行最具有效性的治疗支气管哮喘儿童病例疾控首选策略[6],该疗法的起效度与吸入装置安装及吸入技术的正确性密切相关[7],有必要以积极见效的教育方式,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疗法技能水平,以确保吸入治疗见效度[8-9]。本研究尝试采用三主体链式互动教育开展哮喘患儿吸入治疗技能干预,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6 月―2020 年5 月广州市南沙区东涌医院收治的90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5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22 例,平均年龄(8.56±2.42)岁,平均病程(4.72±0.63)月,家属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17 例、大专15 例、本科13 例。试验组:男24,女21 例,平均年龄(8.70±2.30)岁,平均病程(4.58±0.73)月,家属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16 例、大专15 例、本科14 例。两组哮喘患儿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家属的文化层次具有可比性(P>0.05)。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满足支气管哮喘确诊标准。(2)年龄6~14 岁。(3)非重度哮喘,有固定家属提供亲情陪伴。(4)非急性发作期,家属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学习沟通能力正常。(5)家属知情并同意。
1.2.2 排除标准 (1) 重度哮喘,哮喘急性发作期。(2)并存其他严重病种。(3)沟通障碍,拒绝配合。
1.3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教育方式施教,责任护理人员于患儿住院期间,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吸入装置正确安装、吸入治疗正确实施方式的宣讲与示范指导,授教内容包括吸入装置安装流程步骤、有效吸入方式与技巧、吸入疗法注意事宜等,每次授教时长为15~20 min,4 次为1 轮,要求患儿及家属至少接受1 轮完整教育。试验组接受三主体链式互动教育干预,教育内容、时长、次数均同对照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1)三主体角色赋予。责任护士组织患儿及家属就三方各自在疾控战役中的主体角色进行专项沟通,强调说明患儿哮喘病程漫长性与反复再发性的特点及护患协同疾控的重要价值,以技巧性话术引领患儿认识并接受其吸放疗法自我实施者中的疾控主体地位,指导家属认知并接受其在疾控知识技能学习者、护士与患儿间互动协调者、亲子教学者中的疾控主体地位,责任护士承诺完成疾控教育指导者、质量控制者、健康管理行为督促者、亲子互动引导者的疾控主体角色职责,解析说明三主体链式互动教育方案的优势与具体实施方式。(2)链式互动教育的实施。责任护士于患儿住院期间,以吸入疗法起效机制进行一对一宣讲、吸入装置安装流程技巧示范指导、吸入治疗步骤要领细节示范讲解。同时,授予患儿及家属正确的吸入治疗知识与实操技能,在整个授教过程中,责任护理人员除及时观察评估与纠错指正患儿、家属吸入装置安装及吸入治疗行为外,还兼顾对亲子同步互动学习的积极引导,助力患儿与家属沉浸于亲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和谐互动氛围之中,增进患儿与家属学习、动力与兴趣,家属一方面要有效完成吸入疗法技术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还要于实践过程中,以自身所习得的技能正向影响患儿的相关认知,在亲子互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纠正患儿的错误操作,激励患儿正确进行吸入疗法自我管理活动。
1.4 评价方法
(1)吸入疗法技能掌握度评分:对两组患儿实施吸入疗法技能掌握度测评,含吸入装置安装操作、吸入治疗实施方式两个测评维度,各为0~10 分,由两位护士同时观察患儿完整吸入治疗操作,并给出评分,分值愈高,提示掌握度愈佳。(2)吸入疗法教育满意度评分:自行设计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疗法教育满意度调查问卷,由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成效三项构成,均以0~10 分赋分,分值的高低与吸入疗法教育满意度的高低呈正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干预后装置安装评分和吸入治疗评分情况
试验组干预后装置安装评分和吸入治疗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后装置安装评分和吸入治疗评分情况(±s)分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后装置安装评分和吸入治疗评分情况(±s)分
组别试验组(n=45)对照组(n=45)t值P值装置安装9.04±0.60 5.78±1.11 17.412<0.05吸入治疗9.44±0.69 5.73±1.05 19.750<0.05
2.2 两组患儿干预后吸入疗法教育满意度评分情况
试验组干预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及教育成效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后吸入疗法教育满意度评分情况(±s) 分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后吸入疗法教育满意度评分情况(±s) 分
组别试验组(n=45)对照组(n=45)t值P值教育理念9.00±0.67 5.80±1.10 16.643<0.05教育方式9.13±0.66 5.96±1.19 15.701<0.05教育成效9.11±0.61 6.07±1.19 15.218<0.05
3 讨论
吸入疗法是经广泛实践研究证实有效的哮喘疾控首选用药途径,但大量用药者未能掌握正确吸入装置安装方法及有效吸入技术,从而难以自该疗法中真实获益[10-11],王京[12]、周红梅等[13]研究表明,专业人员的有效指导是哮喘患者正确实施吸入疗法的重要保障,儿童做为哮喘高发侵袭对象,既是吸入疗法高受益群体,亦是吸入疗法教育高难度人群,以何种教育方式促升患儿受益于吸入疗法,值得研讨[14-15]。
本研究采用三主体链式互动教育对患儿施加干预,向患儿与家属进行健康管理的充分赋权与赋能干预,致力于引领患儿与家属共同学习与共同成长,护士、患儿及家属间形成有效的教育互动链式关系,利用家属学习理解及动手能力高于患儿的优势,让家属以自身所习得的知识技能正向作用于患儿意识行为体系,利用家属贴身式全天候照顾者身份,助力其有效完成患儿日常生活与哮喘疾病管理间平衡关系的协调运行,利用亲子间互动和谐有效的特点,让患儿在无压力状态下,进行吸入疗法实操学习,增强亲子间积极支持力量的发挥,提高家庭功能在哮喘这一长期慢性反复再发性病种中的管控有效度[16]。护士与家属、家属与患儿、患儿与护士间的互动均积极有效,护士与患儿间有垂直教育主线关系,同时,以家属对患儿的副线垂直教育做为辅助与补充,家属不仅仅是学习者,亦是患儿的教育者,患儿的学习进步能够促使家属更加认真努力地学习吸入疗法,实施技术,进而正向作用于患儿吸入治疗行为能力的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干预后吸入疗法技能掌握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庄蕾等[17]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对吸入疗法教育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三主体链式互动教育模式以推进亲子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共同进步为护理理念,强调护理人员、患儿及家属的疾病主体疾控地位,促进各自完成由主体地位所衍生出的角色履职任务,以主线教育联合副线教育方式,构建起护士-家属-患儿三者间的多轨道教育干预链,综合应用口头直接表述、治疗技术行为示范、教育回馈及亲子互动引导等多种教育方式,促成家属与患儿在教育活动中的高度参与及沉浸式技能训练状态,强力作用于患儿吸入疗法价值认同体系与技能内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提高哮喘患儿家属满意度。
综上所述,三主体链式互动教育在学龄期哮喘患儿吸入疗法中具有可行性,可以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加强患儿和其家属的配合程度,提升患儿吸入疗法技能掌握度,加快患儿的痊愈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