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景区共生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初探
——以杭州市临安区泥山湾村为例

2022-06-09

现代园艺 2022年11期
关键词:风貌村落规划设计

刘 强

(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为了推动乡村快速发展,助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相关的政策,在各地多措并举的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旅游业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1],而乡村旅游高质量的发展有助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乡村资源整合利用以及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伴随着乡村旅游开发程度加深及规模的不断扩大,乡村在政府政策引导、资源禀赋支持、旅游市场推动、村民需求驱动等多因素影响下,逐步从小农经济背景下的传统乡村朝着旅游经济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乡村的建设发展面临着资源分布不均衡、旅游发展模式不合理、村民需求解读不到位等难题[2]。

杭州市临安区委、区政府于2017 年初,首次在浙江省内提出以全域景区化为基本路径,打造村落景区,有效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进度[3]。村落景区的打造有利于打破各行政村之间的界线,更加高效地将乡村的资源禀赋进行整合利用、取长补短,促进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融合,从而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目前,村落景区的建设和研究均处于起步阶段,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作为村落景区建设与研究的探路者,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村落景区标准的制定和相关项目的建设实践。现以杭州市临安区泥山湾村为例,针对景村融合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普适性的策略,以期为依托景区共生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1 规划区域概况

1.1 景区概况

琴山蓝湾村落景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西部,规划总面积4.2km2,由泥山湾、余村2 个自然村组成。其中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以青山湖为核心,面积约71.39 km2[4]。琴山蓝湾村落景区北接科技大道,南侧紧邻G329 国道,西侧为望湖路,东侧与青山湖湖面相接,距临安主城区7.5km。琴山蓝湾村落景区资源禀赋突出(表1),周边服务配套设施齐全,且拥有良好的交通和旅游区位优势。

表1 琴山蓝湾村落景区典型景观资源统计表

1.2 泥山湾村概况

泥山湾村位于琴山蓝湾村落景区中部,本次规划设计面积约为0.85km2。作为琴山蓝湾村落景区的景中村,泥山湾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泥山湾村依托地理、人文优势,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初见雏形,这些乡村旅游产业也逐渐成为泥山湾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同时当地农产品的销售也为部分村民提供了收入来源。

但是,随着当地旅游业的无序发展,泥山湾村的自然环境及生态状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泥山湾村处于杭州市临安区的城市边缘地带,与城市发展格局以及区域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如何结合当下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解决景村融合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并巧妙利用景村现有的资源禀赋进行依托景区共生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是本研究探讨的主要问题。

2 原规划存在的问题

2.1 空间秩序混乱

宏观尺度上,泥山湾村原规划范围内未形成合理的空间组团和布局结构,导致空间分散、内部联动力不足;微观尺度上,村内空间功能及格局仍以服务村民日常生活为主要目的进行规划,未形成适用于琴山蓝湾村落景区旅游发展及村民日常活动的多功能弹性空间。沿街产业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居住区庭院与公共道路之间存在边界不明显的问题,村庄部分空间品质低下、空间混乱无序。

2.2 景观风貌杂乱

泥山湾村的景观规划无明确的主题,文化节点、植物绿化、建筑立面等景观风格迥异,缺乏系统性。泥山湾村南入口等重要节点处缺乏标识性景观,景观平铺直述,无闪光点和记忆点。且部分景观节点边界杂乱,可达性差,村内主要道路沿线有垃圾杂物堆积,整体景观质量不佳,景观风貌杂乱。

2.3 道路品质不足

泥山湾村的道路规划与村庄空间布局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即规划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当地的村民,村内路网主要依据村民向外交通的需求和对内生产、生活的需要来进行梳理和布置。村内部分道路品质不高,路网关系杂乱。

总而言之,道路的整体规划没有考虑到琴山蓝湾村落景区游客的游览需求,没有形成适合景区发展的“游览式”路线,且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无法满足与日俱增的游人数量,导致游人游玩体验不佳,间接阻碍了泥山湾村和琴山蓝湾村落景区的发展[5]。

2.4 基础设施欠缺

泥山湾村现状的基础设施只能满足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并未根据琴山蓝湾村落景区的游人容量进行停车场、厕所、垃圾收集点、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的设置和管理。且村域范围内的给排水系统存在给水管未完全连通形成管网系统,污水管总体管径偏小、雨水管局部主管段不能满足排水需求,化粪池、隔油池等设施选用标准偏低等问题。

2.5 产业发展受阻

泥山湾村为小农经济背景下的传统乡村,在琴山蓝湾村落景区的发展过程中,有部分餐饮、民宿等服务业介入,优化了村内的产业结构。但目前存在产业空间分布杂乱的问题,无法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且村内建筑立面、节点景观质量不高,配套设施基础不完善,无法吸引游人长时间驻足,侧面影响了当地产业的发展。

3 促进景村融合的规划设计策略

3.1 空间秩序组织策略

在空间秩序的组织上,应当充分了解村落在整个景区内的定位以及村域范围内各空间组团的功能,将空间布局合理化、空间边界明晰化[6]。

本次规划设计根据组团核心的功能定位,将场地分为了吴山街沿线、圣园路沿线、琴山街沿线、庙山公园片区、雅庄家园片区五大区块(图1),区块内的景观空间围绕组团核心的主要功能进行相应布置。并通过景观绿化、多样式铺装、预留过渡空间等方法,明晰各类型空间的边界。本次规划设计中,宏观上根据使用功能将泥山湾村划分为五大区,微观上运用设计手法巧妙地强化了各活动节点之间的边界感,有效地解决了原场地空间秩序混乱的问题。

图1 泥山湾村规划分区图

3.2 景观风貌优化策略

在景观风貌优化上,需以“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为原则,结合景区主题与村落地域文化,确定景观主题,统一景观元素。在确定造景手法后,要进一步理清景观主次,于重要节点处打造标志性景观,梳理景观界面,全面提升村庄的景观和环境风貌[7]。

本次规划设计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的设计原则,对泥山湾村的景观风貌进行规划(图2),贴合琴山蓝湾村落景区的“渔文化”主题,提取“鱼”“水纹”等元素,融入景观小品与景墙。在明确造景要素后,梳理需要打造的节点,在泥山湾村南入口等重要节点处打造“渔文化”构筑,配以景观绿化,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标识性节点,而其他节点则配以简单的绿化和小品,一笔带过,做到步移景异、张弛有度。

图2 泥山湾村规划总图

除此之外,本次规划设计对泥山湾村原有的景观节点进行深入挖掘和改造,例如拆除了蓝湾公园区块阻挡视线和游人进入的围墙,增加必要的园路铺设,丰富景观视野,提升节点的可达性和观赏性。本次规划设计还亮化了村内的庭院景观,统一了沿街建筑立面的风格,拆除违章建筑3988m2,增设公园绿地27000m2,并对影响乡村及景区整体风貌的自然肌理进行管控和景观风貌引导,促进景村融合,逐步实现村落景区化。

在进行景观风貌优化的同时,本次规划设计充分挖掘利用泥山湾村的文化要素,将当地的特色文化和风俗民俗活动记录、转译到景观和场地当中,营造文化景观节点的同时,又不失乡土性和原真性,巧妙地解决了原场地景观风貌杂乱的难题。本次规划设计在泥山湾村原有的景观基础上,融入地域性文化元素和主题特征,对村庄内部的景观风貌进行了整体的提升和优化,有效处理了景村融合过程中村落景观风貌与景区景观风貌脱节的问题,解决了景村融合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3.3 道路品质提升策略

在道路品质提升上,应结合村落景区旅游需要和村民生活需求,将游线系统和村民生活出行道路有机结合,形成较好的路网关系,并根据景区旅游形势和规模,增添所需交通配套,依据景观需求,优化提升道路两侧的绿化。

本次规划设计对吴山街、圣园路、琴山街3 条主要道路采取了边坡复绿,主题性植物景观搭配,巧用草本、藤本植物增加绿量等沿线景观风貌提升措施,并对吴山街、琴山街的道路断面进行规划,在提升道路美观性的同时,增强其实用性。除此之外,本次规划设计根据周边居民和游客的游览需求,梳理居住区内部的道路,确保村内道路与琴山蓝湾村落景区其他区块的衔接,使得泥山湾村的道路系统更具整体性和协同性。

3.4 基础设施完善策略

在基础设施完善方面,应根据景区的规模、发展趋势、游人容量,设置和完善停车场、厕所、垃圾收集点、标识标牌等基础配套设施,并明确每个设施所需的数量、规模以及服务半径。

本次规划设计根据琴山蓝湾村落景区现状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新增5 个地下停车场,共1176 个车位。在村庄范围内,以35m 为服务半径,设置标识标牌及垃圾收集点。并在雅庄家园内部开展截污纳管工程,优化给排水管的质量和规格,提升区域范围内居住区及产业空间化粪池、隔油池的质量和标准,进一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及游人的游憩需求。本次规划设计完善了泥山湾村的各项基础设施,为景村融合及村庄的发展打造了科学、合理、适用的基础设施环境。

3.5 产业发展引导策略

在产业发展引导上,一方面需从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景观、交通、配套等角度来提升村庄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另一方面,需从产业本身入手,布局引导同一类型的产业,串联产业空间,形成产业集群带。

本次规划设计中,优化村域范围内空间秩序的组织、景观风貌、道路品质的提升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均为吸引客源、推动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本次规划设计对区域范围内的产业进行了分类分区引导,将特色民宿、餐饮休闲、康养活动等产业划分成不同分区,以期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推动泥山湾村产业的快速发展[8]。

4 实施效益分析

4.1 生态效益

泥山湾村坚持以“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为原则进行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最大限度地关停和整改易形成污染、破坏生态的建设和产业,并修复受到破坏的绿地、水体等自然肌理,在保证景观空间生态性的前提下,提升其观赏性和实用性。本次规划设计充分利用泥山湾村及琴山蓝湾村落景区内的优质生态资源,合理规划各类用地,将美丽乡村的生态景观有效地串联起来,建设高质量、高水平、低影响开发的乡村生态空间,为泥山湾村和琴山蓝湾村落景区的生态可持续建设提供有效路径。

4.2 经济效益

本次规划设计以泥山湾村为支点,充分结合景村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资源要素,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景村风景游线,极大地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三产融合,有效提升了泥山湾村产业空间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推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表2),显著增加村民的收入,为实现景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表2 泥山湾村规划前后产业数量统计表

4.3 社会效益

本次规划设计营造了当地“村内就业”的氛围,一定程度上唤醒了当地村民对乡村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归属感,鼓励村民延续和发扬当地的特色文化,有序地参与到泥山湾村的建设和发展中来。通过促进泥山湾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吸引大量村民在泥山湾村创业、就业,在助力景区业态多样化、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效地规避了人才外流、乡村文化渐失、振兴无力的风险,逐步地形成了村落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和模式[9]。

5 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助力城乡风貌提升的重要一环。美丽乡村与景区共建,可以在产业和景观环境发展中形成良性循环。因此,需要在保障乡村原真性的基础上,探究依托景区共生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普适性路径与策略[10]。泥山湾村依托于琴山蓝湾景区进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并借助空间秩序组织、景观风貌优化、道路品质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引导五大策略,重塑乡村景观,助力当地产业转型和经济的发展,针对性地攻克村落景区建设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推动景村融合发展进程,以期为相同类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11]。

猜你喜欢

风貌村落规划设计
住宅小区总平面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浅析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人本理念下机场建筑规划设计措施
包裹的一切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库车城市风貌
新休闲主义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