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堂管理研究
2022-06-09严勤英
严勤英
摘要:双减政策是针对小学生制定的,最大化减轻学生作业压力,提高教学效率的教育政策。在这一模式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需要教师重视课堂教学管理,最大化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知识。本文基于双减政策的大背景,深入阐述了具体的小学科学课堂管理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科学;课堂管理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堂教学相比于别的学科,其涉及着十分广泛的知识面,且具有一定科学性。在双减背景下加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管理,能够促进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有效培养学生较强的创新探索能力,因此,采用科学的课堂管理策略对强化小学科学整体教学质量发挥着十分关键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科学教学资源匮乏
小学阶段的科学学科属于是实践性的学科,这对于教学资源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因为在各个条件的限制下,科学课堂上无法真正的展开实践性的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科学教学越来越关注,并且教育局以及相关部门对学校做了相应的投资,但是也可以看出,这是远远不够的,有些校内的装备依旧是陈旧的,教学资源也比较单一,各个学校之间多少还存在不均衡。此外,有年轻教师或者转学科教师缺少对学生们展开正确的引导的方法,因此课堂效率无法提升。
(二)分析科学课堂教学过程学生缺乏参与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比较多的教学误区:比如,第一点站在科学的角度上分析教师的教学方式,探讨方法偏离主题,尤其是在老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第二点探讨方法过于形式化,由于教师在上课之前是提前做好了教案,因此教师过于追求教学步骤,教学过程也就比较匆忙,达不到教学效果。第三点设定的教学实验转变成为探究学习,作为学生也是在科学课堂中经常听教师讲解探究学习,但是,每次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教师都是设计好的,很多老师在没有进行探究学习过程时就已经把过程和结果进行公布。
(三)过多的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可以把教学模式从枯燥无味的形式转变成为多种形式的教学,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进行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也是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重要改革。对于现在有的学校提出了“无多媒体不开课,无多媒体非好课”等这样的教学观点,让许多年轻的教师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过分地依赖多媒体设备。比如在科学课堂中,教师在讲解科学知识点时,从上课开始到结束鼠标一直没有离手,把整堂科学课变成了计算机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科学实验活动的代替品,利用一些声音或者是图片进行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误导学生的学习重点和关注的重点,不能做到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科学抽象知识的理解,完全没有发挥出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的优势。
二、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管理策略
(一)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双减政策下开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将课堂所学内容紧密联系于现实生活,以此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强化其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个人的兴趣,促进其健康发展,帮助其得到更多的探究体验,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为教学质量的强化提供保障。例如,教师在讲解“一天的垃圾”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前一天为学生安排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将平时生活过程中自己所制造的垃圾拿到科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如,零食垃圾、矿泉水瓶等不同种类的垃圾分别装于不同的塑料袋中,并且要求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看看自己所制造的垃圾有多少,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促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每个人每天所制造的垃圾,同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将自己家厨房产生的垃圾也拿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称重测量,接着对垃圾展开分类并回收,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优秀的卫生习惯,促进其实现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借助教学情境的构建,能够让科学课堂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学校对于科学教学设备的建设
对于小学的科学课堂的开展,不仅需要有专业的科学教育人才,还需要加强学校科学教学设备的建设。对于有一定教育条件的学校来说,科学的教学设备也是学校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的载体。想要更好地提高学校科学课堂教学水平,首先,需要学校内部对于科学教学的研究和发展计划,为科学教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动力。其次,重视学校内部科学教师的发展规划和教学任务,发挥出科学教师骨干的帮教作用,发挥出科学教师的教育积极性。最后,加强科学教研组团队建设,力争成为一个有主题、有分工、有讨论、有总结的科学教师团队。
(三)完善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设计
在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材是重要主题,是师生之间进行教学和学习的关键载体。然而教学并非等同于课堂,单纯地根据教材文字讲解的教学方法不仅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无法彰显课程教学的精髓,大大削减了小学科学教学开展的有效性。对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教材,基于教学目标层面出发,根据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有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以及深入探究,为课堂教学实现可操作性鉴定牢固基础。同时,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是广大科学教师值得深入学习的一种全新模式,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可以有效的融入一些新颖元素,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有效拓展课堂,进而实现课本活用取舍的效果,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双减政策,既是挑战也是发展机遇,因此,需要教师正确的理解双减政策,正确落实到我们工作当中,要做到不断的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反思我们的教学方案,力争创立更加有指导价值的教学案例,实现自我发展和完善,创建真正有活力的、高效的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邹飞.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对策[J]. 科技风, 2019, No.395(27):25.
[2]韩瑜.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探究[J]. 基础教育, 2011(3):203-204.
[3]王宇敏.优化小学科学作业的策略探究[J].辽宁教育,2019(11):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