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途径

2022-06-09李磊

海风 2022年1期
关键词:意识探究同学

李磊

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和教师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是教师传递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因而,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培育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和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提问动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本文就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途径和策略展开论述。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不足的成因分析

第一,学生缺乏提问的空间。目前很多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性相对较差,课堂中主要以教师主导为主,所以课堂上主要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一种课堂模式。这一模式下,教师占据主体,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思考的空间和动力,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会等着教师的讲解而懒于思考,以致于学生无法进入深度思维状态,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也不够深入,不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激发。第二,学生提出问题的思考力度不足。目前很多学生积极性较强,敢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然而提出问题的梯度性和难度不能够引发思考。最后,部分学生由于害怕犯错的心理,对于自己思考疑虑的一些问题不敢提出问题,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质疑较少,有些学生存在问题,也渴望提出问题,却碍于缺乏勇气和自信不敢在课堂中表现出来[1]。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途径

(一)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拉近师生距离

鼓励和激励是最为直接的手段之一,在教师的鼓舞下,学生在心里得到教师的认可,潜意识中会缩小对教师的畏惧感和距离感,从而在课堂中敢于和教师互动,也敢于提出问题。老师的一个微笑或者一个轻微的点头,都能成为学生主动提问的助推力,部分学生在犹豫不决间突然收到教师一个暖心的微笑,就立马提起了勇气,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问题。如鲁教版(五四制)初一“有理数的乘方”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对于这个公式有什么疑问吗?”这个时候学生通常都会积极讨论,但是不敢提问,这时教师可以微笑着说:“遇到不懂的部分不要着急,同学们可以尽情提出来,老师帮你们解答。”有了教师的激励,让学生有一种来自老师的肯定感,心里更加自信,有的同学鼓足勇气,大胆站起来问道:“如果这个公式的底数不同,应该怎么计算呢?”问题提出后,教师给予其鼓励,表示问得不错,并予以解答。

(二)教师经常性提问,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

除去学生“课堂提问”外,教师也要注重问题设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探究性、操作性及推理性,并确保所提出的问题能让学生产生探究兴趣,学生的探究兴趣一旦得到激发,在课堂中思维也将异常活跃,在探究兴趣的驱动下,对于一些自身没有理解通透的知识点,会及时提出来,而对于数学课堂中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应该及时理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进一步帮助学生思考并主动提出问题[2]。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提问氛围

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互动意识、讨论意识和提问意识的关键,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畅所欲言,积极讨论,新的思路和观点也将被提出来,其主动提问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因此,教师要积极运用多种现代化设备,利用其可视化、直观化功能,营造出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提出问题。如在鲁教版初三年级“相似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新媒体进行几组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实物,如草坪、风筝、房顶、金字塔等,然后进行问题展示:“同学们观看这些图形,能结合我们今天的主题提出哪些问题?”同学们此时受到吸引,纷纷开始讨论,并积极提问:“金字塔和房顶的外形都是一样的,可是该怎样判定呢?”在学生的讨论下,课堂活跃度显著提升,其主动提问能力将显著提升。

三、總结

当下初中数学课堂学生缺乏提问意识和提问勇气等问题,以至于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亟待教师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主动提问意识,通过“问”实现师生互动,发散学生的思维,进而打造出高质量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白晓丽.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途径[J].新课程,2021(21):131.

[2]桂敏.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4):104.

猜你喜欢

意识探究同学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设问引导探究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