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阅读策略的使用与文本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2022-06-09殷晓燕
殷晓燕
随着人教版高中教材的改革,阅读在课程中的地位变得举足轻重,这对高中教师以及高中生来说,都有着促使革新的意义。传统教学模式阅读只关注语法教学忽略阅读教学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和解决;而学生层面,应该从单一的阅读模式转变为多模态阅读模式、拥有阅读策略选择的思维,并且能够随着文本类型和题材的变化使用正确的阅读策略。要达到这一转变,必须了解不同文本类型的特点,拥有健全的阅读策略意识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根据文本的具体类型和宏观结构选择恰当的策略。所以,研究和探讨高中生阅读策略的使用与文本类型的相关性分析,对高中生阅读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具备重大意义。
一、閱读策略和文本类型的定义以及相关性
(一)阅读策略的定义
阅读策略一词是随着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信息加工理论的出现而诞生的。阅读策略是指阅读者根据阅读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对文章的解码、理解、重构的一系列思想动作。阅读策略常和阅读技巧来进行比较,这两者看似同义,其实有着细微的差别。阅读技巧是不断的实际阅读形成一种无意识的动作,而阅读策略则站在更高维度,强调阅读者在面对文章时进行的一种具备主动性的策略选择[1]。
(二)文本类型的定义
文本类型是指常见阅读文章因为格式、叙述顺序、表达思想等所形成的可被总结的文章类型。高中教材中常见的文本类型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诗歌等。高中阅读主要选材和出处也备受关注并值得探讨和研究,纵观历年高考真题,文章主要选自社会热点问题,包括人文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等,而这些文章多选自英美报刊杂志,实时性较强。
二、高中生阅读策略和本文类型相关性下的问题
(一)阅读认知问题导致的策略选择与文本类型呈不对应情况
高中生自高一到高三都会接触到阅读部分,但高一和高三这两个时间阶段,对于阅读的理解和经验总结是不一样的。高一阶段高中生还残留着初中阅读的部分习惯,与高中的阅读知识衔接存在着一定的断层。而随着高二、高三两年的阅读知识积累,阅读策略会随着经验的累积慢慢成熟,所以高三阶段阅读策略的选择与文本类型的相关性会呈积极改善的状态进行。
(二)阅读的普适性问题导致文本类型对应策略选择的固化问题
高中生阅读存在认识不全面、策略应用生疏的情况。这不仅与高中生阅读积累有关,与高中教师的阅读思想灌输也有关。目前高中教师对阅读思想的全局性强调还不够深入,对阅读策略的类型讲解也不够全面,这导致高中生在面对阅读策略的使用和本文类型相关性上往往会采用自己熟悉的策略,导致思维和方法固化,难以突破。
三、解决办法
(一)加强阅读策略全局观
高中教师必须要紧紧结合教材,以阅读主题为中心,加强高中生对阅读策略的深刻认识,并且从理论到方法上逐步健全阅读策略的细节[2]。只有站在整体的高度上深刻理解阅读策略,才能在自主选择时不会因为信息、知识、具体作用的缺失而导致选择困难或选择不正确。从正确的选择开始延伸到更多本文类型的应用尝试,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才会进一步加强,问题也会得到进一步解决。
(二)养成阅读策略对应文本类型的活用习惯
阅读策略对应文本类型虽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从具体的选择方案上却能够看出一定的选择规律。高中生首先需要理解选择不同策略的原由,对比分析不用策略之间的优劣,再在不同的文本类型中进行实践,总结出大部分可以应用到不同类型文本中的策略方法,部分策略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即可。
参考文献:
[1]许淼.提升高中生英语多模态语篇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3):169.
[2]赵金秋.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9):50-51.
课题项目:2020年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社会文化理论视域下多模态外刊提升X市Y中学高中生读写能力行动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编号:GS[2020]GHB1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