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美育功能
2022-06-09刘星宏
刘星宏
舞蹈教育在中学教学中进行开展,可以使学生受到舞蹈艺术美的熏陶,不仅使其人体形态美得到体现,还可以使其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或效果,就要使中学舞蹈教育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如何使中学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美育功能成为全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对其进行全面详细地研究。此次研究对舞蹈教育中具备的美育功能的重要性进行明确。
舞蹈隶属于运动情感艺术范畴,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对情绪或情感进行传递,还可以对学生的正确美学观念进行培养,甚至使其心灵得到净化。这就要对舞蹈教育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产生正确认知,使舞蹈教育得到顺利实施的同时,使其美育功能得到最大化体现,进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一、中学舞蹈教育的功能
(一)培养学生良好性格和品质
舞蹈是整体性艺术,通常利用群舞形式来进行排练或演出,对整体美感进行衡量的标准为整齐划一的队形和动作。但学生认真程度相对欠缺时,其动作就会出现不协调问题,从而对整个画面的美感产生破坏。在不断的步调一致训练过程中,学生可以形成遵守纪律、重视集体协作的习惯。另外,舞蹈可以对学生乐观的性格以及坚强的毅力进行培养。当前的中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家长对其都过分溺爱,导致其会出现害羞或任性等问题。在对舞蹈教学进行开展时,在舞蹈外向特征的基础上可以对学生富有激情的表演进行激发。同时在排练以及外出表演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眼界得到拓展,还可以使其自信心得到加强。但需注意的是,舞蹈训练相对辛苦,学生可以坚持训练不放弃,从而使其乐观性格和坚强毅力得以形成[1]。
(二)提升学生形体和气质美感
舞蹈艺术也具有一定的残酷性,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经历痛苦的过程。因此,通过舞蹈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另外,舞蹈可以对学生的形态和身体协调性进行训练,使其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得到提升,这样不仅对其骨骼发育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还可以使其身体素质得到提升。部分学生具有驼背、抠胸等不良习惯,当其经过一定时间的舞蹈训练之后,这些问题可进行妥善的解决。当学生通过舞蹈训练之后,其形态特点相对鲜明,这样可以使其自信心得到提升,从而为其日后发展提供保障。
(三)培养学生良好审美感觉
舞蹈可以对人体多种心理和生理机能进行调动,如表情、情感体验等,以此来对良好的内心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空间进行构筑。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可以对美好事物产生热爱,同时可以使其对虚伪丑陋的行为产生厌恶心理。当学生可以通过舞蹈的具体形象来对世界产生认知时,以此来使其感受美以及欣赏美的能力得到全面培养[2]。因此,在对素质教育重视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对舞蹈教育加强重视程度,从而使舞蹈教育的优势得到充分凸显。
二、舞蹈教学中的步骤
(一)培养审美认识能力
舞蹈审美认识能力包含的內容相对较多,不仅有音乐的听辨能力,还包括舞蹈动作的记忆力,甚至涵盖一定的形象思维力。学校在对舞蹈教育进行开展时会受到课堂时空的限制,无法使大部分的舞蹈作品欣赏或感受得到实施。为了使教学的效果得到保证,可以让学生对各种不同情绪的舞蹈组合片段进行学习或模仿。同时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其可以利用听觉来对音乐进行感知,在反复聆听下来对音乐节奏的感悟进行加深,从而使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力和听辨能力得到显著加强。这使得舞蹈动作训练的难度系数显著降低。舞蹈中包含大量的形象或形式化东西,进而使学生形象感悟以及思维能力都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培养舞蹈审美鉴赏能力
舞蹈鉴赏力指的是对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以及主题进行识别,使学生可以对音乐格调进行鉴别以及欣赏舞蹈的能力。教师对学生进行正向的引导,使其可以对作品的民族主题、服装搭配、动作要求等进行分析,从而来对相应的意境美进行感受。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同,使得教师需要进行针对性地引导[3]。
(三)培养创编舞蹈能力
当上述两点需求符合标准之后才可以对该方面进行实施。舞蹈的主要手段以人体动作的节奏化处理和审美化观照为主,将音乐、表情、造型等融入其中,对形象和表现情感的艺术样式进行创造。首先,在创编之前需要对舞蹈类型进行确定,如民族舞还是现代舞。之后对相关人数进行确定,最后对音乐道具等进行选定。编排的过程是难点和重点。在进行编排时先对主体动作进行教授,并与音乐部分进行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的乐感和舞感都得到加强。对比较难合的音乐节奏进行重点练习,通过大量重复训练的方式来使该难合部分有效完成[4]。另外,需要使动作和表情保持一致性。动作如果是舞蹈的血肉,队形转变就是舞蹈的骨架,表情则是舞蹈的灵魂所在。当表情具有丰富性,才可以使舞蹈的生机以及活力进行凸显,从而产生无穷无尽的意趣。创编完成之后要进行不断地总结,可以对别人的意见进行吸取,使舞蹈更加的完美和精彩。除此之外,在表演完成之后,要对发挥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总结,使自身的创编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对舞蹈的内涵产生深刻理解,进而对自身的气质进行优化。
舞蹈创作教学的难度系数相对较大,并且时程相对较长,这样在教学中需要对特长生的作用进行发挥,使其对同学产生积极地影响。使得团体学习行为能够被有效形成,从而使教学行为得到拓展,进而可以及时有效地反馈到课堂教学之中。
三、中学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美育功能
在对舞蹈教学进行开展时,需要在舞蹈表演的基础上,将情感和心理当成载体或桥梁,在肢体语言的基础上来对人物塑造过程进行表现,以此来对学生的审美观以及价值观产生影响。
当前舞蹈大致可以分为芭蕾、古典、民族民间等几大类。由于对中学学生来开展舞蹈教育,就要对受众群体或接触相对较多的民族民间舞蹈当做教学的主要内容。民族民间舞又可以进行细分,民族舞中包含蒙古、朝鲜舞等,民间舞中包含东北秧歌、云南花鼓灯等。明确对教学具有意义的舞蹈作品,这样可以使舞蹈教育中的美育功能得到充分体现,从而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基础保障[5]。
(一)感受和发扬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以蒙古舞《草原英雄小姐妹》为例,该作品对蒙古族小姑娘为了集体利益勇敢奋斗和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进行塑造,该形象塑造地扣人心弦。通过这样的学习和表演,可以使学生热爱集体,并且对英雄产生崇高的敬意。
(二)传统民族舞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風格独特的少数民族舞蹈如同朵朵鲜花般生存在祖国的大花园之中,如维族的舞蹈《天山少年》、藏族的舞蹈《圣洁》等,由于都具备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和优美姿态,从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对舞蹈动作进行学习之前,可以先对相关的文化背景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等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明白这种舞蹈风格属于该特定环境特定区域之中。在对藏舞进行学习时,可以将西藏在新中国建立之前的农奴制社会背景进行阐述,使得藏族舞蹈中在对农奴被压迫所产生的沉重体态进行表现时,利用俯身以及屈膝等进行呈现。当对该舞蹈特点进行掌握之后,通过反复练习就可以对该舞种进行一定的掌握。以此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产生爱国情怀。
(三)集体舞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
对东北秧歌《小二郎》来讲,其对东北秧歌中的诙谐幽默和热烈的表现形式进行应用,来对一群青少年共同学习和玩耍的故事进行描述。使学生彼此之间能够相互帮助,对这份珍贵的友情进行珍惜。
(四)净化心灵,加强辨别美丑的能力
如藏族舞蹈《油酥飘香》作品中对藏舞少女制作油酥时的工序进行表现,姑娘们一遍遍重复地辛勤劳作。舞蹈中有一个小片段是这群姑娘中有一个姑娘发饰最朴素,衣着最破旧。但是最后的评比中这位姑娘制作的油酥确是最香醇的,同时其也赢得别人的称赞和喜爱。这段舞蹈主要是教育青少年要热爱劳动并对劳动成果以及劳动者进行尊重。舞蹈教育的美育得到充分发挥时,可以对学生的健全心理进行保障。通过对舞蹈教育的开展和实施,使学生辨别美丑的能力得到加强,从而使其自身素养和品质得到不断地优化和完善。
四、总结
舞蹈教学在中学学生素质教育中可以发挥一定的美育功能,这样可以使学生体态得到纠正的同时,还可以对其综合素养和品质进行提升。因此,要对中学舞蹈教学加强重视程度,使其能够在实施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进而使中学素质教育的完善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毛荣.论“舞蹈素质教育”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J].戏剧之家,2021,11(24):170-171.
[2]邓毅.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中外交流,2019,21(2):218.
[3]葛晓妮.审美情趣: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与路径:以舞蹈教育的视角[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17(3):64-66.
[4]胡厶瑜.舞蹈教育过程中的美育价值与方式研究[J].国际教育论坛,2021(2):59-61.
[5]孙倩.舞蹈教育对青少年素质和美育的作用[J].戏剧之家,2021(17):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