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关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思考

2022-06-09姚晓嵩

海风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思想

姚晓嵩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将活动型学科课程应用到思想政治课中,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以此来提高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養。要想确保活动型学科课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顺利实施,首先必须明确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的特点,其次要明确其实施的意义,最后要弄清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的实施路径。

一、活动型课程的特点

(一)活动内容的探究性

活动型课堂呈现的是一个开放式的活动课堂,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而非教师“灌输式”的讲解。其设计初衷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的开展更加需要学生自愿参与,达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究学习内容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自己尝试提出合理方案解决问题的教育目的。在活动型课堂当中,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可以从自己的爱好兴趣出发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如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某一教学内容有自己的想法,对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和设计有自己的见解,学生可以主动去向教师提出建议,要求教师如何设计教学、如何开展活动。对于课堂上自主学习的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章节,讨论之后选派小组代表讲给其他小组的同学听。这样的活动型课堂不仅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想学习,愿意学习,主动去学习。在开展活动型课堂时,教师要做到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自由开放的环境,不要给学生太多的约束,要通过合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1]。

(二)活动评价的多元化

本轮课程改革突出的特点是打造活动型学科课程,强调学科核心素养,而其中学生的活动体验是核心素养发展的主要途径。对于活动型课堂而言,教学效果都可以通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性来体现。与以往的传统课堂教学不同,活动型课堂的评价标准并不以最终的考试成绩去评价学生的优劣,而是通过综合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过程的方式来达到活动型课堂的评价多元化的目的。基于活动型课堂的开展情况,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听取和参考更多的意见,其中就包括评价主体多样化,以前传统教学的评价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现在可以采用教师和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学生和学生之间互评,同行老师之间的评价;同时对于评价的内容也不能仅仅以成绩为主,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内容;最后还要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全面综合考虑学生在活动型课堂中的表现,最终给出更加公平客观的评价结果。

(三)活动情景的新鲜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比较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主要包括政治、文化、哲学、经济四大板块。因此就对教师教学情景的选择上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师要想顺利地开展活动型课堂,在教学情景的选择上要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贴合学生实际,使活动情景具有鲜活性。将学生实际生活中比较关心的社会热点事件和课本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这样展开的教学活动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如课本上出现的货币相关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场原始社会物物交换的活动情景组织学生积极有序的参加,让学生通过这种切身体验模拟的情景中体验学习到货币产生的必要性与意义。活动型课堂的基本要求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去设计选择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既能学习理论知识,又能了解现实,使理论与现实连接起来,大大增强了活动型课堂的鲜活性。

二、活动型课程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以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将课本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课堂外活动体验结合起来,使书本知识活起来动起来,弥补了学科课程教学内容相对滞后,实际应用面窄等弊端。新课标规定高中思想政治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设计有意义的课堂学习活动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是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方法。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活动的形式进行书本知识讲授,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自觉地内化和生成素养目标。将书本的理论知识借助于活动的形式完成,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学习知识,做到寓教于乐,理论联系实际[2]。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目标上,活动型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系统化、结构化的理论知识,使自己在认知方面得到大力发展,更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地全面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活动型课程的教学价值首先体现在可以使学生从枯燥沉闷的课堂理论的灌输得到解放,产生愉快积极的学习情绪,进一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课堂的学习热情。其次是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更深刻的把握,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问题探究以及一些情景体验活动,进而加深自己对于课本理论知识的把握和理解。第三,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在基于议题探究讨论的过程中,这就需要不同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研究,互相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自由讨论争辩中获得对活动的主体性体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三)有利于发展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活动有着组织和引导作用,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理论素养对于最终的教学效果都有直接的影响。基于新一轮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也不能无动于衷,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念素养和专业能力去契合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需要。首先就需要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课堂要由教师主导变为基于议题、活动和实践体验为一体的活动型学科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也要从关注自身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由教师观转向学生观。其次是加强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使活动设计成为学科内容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而不是简单千篇一律的套用同样的活动,这无形中就加强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活动型课程实施路径

(一)以“议”促教,完善课程设置

為了更加合理地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新课标提供了其实施方法,即“议题式”教学,教师围绕着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设置议题,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核心就在于设计符合思想政治学科内容并能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议题。围绕着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议题,其中应包括自主整理及运用资料解决出现的问题、学生思考并动手解决问题的情境以及学生自由表达与交流观点的机会。教师在充分掌握设置的议题的前提下,与课本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优化课程设计方案,融入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打造具有逻辑完整体系的活动型学科课程,通过“议题式”教学活动的设计实现了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构造。

(二)以“情”促学,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教师在进行活动型学科课程中,实施活动重点在于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思想政治学科独有的特殊的育人价值。因此,在活动型课程实施过程中,应通过案例的优化、构建合理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被激发被调动起来,关键在于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如何。兴趣与好奇心是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两大基础和核心,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的作用就是学生需要通过自己一定的努力完成学习目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需要给出学生产生疑问、渴望通过自己或者学习小组去探究问题的案例,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和动手能力搜集需要解决问题的学习资料。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顺利实施就是通过不断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来完成的,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三)以“评”促改,树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师教育教学的指挥棒,一个公平、客观、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对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的教学实施具有导向作用,它对于教师学科教学的方向和内容起着决定作用。课程评价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活动型课程的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就要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其次要对课内以及课外活动型课程实施的整体效能做出合理的评价。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更要着眼于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发展。评价时,不只看重结果,更要重视其过程,既注重外在的评价,也要突出学生自身的不断反思。所以要树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行为进行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

参考文献:

[1]范竹发.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实施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1):40-41.

[2]杨婷.活动型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对策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20.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思想
【学科新书导览】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