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解放数学学困生的策略探究

2022-06-09孙秀梅

海风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困生双减作业

孙秀梅

学困生是指智力、身体正常,但学习困难,厌学以至于在规定期限内未能达到国家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学生。出现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客观原因。作者研究发现,数学学困生产生学习困难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有计算方面的障碍。这种计算性障碍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遭遇更多的困难与挫折,而且更深层次地影响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数学学习态度与情感。如何在“双减”背景下解放数学学困生,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给出了解决策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学困生是指智力身体正常,但学习困难,厌学以至于在规定期限内未能达到国家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学生。由于我教的是数学这门计算性极强的学科,所以那些学习数学很困难的学生令我感到十分的头疼。我想这也是所有老师面临的棘手问题。闲暇之余常常思考这个问题,翻阅了一些书籍后发现,近年来,3%-6%的学生虽有正常的智力、教育机会和社会背景,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计算等方面存在严重困难,即计算性障碍。这种计算性障碍将多方面,长远的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不仅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遭遇更多的困难与挫折,而且更深层次的影响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数学学习态度与情感。出现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客观原因。数学学困生的主要类型包括智力欠缺型学困生、性格問题型学困生、无良好习惯型学困生、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学困生以及缺乏动力型学困生。这些数学学困生存在依赖心理严重、心理情绪变化大、认知水平低、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自觉性和自制力差、习惯差以及厌学思想严重等心理问题。

普通中学是“学困生”的集中营。“学困生”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尤其像我们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民工的子女,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各种学困生的特征。“双减”政策下,在校内方面,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要求进一步提升,数学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课堂。在校外方面,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双减工作落实后,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时间多了,对于数学学困生,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反馈应及时,下面就如何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就此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对数学学困生进行元认知技能的训练

元认知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或与其相关的知识”,以及“为完成某一具体的目标或任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相互讲题,认真做作和题后反思均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困生元认知技能。这样促进数学学困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元认知体验上。

(一)明确解题过程中的认知

在相互讲题的过程中,因为讲题人讲解时需要说明选择哪种方法,并讲清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还要说出解决这个问题易犯的错误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以,相互讲题实际上将学生的注意力部分指向元认知加工,即对解题过程认知。因此,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元认知技能水平[1]。

(二)布置作业中的认知训练

我们每天留的作业其实也是对学生进行训练,在做作业时学生要依次完成这几项工作:把题目抄一遍,目的是解决的问题要清楚,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怎样解答,以及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步一步的思考可以让学困生在解题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到问题的有关信息上完成自我监控、检查、评价。因此有助于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元认知能力。

(三)做题后的认知反思

题后的反思训练要求学生做完该题目后围绕以下几个问题:你是怎样决问颙的?你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想方法?解题时你走过哪些弯路?解题时容易犯什么错误?你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促进数学学困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元认知体验上,从而有助于元认知技能的提高。学困生元认知技能是逐渐习得的,这种元认知技能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需要从“他控”转变到“自控”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完成这一转变的前提是将题后反思的提问内化为个体自觉的提问行为。

二、指导好数学学困生的学习过程

作业时间不是越长越好。其实我们从研究上来说,作业时间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时间越长越好,但你超过了一个拐点以后,他可能作业做的时间越长,他自己的学习效果就越不好。如一个晚上只能做四个小时的作业,做到12点,就困得不行了,要睡觉了,但是你硬让他做到晚上12:00,你让他做了六个小时的作业,这个孩子意识越来越差了。因为他体力跟不上了,学习效率很低,第二天听课也不专心了。

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业的效果也就不同。老师要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有的孩子不会进行错题整理,从我们培养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我们体现核心素养的一些作业,应该具有情境化,注重学习知识和技能,注重围绕一定的主题来完成,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反对绝对的固定的答案。其实越开放的题目,就越能够激发孩子探索精神。注重作业的合作性。这个是可选的,未必每一条作业都要合作,其实有的时候合作性作业实施得不好,还不如不要合作,有的时候适得其反。在设计作业时注重目标和内容的一致,既要设计科学,又要设计合理,这几个要素是紧密相关的。在“双减”政策下,数学学困生作业设计好了,他们就真正的提质增效了[2]。

三、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心有“学困生”

教师布置作业前,应做到广泛浏览博览,做到心中有数,作业布置时要做到少而精,指向性明确,针对性强。教师作业反馈应及时,也可以发挥“小教师的作用”帮助学困生,达到团队协作的目的。很多老师预估布置的作业完成时间会高于学生实际完成的时间。其实这说明老师心里面是没有太多的学生概念的。老师认为这个题目花5分钟就能完成,但事实上,绝大部分孩子10分钟甚至15分钟,有的孩子实际是花了20分钟才完成这一个作业。实际上我们老师布置一条作业的时间,往往是按照班上最好的那个孩子来进行的。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看。还要考虑到日常积累、预习、复习整理、错题整理等额外的时间,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重要的。

四、对数学学困生适当进行情感训练。

也就是要尊重“数学学困生”。对“数学学困生”对症下药,要尊重他们,消除他们疑惧心理,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

(一)要信任“数学学困生”

“学困生”之“差”不是与生俱来,是人为使然。对“数学学困生”转化,信任是前提,疏导是关键。要理解“数学学困生”只是数学方面差,其他方面可能不差,我们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充分挖掘他们的优势和潜能。

(二)要宽容“数学学困生”

“学困生”是孩子,对他们所犯的经常性错误,应采取经常性的教育措施,要“诲人不倦”。要偏爱“数学学困生”。师爱是“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暖风。“爱生如亲生”“爱生若生,推己及人”是师爱的真谛。“以心换心,其力断金”是师爱的必然结果。对“数学学困生”要耐心。耐心中渗透的是教师的诚意,是支撑他们攀登的阶梯。

(三)要帮助“数学学困生”

教师要帮助“数学学困生”,更重要的是发动全体同学及家长们对他们尽心帮助。多表扬“数学学困生”。表扬、激励是“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最佳手段。多鼓励“数学学困生”。鼓励“数学学困生”重建自信心,充分调动他们向上、向善的积极性。

(四)要感化“数学学困生”

数学教师要坚信“数学学困生”是我们的财富,转化“数学学困生”是我们的职责。应树立关注“数学学困生”就是关注我们自己的思想。学校是“学困生”的学校,“学困生”是学校的主体。必须改变应试体制下的人才观,树立“人人是人才,人人能成才,有用即人才,特长即人才”的新型人才观,相信通过长期的、不懈的疏导、感化和教育,“数学学困生”也能成人、成才[3]。

诚然,“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任重道远,但转化“数学学困生”是每个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转化“数学学困生”不只是我所谈的几种方法,还有很多其他好的方法可以让“数学学困生”学好数学,只要方法得当都可以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想学好数学。所以正视“数学学困生”关注“数学学困生”、转化“数学学困生”,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会让“数学学困生”变成“数学学优生”,学会生活中的数学。我期待学生有成功的那一天,我也更相信奇迹会出现在我的身边——一学困生学会了数学。

参考文献:

[1]赵伟光.实施新课程标准 开展探究性教学:浅谈生物课新教材的特点与教法[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學版,2006,20(4):88-89.

[2]王永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8):75.

[3]韩琳.试论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5(2):119-120.

猜你喜欢

学困生双减作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快来写作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