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部编教材的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构建及运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22-06-09贾庆萍
贾庆萍
部编教材背景下,农村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由于专业性不足导致了很多困难,为此需要建立专业共同体,提升教学水平。本文从农村道德与法制专业共同体建设的问题出发,研究如何构建专业共同体,并探索运行方式,推动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提升。
农村小学由于条件困难,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长期滞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存在严重不足。为了推动农村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提升,了解部编教材课程内容,需要建立专业发展共同体,推动城市和农村教师之间的交流,给农村学校教师学习机会,接触更多先进教学理念,满足教学工作需要。
一、农村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构建问题
(一)缺少专任教师
由于农村小学教师数量不足,导致道德与法制教师以兼任教师为主,多是兼任教师是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少数数学教师、体育教师也兼任道德与法制教师,一些农村小学甚至由校长负责道德与法制教学[1]。在专任教师稀缺的情况下,会导致教师缺少足够的专业知识,导致对部编教材缺少研究,对其中的课程内容缺乏了解。
(二)教研活动难以开展
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需要有教研活动作为基础,但是在农村学校中,道德与法制科目的存在感很弱,导致学校很难为教师提供教研活动条件,如学校的教研组都以数学、语文这样的主课为主,道德与法制教研组缺少建设。由于学校对该科目的忽视,使得道德与法制课程时间缺少保障,课时少、课时被挪用或占用的情况普遍存在。
(三)专业培训不足
由于道德与法治在学校的地位比较低,多数农村学校教师以兼职为主,使得道德与法制的专业培训和其他主课相比存在级别、次数落后的问题。由于兼任教师本身就有繁忙的课程任务,所以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上比较弱,长期发展导致教师的课程理念落后,在教材更新的背景下很难适应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要求。由于多数教师的专业水平很难提升,缺少保障机制,导致专业共同体很难建设。
二、农村小学道德与法制专业发展共同体构建
(一)加强专职教师建设
很多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都是兼职负责,尤其来自于一些主课教师,再加上需要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导致教师很难将精力投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更影响了学校的科学校验工作。对此,乡村学校必须提升道德与法制课程的重视,设置专职教师负责道德与法制课程,建立道德与法制教师的专业成长氛围。针对乡村学校存在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可以由专职教师、转任教师作为道德与法制教研组组长,负责全校的学科管理和研究工作。保证农村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教研工作正常开展。为加强农村学校和城市地区发展之间的联系,学校应该组织道德与法治教师参加公开课和讲座,保证他们不断提升水平。
日常教学视导工作中,学校也要关注学科专职专人教师的配备数量,做好反馈工作,并鼓励专职教师参加学科竞赛。地区应增加农村教师参加道德与骨干教师学习活动的组织,农村学校也要加强调查,了解是否有人有做道德与法制教师的志向,不断挖掘人才,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二)农村学校内部加强道德与法制教研工作
对于缺少专职教师的农村学校,道德与法制科研组组长可以由校长本人负责,并在每学期制定学校的教研计划。学校内的教研工作形式应多种多样,包括教师自我反思、集体互助、专业研究等,活动中应包括课例、讨论和讲座。本校的教研活动需要保证规范性,针对活动应该制定小结,总结演讲稿、教案、签到等。
(三)加强区域小学道德与教师专业共同体联系
为提升农村道德与法制教师水平,应该从整个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组织建设入手,利用区级道德与法制教师骨干团队带动教师农村教师发展。应联合农村学校建立基层教研组和骨干团队,提升骨干教师专业水平。
(四)共同体中心人员构成
共同体中应该包括教师共同体中心组,包括各个学校的教研员、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学校教研组组长、年轻教师等。为了提升共同体整体水平,使农村道德与法制教师可以吸收先进经验,应邀请城市骨干教师作为共同体的指导老师,参与指导农村教师专业技能发展。
(五)城市对口支援
由于农村小学缺少资源,所以在专业共同体的体制内,应该加强城市对农村小学的帮扶工作。如城乡接合部附近学校、城市强校应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形成城市学校、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并利用城区学校带动农村学校教研组等结构优化工作[2]。城区学校专家团可以示范观摩课程,组织校验培训工作,开展网络研修等,推动共同体教研活动开展。
三、农村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师专业共同体发展运行方式
(一)阅读和实践结合
阅读是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教师学习教学基本理论,完善教学工作。针对部编教材,农村道德与法制教师应该加强教学研究类论文学习,拓展知识面。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也要保证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建立书籍推荐机制和共同学习机制,保证教师在获得优秀阅读资料后可以迅速在学校内共享。获得观点信息后,教师也要在教学中实践,反思教学情况,完善教学行为,和其他教师商讨改进方式。
(二)创新教研工作
针对农村小学缺少教研的问题,学校应该创新教研工作,推动教师深化对课程的理解,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并利用区域共同体,实现课堂教学落实、细化,加深教学工作的深度和拓展教学广度,推动农村教师深化课程知识的认识。如可以专门邀请法官讲座,帮助农村教师完善教学短板,了解国家法制工作理念和要求。利用课程系列探讨,专题教学探讨等方式,使教师对部编教材理解到位。例如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可以由司法人员通过讲座让教师加深对公民概念的认识,充分理解权利、义务的内涵,了解我国公民的权利和義务。还可以通过模拟上课等教研活动,丰富教研工作形式,提升教师对德育课程内涵的认识。
(三)集体备课
在农村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道德与法制教师备课都由个人负责,由于兼任教师备课时间较短,所以必须采用全新的备课方式,提升农村教师的备课效率。集体备课不仅能方便农村教师快速完成备课,更能推动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交流,方便教师更新思维方式。结合帮扶政策,可以由帮扶学校带领农村学校教师集体备课,方便教师抱团研修,并且能促进整个团队教师教学理念革新。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角度审视教材,梳理教材重点内容,并诊断学习难点,构建更为科学的教学框架。通过集体备课中的论证过程,也能让农村教师了解不同教师间备课的差异,接触城市先进的教学思想,推动教师专业水平提升。
(四)加强激励培训
利用激励和培训能让教师在教研工作中具有更强的主动性,使教师认识到道德与法制教师在小学课程中的价值。农村学校可以评比先进教师参加和城市学校的联谊活动,激发教师钻研部编教材的主动性。针对城市教师,也要加强参与集体备课教师的奖励,使教师愿意为基层服务,实现先进教学理念的传播。如共同体建设中,可以开展联谊、培训活动,让城市教师的教学理念向农村教师传播,也让农村教师向城市名师看齐。
(五)提升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
农村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师一般都缺少研究意识,也是导致开展教学研究困难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加强教师的研究意识,组织教研工作,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为此,应该对农村道德与法制教师提出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的要求,以推动农村道德与法制教师的专业发展。由于多数农村道德与法制教师的教研积极性不高,所以应该采取一定政策激励教师发展。如针对农村道德与法制教师倾斜政策,针对教研成果优先进行奖金、职称评定等,让农村教师在教研工作的主动性更强。为强化共同体构建,可以在区域内定期举行论文专题研讨会,并选定具有特点、深层次的论文供评委专家阅读打分,确定论文等级,并总结论文的优缺点。结合教学中实际工作需要,也要强化农村小学的精品课程开发,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四、总结
农村小学在办学上存在很大困难,导致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长期落后。为此,应该建立区域内学校组建专业共同体的发展方式,通过集体备课、专题活动等推动交流,提升农村教师的整体水平。农村学校也要充分挖掘学校内部开展道德与法制教研工作的条件,通过设置专职教师、校长领导教研工作等方式,保证道德与法治教研的正常进行,并通过学习城市学校的教学理念,加强区域内教师之间的联系,推动共同体建设。
参考文献:
[1]衣晓君.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现状及分析[J].文教资料,2021(15):204-205.
[2]罗嫣才.教研参与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5):93-98.
课题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部编教材的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構建及运行研究”(编号:20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