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发展的意义

2022-06-09付亚楠

海风 2022年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心理健康职业

付亚楠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近几年的社会热点,各种因心理问题发生的事件给教育行业敲响警钟,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正常生活与学习,同时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能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供重要支持与帮助。本文就心理健康教育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发展的意义出发,提出优化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渐升高,职场中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实现自身的长久发展目标。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优质人才。但由于外界环境越来越复杂,使职业院校学生受到影响心理逐渐发生转变,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及生活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职业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

一、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教学课程设置缺乏创新

职业院校在推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对教学目标的设定较为合理,但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不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正面引导,帮助学生消除各种负面情绪,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提高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很多职业院校在开展心理教育时却没有对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设计,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与此同时,因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导致相应的课程数量较少,并且课程的设置流程化严重,教师通常是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讲解,被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进行针对性教学与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因课程而得到改善,失去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二)职业院校学生思想认知不足

职业院校的学生年龄都相对较小,基本上都没有成年,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心理造成伤害,并且叛逆情绪较为严重,给教师及家长的教育带来阻碍。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正面积极引导十分重要。职业院校的学生因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能力较差,心理压力较大,导致他们经常用消极的态度看待各种问题,长此以往心理问题就会逐渐突出,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学生在进入职业院校后,因自信心不足对学习目标及发展规划的重视度不足,难以将注意力投放在学习中,并且人际交往能力也不高,很多学生都会与同学发生矛盾到无法和解的地步,这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带来的问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全面的认知,忽视对自己心理问题的改进,导致学生的抗压能力及关怀他人的情感难以得到提升及培养,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发展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抵御挫折的能力

职业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都会针对学生的抗压能力进行重点教育。学生在学习及今后的工作中避免不了各种挫折,如果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就会因挫折而产生退缩行为,严重的会给心理带来伤害,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对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进行锻炼与提升,让学生能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及工作中的压力与挫折,在有困难时不会退缩,把握住各种机遇,形成向上发展的动力,所有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二)提高职业院校学生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学生职业发展中的重要关键,只有学生真正认识到自身的能力、了解自身的需求,才能够对自身未来的职业规范做出理性的判断[1]。结合职业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很多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第一个难关就是求职,但求职阶段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学生都会面临求职受挫的情况,如果心理脆弱,就会产生“怀才不遇”的心理,对求职的看法逐渐偏激。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自己的水平没有准确的认知,往往存在对自己定位过高的情况。在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后,学生能对自己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找到自己在学习中及其他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明确自己的真实需求,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给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提升职业院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学生实现与人建立良好沟通途径的重要基础,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积极影响,同时还能为学生今后在职场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对人际圈层的构建,给职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工作环境与学校的环境存在差异,人际交往相对复杂,学生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很容易在工作中出现差错,与其他员工之间产生矛盾,从而影响学生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能让学生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人际交往,增强与人交往的信心,让学生迅速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正确处理与他人之间的摩擦,避免事态向严重化方向发展。

(四)培养职业院校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综合型技术人才是当前社会急需的人才,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也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同时还要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守职业操守。心理健康教育在塑造学生职业道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作用就是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事业观以及人生观,通过对学生的观念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能对职业规划及发展更加重视,明确职业发展需要。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明确岗位职责,遵循职业道德,提高职业修养,体现岗位的价值。这样会提升企业领导对自身发展的重视,获得珍贵的发展机会,让自身的发展得到同步提升。

三、提升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职业院校的课程首先要从教育部的指示出发,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工作[2]。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及工作产生的影响。职业院校要增加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源投入,聘请具备专业心理知识及教育能力的教師,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及水平。其次,要加强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宣传,通过校园公共平台,定期推送相关文章,提高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视,从而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最后是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掌握最新的教育手段,提升教育效果,并且具备跟随时代发展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调整与创新的能力,让学生能在良好的心理支持下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二)优化课程设置

职业院校要想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就需要重视心理健康课程的构建[3]。首先,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心理教育课程的数量进行调整,增加课程数量,保证教师能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落实,避免教育内容过于笼统教学敷衍的情况,让教师拥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深入教育。其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结合,结合学生的职业需求开展符合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课程,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切实保障。最后教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通过现代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及需求进行及时了解与满足,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并且在与教师的沟通中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推动学生职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三)创新教育模式

在传统的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在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过于重视理论的说教,这不仅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对这门课程产生抵触[4]。因此,教师要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电影,如《海洋天堂》,讲述的就一位身患肝癌的父亲,照顾自己孤独症儿子的故事。学生对观看电影的兴趣比较高,能快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通过对电影汇总蕴含的心理健康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在电影氛围的感染下,让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更加重视。

四、总结

纵观全文,我国抑郁症患者的数量逐年攀升,并且患者的年龄都相对年轻,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职业院校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提高学生抵御挫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帮助学生实现良好的职业发展目标。学校可以通过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优化课程设置以及创新教育模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职业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孟星.浅谈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研究,2019(10):40-41.

[2]周长虹.浅析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改进对策[J].知识文库,2019(11):143-144.

[3]关琳,范小燕.新媒体环境对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及策略分析[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学报,2019(3):44-48,107.

[4]李海燕.浅析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1(30):197.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心理健康职业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职业写作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我爱的职业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