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22-06-09张雪

海风 2022年1期
关键词:民本墨家时期

民本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倡导的根本从政价值理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起始于夏商周时期,在春秋时期得到大发展,之后汉代基本成型。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当代国家治理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是在历史的逐渐发展中形成,夏商时期的政治思想主流以迷信为主,占卜之风盛行。到了周,周人又将天视为有人格意义的神,天子称为周天子。但与此同时,周人对商的覆灭,也讓人们逐渐意识到“民”的重要性,只不过此时民通常也与天相联系来解读,如“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以此,逐渐开启民本思想的先河。之后在春秋时期发展起来,并且每个朝代都对其有所发扬。

(一)夏商周时期的民本思想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最早发源于夏商周时期,《尚书·五子之歌》有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殷商时期主要以迷信思想为主,期待以鬼神的庇佑来实现自身统治的神圣不可侵犯。人们祭天地、鬼神,祭星辰、日月,而商统治者将自己的地位等同于神明,民本思想相对薄弱。

周王朝时期,周公曾对殷商统治发表自己看法,他称:“呜呼!小子封,恫乃身,敬哉!天畏忱,民情大可见。”“治理国家就像治理你的病痛一样,要恭谨慎行!老天爷是威严的,他只辅佐那些有诚心的君主,而这可以通过民众的情绪清楚反映出来。”民、天意、君权相结合,既可以实现君权的至高无上性,又可以提醒君主适当观察民意。以此周公明德重民的思想逐渐被传承下来,并且对孔子仁学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1]。

(二)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

春秋时期,周王朝已经覆灭,之前的天大于人的观念也逐渐发生改变,天的神圣性逐步降低,而与此同时人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统治者接受。而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发展可以通过儒家和墨家来体现。主要体现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应当注重养民爱民,养民爱民正是民本思想的核心要义。“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背后体现孔子的安民思想,从百姓的心理角度出发,平等相比于财富来说更能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蕴含一定的治国智慧。孔子的民本思想主要可以体现在三方面:①统治者在管理国家过程中要时刻记挂人民,做到重民、惠民、利民;②统治者要实行德治、仁政,减少苛捐杂税;③注重对百姓礼节方面的教化,纲常礼教的逐步推行实施[2]。

到了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为孟子,孟子属于在儒家体系中最早提出民本思想这一概念的人,而他民贵君轻的思想也传播最为之广。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念,提倡对百姓实行“省刑罚,薄税敛”。相比于孔子时期,民本思想体现在对百姓刑罚的减弱,注重休养生息。君舟民水的学说将百姓的地位提高,对于安抚人心,维持社会稳定起到一定作用。荀子还认为民众对于国家政治的稳定具有很大作用,应当引起君主重视,以免造成民覆君的情况。他认为君主应当利民、爱民、重民,不能忽视民众的力量。君舟民水思想在后期的国家统治中也被奉为圭臬。虽然荀子提出君舟民水,他也强调人性恶的论断,认为人天生具有劣根性,只有抑制规范人的天性才能起到统治的目的。

墨家学说的民本思想主要立足于平民立场,提出“节用”“尚贤”“非攻”等主张。其中节用里还包含节葬。节用、节葬、非乐都是对民力的保护,而尚贤就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这一思想对当时世卿世禄以冲击,有利于更好实现人才的选拔利用。非攻思想主要体现对民命的重视,战争无论是对侵略国还是被侵略国来说都会带来严重的损失,人力财力的削减大多由于战争,在此基础上墨家还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总而言之,墨家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了对人民生命、体力的重视[3]。

随着儒家墨家的形成发展,民本思想也逐渐完善。儒家的爱民、利民、仁政,墨家的兼爱非攻、节用等对民本思想做了不同角度的补充,并且由于代表人物所处时代的不同,具体观点的民本思想蕴含当时时代背景的色彩。

(三)明末清初民本思想

明末清初正处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伴随着不安定的社会结构,出现了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思想家。这类思想家在对专制制度的批判过程中很大程度丰富了民本思想。清末民初的民本思想与其他历史时期最大区别在于民主思想更加凸显,天下的归属权体现了民本思想深层次的转变。针对天下的归属,通过顾炎武的说法可以看出来明末清初时期,一些思想家已经开始思考天下大义,愚忠愚孝的观念正在逐步淡去。与顾炎武看法有异曲同工的黄宗羲也曾这么表述:“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这一时期的思想家把视野转到为天下万民谋福利,相比于秦朝建立后的专制集权加强的背景,这一时期的思想更加开明。在民本思想层面明末清初时期的思想也更加宏观跳脱,传统儒墨学派民本思想则是在体制框架内,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提供的微观民本思想。

二、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提供理论源泉

从夏商周时期民本思想的诞生到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逐步完善发展,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蕴含丰富,并且为当今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提供理论源泉。荀子曾提出“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以此来说明从政者应当亲民爱民。民本思想的历史渊源里很多思想家都提出过对民有爱的论断,除此之外作为历代从政者也曾提到过爱民思想,唐太宗及其辅臣曾系统的提出过重民原则;周朝周公提出过保民思想,“怀抱小民,惠鲜鳏”,惠鲜便是爱护之意。随着历史的变迁,民众地位的提高也正体现了人民的重要性,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脉络里得到发展。中国古代民本思想里忧民恤民的理念也构成了当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来源。屈原忧国忧民,曾发出“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叹,忧国忧民背后是对人民群众的重视,关心人民疾苦,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并且坚持走群众路线。古代思想家中孟子认为君王应当关心民之疾苦,不可苛政盘剥;为政者范仲淹曾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念。亲民爱民、忧民恤民都是将人民放在第一位的价值理念,成为当今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要理论来源[4]。

(二)为当代中国特色国家治理提供实践经验

在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里涉及到众多实用性的治国理念,这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民本思想里利民富民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为维护人民利益,保证社会和谐稳定提供重要指导意义。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这一思想被后期历代统治者所接受。邓小平曾提出社会主义不是贫穷的,自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便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大力促进了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利民富民政策在当代也得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扩大对外开放政策正是当代利民政策的体现。这不仅符合中国国情,更加体现中国特色,也能起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国家治理基于一个国家的歷史文化传统,基于本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理念和传统习俗风尚,因此中国古代的一系列民本思想更贴合中国实际,推广实施过程容易被人民接受。这一特点具体在古代的赋税理念里可做体现,中国作为一个大一统国家,追求和谐稳定和国富民安是历朝历代的愿景,虽然如今早已进入新时代,中国古代的民本理念里仍然有很多的治国精髓等待发掘汲取[5]。

(三)民本思想有利于“群众路线”的落实

民本思想重在贴近人民,关心民众疾苦。民本思想与当代的群众路线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注重发展为了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政治民主化、经济民主化、社会民主化的道路前进,其中,各种民主的形式是群众路线的外在实现方式,而群众路线理念是民主内涵的体现。要想实现民主化进程的快速实现,离不开群众路线的贯彻,也离不开传统民本思想精髓的注入。传统民本思想与群众路线一脉相承,群众路线包含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如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毛泽东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民本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幻出符合时代的特色。群众路线则是民本思想在当代的体现,民本思想即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为群众着想。群众与人民一定程度上涵盖相同的意义。群众路线是民本思想的发展,民本思想滋养群众路线内涵。民本思想中“重民”的成分,组成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切都以人民为出发点,一切目标为了人民正是民本思想和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参考文献:

[1]孙晓春.明末清初民本思潮初论[J].史学集刊,1994(4):59-64.

[2]诸凤娟.古代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9(1):123-129.

[3]孙斌.论毛泽东群众观中民本思想的理论渊源、逻辑超越及当代价值[J].求实,2013(12):13-16.

[4]周宝砚.墨家民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学理论,2020(11):53-54.

[5]刘帅,单春晓.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及其当代价值:以王夫之民本思想为例[J].文化学刊,2020(9):100-102.

作者简介:张雪(1995-),女,河北省石家庄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猜你喜欢

民本墨家时期
先秦显学墨家为何从历史中消失
兜底治疫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政治合法性的三种来源及其内在关系
浅谈先秦墨家哲学观念
论墨子“兼爱”思想作为通识教育之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