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政治的“王道与霸道”及当代价值

2022-06-09刘宜晨

海风 2022年1期
关键词:王道霸道国家

在中国的政治史上,王道与霸道一直都是君王常采用的两种治国之道。王道即儒家强调的仁政,象征专制政治“光明正大”的一面,霸道则指的是武力、刑法,象征着专制政治“权威统治”的一面。这两种治国之道在历史上曾助多位君王成就王朝盛世。现如今,这两种治国理念仍旧在许多学者的著作中被提及,对处理现代社会的一些问题仍具有借鉴意义,是一件值得各国参考的政治法宝。

一、“王道”的概念内涵

在中国传统的古代政治哲学中,王道最初是指尧、舜、禹、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的治国之道,即先王之道;先秦儒家最先高举“王道”的大旗,积极探索救治良方,并沿着“内圣外王”的规矩构建了一套理想的社会秩序,体现了道德和政治的直接统一。关于“王道”,孟子曾说过:“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意为“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所以称霸必须是大国。用道德而实行仁义使天下归顺的人,不用依靠国家的辽阔”。经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学大家的梳理总结,王道已经成为以仁德为标准和原则的儒家的政治理想。先秦诸子各家将“王道”作为其所倡导的经世的根本道理和治国之本,对重建政治、社会、道德、思想秩序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应对策略,最根本目的都是想要改变当时“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动荡局面,以此来实现天下大一统、上下有序的共同理想[1]。

“王道”作为儒家的政治理想,以仁义道德为根本,以民本思想为基础,几千年以来被历朝历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所沿用,代表着完善的伦理道德境界和完美的社会政治秩序,始终是贯穿中国传统的治国思想的主线。

二、“霸道”的概念内涵

在西周末期,以宗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法秩序逐渐开始分崩离析,中国政治来到了诸侯“称霸”的春秋时期,诸侯国为了在当时能够称霸一方,求才若渴,纷纷招揽有才之士并增添国力来富国强兵,于是便形成了王者霸主争抢诸子百家思想为自己所用的局面,以春秋五霸为代表的霸主为称霸诸侯而采取的治国之道即为霸道,霸道遂应运而生。如果说王道是以仁爱爱人之心推行仁义之政,那么霸道就是以功利之心推行力政,奉行着以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为基础的强权政治[2]。

(1)经济方面的霸道是指以占地多,国家富为主要标签的经济实力。主要通过占领别国的土地据为己有,或者对没有开发的土地进行使用。霸道的目的是实现大一统,成就这一目标是靠连年的征战,通过自身实力的不断提高而实现的,对于德行并不在意,所以发展经济实力在霸道思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在处理内政方面,霸道主要通过法治刑罚达到效果,荀子曾说:“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则霸”,霸道通过重刑罚,严立法来维护君主的统治,稳定社会的发展。通过使用赏罚分明的办法,重赏对国家社会有功之人,重罚犯法犯罪破坏国家稳定之人,用严苛的立法,威慑国家的臣民,从而达到有力的统治。

(3)在军事方面,霸道主要崇尚武治,马上平天下,喜发动战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周朝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土地贫瘠,国家羸弱。而此时的各诸侯却慢慢不断壮大,此时他们已不满足于周朝统治下的生活,开始攻城略地,互相为战,从而得到更多的利益,战争成为了当时的主旋律。对于霸道来说,当时的社会无法通过道德伦理来稳定,而武力才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只有壮大自身的实力,才能在乱世中保全自己,武力是当时称王称霸的最佳手段[3]。

总的来说,想要得到霸主的地位,主要就是指政治上要有足够多的权力,要国强而民富,也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而想要维护霸主的地位,就需要对内赏罚分明,依法治国,这样才能让国家上下齐心,信而立霸。

三、“王道”与“霸道”的概念区别

郭沫若曾说过:“王道与霸道的区别,简单来说,后者是纯粹的武功,前者要在武功之上加以文治”。关于王道和霸道的概念区别,不只是郭沫若,历史上诸多思想家都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各自都有所奉行。儒家尊崇王道,王道在中国古代是以孔孟儒家为典型代表,即儒家所强调的“仁政”,以德服人。法家奉行霸道,霸道所強调的是指以武力、刑法、权势等统治臣民的政策,强调武力取胜及法制精神。法家的早期代表管仲曾说:“强国众,合强攻弱以图霸;强国少,合小攻大以图王”。意为:天下强国多,就将强国聚集在一起来攻打小国,以此来成就霸业;天下强国少,就拉拢其他小国来攻伐大国,以成就王业。

孟子用八个字来表达儒家思想对于王道和霸道的差异,即:王者以德、霸者以力,王者以仁德之心来让臣民信服,而霸者是用武力胁迫让天下人归顺。王道和霸道关于人性论的出发点是完全相反的,王道思想相信人性本善,认为人生来带有一颗赤子之心,需要扶持楷模和圣人来宣传弘扬人性中的善;“霸道”思想认为人性本恶,必须通过武力威胁来压制住人性中的恶。这两种政治思想历经了长久的发展和演变,如今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明成果可证明其思想中的部分理论能为当今的一些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价值支撑[4]。

四、王道与霸道的当代价值

(一)“王道”对当今的启示

第一,“王道”的最高理想境界是“内圣外王”。从个人角度来说,学习“王道”就是通过“修己”来修炼自身提高认知,能够处理好自身出现的各种问题。内圣就是指一个人自身的修养和性格秉性,想要实现个人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就必须跟随楷模和圣人的指点,不断挖掘并提高自身“仁义”的本质。

第二,处理社会关系时要有秉承“和谐”原则。想要达到外王,就必须明白最重要的一点:外王并不是向外去扩张。外王指的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及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时,要有一颗包容他人的心,来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只有形成立体的“和谐网”才能将这一观念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从而达到真正的和谐。

第三,“王道”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想建立稳定和谐的国际关系,离不开“王道”的核心理念,即以平等开放的姿态对待其他国家,与其他国家保持睦邻友好的关系。而具体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当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在对外关系中运用“王道”展现中国的大国风范,讲公平正义,力求和平共处,同时“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近年来,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义利观”,要“包容式发展”,这些都是“王道”原则的表现。

经过中国近代160年的苦难和100年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之后,在面对其他的文化、文明时,秉承的态度应是“民胞物与”的仁爱之心,是“和谐万邦”的包容之心,而不是贪婪、征服、索取和毁灭,和平才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王道”之治,必将给未来世界文明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并引导人类建立起差序有别但又和谐共处的大同世界。

(二)霸道对当今的启示

从辩证的角度看待“霸道”,它不单只是以暴力服人、以武力压制,大力发展国家的经济,重视国家政治安全,注重国防和军队的建设同样也是“霸道”所坚持的理念。

第一,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是霸道政治中的最为根本的要求,经济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力,社会财富必须把控在国家政权手中,欲强兵必先富国,经济是军事力量的基础,可扩大军事力量和应付战争损耗。现如今,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共同富裕,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霸道之力注重公信力,坚决且严格地执行法令条约。一个国家必须靠政府忠实地履行职责、满足公民需求来赢得公民的信任和满意,有了公信力国家政权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建设有公信力的政府同样是当今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制度化、法治化的引领、促进和保障,使得国家、社会和公民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5]。

第三,霸道在军事方面表现为崇武尚战,坚甲利兵,中国自古以来爱好和平,不喜战争,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向人们证明,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没有对这支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国家安全无从谈起。军事领域的确是国家之间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一旦在军事上落后于他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将无法得到保障,唯有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成为真正的现代化强国的梦想才能实现,王道、霸道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政治思想,并没有对错优劣之分。“王道”是仁爱道德精神的推展与道德境界的提高,“霸道”则强调的是依靠強大实力来实现国家的功利目标。认真分析、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王道与霸道的政治思想,以期能够为国家政治发展与社会进步方向提供有价值的借鉴,给未来世界文明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邵秋艳.试述先秦儒家视野中的王道和霸道[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1):52-54.

[2]许嘉璐,于铭松,辛旗.应挖掘传统“王道”思想的当代价值[N].北京日报,2011-08-29(019).

[3]刘昆笛.王道与霸道的抉择:孟子与荀子的王霸之辨思想比较[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5):3-6.

[4]杨明.论先秦儒家的王道理想[J].伦理学研究,2015(6):5.

[5]刘泽华.论“王道”与“王制”:从传统“王道”思维中走出来[J].天津社会科学,2014(5):7.

作者简介:刘宜晨(1996-),女,河北省晋州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猜你喜欢

王道霸道国家
霸道海鸥谁能治
Realistic Words, Chilling after Reading
Civilization
“霸道”的开沃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傲邦虽有效 幸福是王道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女导演 天生就爱霸道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diffusive contaminant release from permeable sediment layer under unidirectional unsteady f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