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视域下初中音乐教育的路径与方法研究

2022-06-09武旭霞

幸福家庭 2022年4期
关键词:人教版课外初中生

武旭霞

自新课程改革提出以来,音乐等与艺术相关的课程得到了更多关注。在学科课程中整合德育、培养学生良好德行素养已成为教师的共识。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对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的整合方法展开了研究。

(一)音乐有助于构建良好德育环境

音乐具有营造良好氛围的功能,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相较于传统模式下的直接向初中生灌输道德理念,结合旋律优美、风格独特的音乐作品的德育教育形式,往往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教育效果也会更加理想。这是因为聆听歌曲和演唱歌曲能让学生产生轻松、愉悦的情绪,让他们以更自由、轻松的心态面对学习活动。比起严肃的说教氛围,轻松的德育环境所产生的效果更好。

(二)音乐有助于学生个人品质成长

音乐融入了人的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初中教材中出现的音乐作品都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教师可以在音乐教育工作中发挥音乐作品的导向性,促进初中生个人品质的成长,使初中生在音乐作品和音乐家的影响下建立高尚的品德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音乐有助于优化人际交往活动

音乐是一种有旋律、有节奏的语言,它具有促进人际交往的功能,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喜欢同一歌曲的学生,即便没有教师的引导,也会主动展开讨论,并在讨论中发现音乐的德育内涵。

(一)常规教育活动准备与德育的整合

有效的教育指向教育活动全过程。从学生走进学习场地开始,常规的教学活动准备就已经开始了。初中音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探究音乐与德育的奥秘,实现德育与音乐教学的巧妙整合,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学时代”的课程教学活动中,在带领学生走进单独的音乐教室之前,音乐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排队站好,在排隊时不要大声喧哗,不许在走向教室的过程中随意打闹”等要求。在音乐教师的要求和提醒下,学生会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遵守纪律。再如,在学生准备上台演唱歌曲之前,教师可以提醒其他学生“不要交头接耳,要认真观看台上学生的表演,并为其

喝彩”。这样一来,音乐教师就将德育教育与常规歌唱活动整合在了一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形成尊重他人、欣赏他人的良好品格。上台表演的学生也会更加自信,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心态。

(二)音乐欣赏课程与德育的整合

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青少年活动中心经常组织的一项活动。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同样可以通过整合德育手段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品德素养。教师可以先播放教材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再鼓励他们谈一谈自己通过欣赏感受到了哪些德育信息。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生动、真实的演唱情境,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捕捉德育信息。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凤阳花鼓”欣赏活动中,教师可以先播放该歌曲,让学生安静聆听、仔细感受,再展示凤阳人民通过击打凤阳花鼓演奏该歌曲的画面,构建声情并茂的课程活动情境。教师还可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此时,有的学生会说:“这首歌很奇妙,仅仅是聆听,就让我感受到凤阳人民载歌载舞的真实场景。”有的学生会说:“通过听这首歌曲,我发现了安徽凤阳民歌十分有韵味。它的节奏平稳又跳跃,将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还有的学生会说:“我想学习凤阳花鼓的击打方法,它独特的表现方式让我很感兴趣。”这些感悟可以体现出学生对凤阳民歌和民族音乐艺术的思考,能够增强他们对民族音乐艺术的尊重和热爱。

(三)自主学习音乐与德育的整合

无论是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还是以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主场组织的音乐探究活动,都需要遵循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尊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整合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时,音乐教师一定要引导初中生对歌曲知识开展自主学习,让他们感受歌曲作品的德育内涵。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丝绸之路”的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布置“了解歌曲创作背景,分析歌曲德育情感”的自主学习任务。基于这一任务,学生需要独立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资料。通过梳理、分析资料,他们能够理解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进行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是世界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帮助。通过学习,学生会深化对丝绸之路的认识,增强保护民族遗产、参与民族发展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承载了民族历史记忆的物品,让他们从实物中感受历史气息和民族文化气息,建立更深刻的民族文化意识。

(四)多元互动交流与德育的整合

所谓教育,是在教与学之间展开良性互动,教育离不开有效交流的支持。因此,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围绕音乐知识、德育内容展开互动。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儿行千里母担忧”学唱京剧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围绕“母担忧”表达的母爱和京剧体现的民族艺术与文化价值情感两个方面组织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在该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选择相同的同学组成小组,讨论并发表关于“儿行千里母担忧是因为什么?对于生育、养育我们的母亲,我们应该怎样报答她?”“京剧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和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具有怎样的艺术地位和文化

价值?初中生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京剧?”的看法。随后,教师可以指导小组并让其派代表阐述本小组通过交流讨论获得的德育知识,促进组与组之间的进一步互动。小组互动为学生的思想分享创造了更多机会,学生可以对其他人提出的德育想法进行思考,对感恩父母、尊重民族文化、热爱并传承民族艺术产生新的认识。

(五)主题音乐实践活动与德育的整合

有创作才有艺术,有艺术才有音乐。初中生对音乐的学习不应停留在欣赏、演唱、思考的层面,还要关注创作实践。在整合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主题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主题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自由创作,让他们运用已有知识创作歌曲作品,表达关于个人品德、社会公德、民族美德等德育内容的思考。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保卫黄河”的教学活动中,结合歌曲所体现的中国人民英勇抗争、顽强不屈、保卫国家的精神,教师可以设计“创作体现爱国情怀的歌曲”的主题活动,以此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聆听了歌曲《保卫黄河》后,学生的学习与创作热情会空前高涨,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歌唱创作、旋律改编,让学生将自身关于爱国的思考融入创作中,以加深他们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品德素养。此外,该作品的创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音乐家。教师在该活动中还可以设计以“探究音乐家的故事”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了解音乐家在创作

《保卫黄河》时的所思所想,了解其创作的其他作品中所蕴藏的爱国主义情怀。如此,学生受音乐家爱国主义精神的影响会更深刻,爱国主义的教育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六)拓展课外课程资源与德育的整合

初中音乐教育工作与德育的整合还可以跨越教材范畴。教师可以利用课外丰富的优质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提供给学生更多接触音乐、感受德育的机会,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青藏高原”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寻找一些表达对青藏高原的赞美、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等情感的歌曲,如《天路》《坐上火车去拉萨》《美丽的哈拉玛》等,引导学生聆听多首同類型的歌曲,启发他们说出歌曲的共同特征和自己的聆听感悟。此外,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通过不同乐器演奏的《青藏高原》,如扬琴、竹笛等,让学生基于不同乐器分析歌曲情感表达的变化,让他们了解多种多样的民族乐器。这样一来,不仅“爱国家、爱民族”的德育教育目标可以实现,“爱民族文化、传承民族艺术”的德育教育任务也能有效落实。

(七)课外拓展实践活动与德育的整合

青少年活动中心定期组织的课外拓展实践活动,也是整合德育与初中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随着拓展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脚步探索更深层次的音乐世界,并从中挖掘丰富的德育学习元素,借助相关元素更好地提升自身品德素养。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拯救地球”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围绕“保护生态环境、拯救地球”的主题设计丰富的课外拓展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分析社会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实际制订“保护生态环境、拯救地球”计划,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感悟创作以“保护生态、拯救地球”为主题的歌曲。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他们到社区中进行公益演唱。通过课外拓展实践活动,学生提升了保护生态环境、珍惜地球自然资源的意识。

总而言之,音乐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提升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促进学生个人品质的发展。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的整合可以依托常规的教学活动展开,也可以围绕课外拓展进行。初中音乐教师在组织课程活动时可以关注常规活动准备、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歌曲欣赏等环节,将德育融入音乐之中,也可以拓展课外资源或定期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将音乐教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培养初中生的品德素养。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猜你喜欢

人教版课外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