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绘本阅读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

2022-06-09陈秀芬

幸福家庭 2022年4期
关键词:故事情节小老鼠绘本

陈秀芬

阅读是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幼儿时期是培养儿童良好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开展阅读教学能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绘本蕴含丰富多彩的图画和有趣的故事情节,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能够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7岁是幼儿语言能力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和家长在这一阶段开展绘本阅读教学,不仅能增强幼儿对图画色彩的认知能力,还能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打下基础。绘本的图画精美、

内容丰富、文字精简、阅读难度低,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发展需求。优秀的绘本不仅能让幼儿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能发散幼儿的思维,提升幼儿的创造力。

(一)促使幼儿感受美、发现美

经典的绘本材料大多是由了解幼儿心理的著名画家和文学家共同创作而成的,每张图画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与文字搭配后呈现出生动的故事情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同时,幼儿通过阅读绘本能够发现世界的奇妙,进而增强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二)促使幼儿学习美、表现美

绘本的图画形象生动,能够让幼儿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幼儿会随着故事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产生情绪的起伏,这有助于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此外,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时,教师组织幼儿表演绘本故事,能帮助幼儿在模仿故事情节的过程中理解绘本的内涵,有助于幼儿养成合作、友爱等良好的品质。

(三)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较为薄弱,教师可以通过绘本阅读教学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以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比如在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大兔子和小兔子不断用肢体语言描述自己对对方的爱。教师可以带领幼儿阅读该绘本,让幼儿学习这种爱的表现,使幼儿学会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四)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幼儿处于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长可以通过亲子阅读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增强幼儿的认知能力,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比如,很多绘本内容都和父母有关,父母陪伴幼儿进行睡前阅读,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温暖的亲情,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一)分段式阅读

分段式阅读是指教师将绘本内容分成几个部分进行阅读教学。绘本内容是由多幅连续的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情节具有转折点,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关键情节的转折点开展绘本阅读教学,通过分段式阅读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绘本《籽儿,吐吐》具有两个转折点,第一个是同伴预测小猪头上会长出木瓜树,第二个是小猪为了自己头上能长出木瓜树而作准备。笔者在带领幼儿学习绘本《籽儿,吐吐》时,将整个绘本阅读过程分成了三个阶段,先在前两个阶段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后续的发展情节,让幼儿猜测小猪接下来的行动,再进行了第三阶段的阅读,以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二)主干式阅读

主干式阅读指的是教师在不影响主题学习的前提下,将绘本的主要内容分开进行阅读教学。当前市场上绘本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的绘本为了突出主题,常常重复类似情节;有的绘本是直译作品,不便于幼儿阅读和理解。对于这些绘本,教师可尝试引导幼儿进行主干式阅读,让幼儿先把握主要的故事情节,再进行深入的阅读。例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一本外译作品,译者为了保持其原有的风格,文字不符合幼儿的语言习惯。笔者改变了书中的对话,将“大兔子的手臂要长得多,‘我爱你有这么多’,他说”改为“我的手伸的有多长,我就有多爱你”,让语言变得更加簡练,帮助幼儿掌握主要的故事情节。

(三)朗读式阅读

优秀的绘本阅读素材往往会传递一些真实的人生道理,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教师需和幼儿一起赏析绘本中的内容,感受绘本的魅力。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朗读绘本内容,借助画面和文字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改编故事情节,以加深幼儿对绘本内容的印象。

(四)对比式阅读

对比式阅读是指教师根据绘本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画面或画面中的不同人物进行对比,为幼儿创造阅读情境,让幼儿对故事情节进行合理的预测。例如,在阅读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时,笔者先展示了一幅图,并询问幼儿:“你们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狐狸会把母鸡萝丝吃掉吗?你们猜猜下一幅图会讲什么呢?”在幼儿进行充分的思考和热烈的探讨后,笔者出示了第二幅图,并与幼儿的预测情况进行对比,充分激发了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

(五)表述式阅读

表述式阅读是指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绘本的内容,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以鼠小弟系列绘本中的《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为例,笔者先引导幼儿观察封面,并询问幼儿:“你们在这个图画中看到了什么?”有的幼儿说“我看到了一只小老鼠”,有的幼儿说“我看到了一棵树”。接着,笔者引导幼儿再次详细地观察,并通过提问题为幼儿指明方向,如“这棵树长得怎么样?小老鼠的身体是怎样的?”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小老鼠的身体太小了,而苹果树长得又高又大,小老鼠想吃到苹

果需要想办法。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绘本中出现的动物种类越来越多,笔者通过表述式阅读鼓励幼儿说出不同动物的特点,并让幼儿思考“如果你是小老鼠,你会怎么做呢?”最后,笔者向幼儿提问:“海狮来到了苹果树下,你认为海狮能够摘到

苹果吗?它会怎么帮助小老鼠呢?”以引发幼儿的思考。当幼儿看到海狮将鼠小弟高高顶起之后,他们明白了海狮有顶球的本领;当幼儿看到鼠小弟最终吃到了苹果,他们露出了开心、满足的微笑。

(一)基于幼儿最近发展区搭建支架

教师通过支架式教学能够让幼儿实现从现有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转化,增强绘本阅读教学效果。在支架式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分析和思考幼儿的最近发展水平,掌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应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划分为多个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并寻找幼儿新的最近发展区。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结合幼儿的实际能力和阅读需求,调整阅读教学方法,使幼儿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在最近发展区内。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阅读示范、材料重组和任务分解等方式降低幼儿绘本阅读的难度。

(二)灵活运用多样化支架结构

在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为幼儿呈现多样化的支架教学结构,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例如,教师可以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导入情境支架,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现故事角色,播放故事音频,创造活跃的阅读氛围和情感氛围,使幼儿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参与绘本阅读活动。同时,教师还可采用问题支架、图示支架的方式。问题支架是教师基于和幼儿之间的对话交流,通过问题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图示支架则需要教师在开展绘本阅读活动之前制作一些丰富多彩的图片,通过图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展现绘本中的人物关系和关键情节,以加深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

(一)师生互动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幼儿进行互动交流。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鼓励幼儿改编阅读过的绘本材料,并引

导幼儿在讲故事活动中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幼幼互动

在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幼儿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安排不同幼儿阅读同一本绘本材料,促进幼儿绘本阅读能力的整体提升。例如,在教學绘本《我爸爸》时,每一名幼儿都对自己的爸爸有不同的看法,同一本绘本可以让幼儿描述出很多版本的“我爸爸”,实现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亲子互动

在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家长和幼儿开展亲子互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阅读绘本,探索绘本中的世界。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增强幼儿的绘本阅读能力。

阅读贯穿人的一生,教师应认识到绘本阅读的重要性,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鲍墩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故事情节小老鼠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追逐小老鼠
是谁把小老鼠压上去了
小老鼠去看海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以《全城高考》为例浅谈校园青春片的探索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