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022-06-09余佳怡

幸福家庭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班情绪幼儿园

余佳怡

分离焦虑是指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会导致幼儿情绪低落、参与欲望降低,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调查了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解析了引起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并探讨了缓解小班幼儿分离焦虑情绪的方法,以助力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的年龄越小,产生分离焦虑的概率越大,程度也会更严重。分离焦虑通常出现在小班幼儿初入园时期,是一种正常现象。对此,家长应正确看待,并采取适宜的引导方式,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逐渐减少幼儿对自己和家庭环境的过度依赖,从而帮助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为幼儿后续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小班幼儿在分离焦虑方面的具体表现,据此探讨出缓解小班幼儿分离焦虑情绪的方法,从而保证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让幼儿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做准备。

(一)调查对象

笔者利用九月到十月近一个月的时间,对昆山某幼儿园刚入园的100名小班幼儿进行了综合性的观察,了解了他们在分离焦虑方面的具体表现。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笔者围绕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相关情况编写了问卷调查表,并发放给昆山某幼儿园的小班教师,了解了教师在应对小班幼儿分离焦虑时的一般做法以及教师对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认识。

2.观察法。笔者经过昆山某幼儿园园长及教师的同意,遵循“不干预、不制止、不影响”的基本原则,观察了小班幼儿在园内的各项表现,总结了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哭闹

在本次调查中,有68名幼儿分离焦虑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哭闹,14名幼儿会要求教师一直陪伴自己,这主要是由于幼儿突然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没有安全感,希望有一个代表权威的成年人可以一直陪伴在身边来保护自己。另外,还有10名幼儿会出现攻击性行为,8名幼儿会出现自闭性行为。

例如,明明第一天入园时,在幼儿园门口就开始哭闹。经过父母和教师的一番引导和劝解,明明终于不情不愿地走进了教室。但在教室里待了不到20分钟,明明突然就开始哭起来,教师见状马上将明明带离教室,单独沟通,希望可以让明明安静下来,但明明没有停止哭泣,并且一直喊着要找爸爸、妈妈和奶奶。为了让明明尽快停止哭泣,教师便利用手机与家长及时取得了联系,并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让明明和家长见面。在看见家长后,明明哭泣的声音变小了,也逐渐安静了下来。结束视频通话后,明明回到了教室,开始和其他幼儿一起开展游戏,过了一会儿,明明突然又开始哭泣。这次,明明的哭泣声感染了在他周边玩耍的其他幼儿,导致整个班级内的大部分幼儿也开始哭闹。

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哭闹是小班幼儿分离焦虑情绪的主要表现形式,而且这种哭闹行为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班级内的一名幼儿产生了哭闹行为或者大喊着要找爸爸妈妈,可能会带动班级内的其他幼儿产生哭闹行为。

(二)对特定事物产生依赖

部分小班幼儿在刚入园后,会过度依赖某些特定的事物,他们会携带一些从小陪伴自己的物品,如玩具、玩偶等,因为这些物品可以让他们感到安全和舒适。

在本次调查中,共有78名幼儿过度依赖特定的事物或人;其中有35名幼儿依赖玩偶;有16名幼儿依赖床单、被褥;有9名幼儿过度依赖奶瓶、奶嘴,虽然奶瓶和奶嘴里面没有牛奶或乳制品,但只要他们手里握着或嘴里含着,其哭闹行为就会减少;还有18名幼儿过度依赖教师,会要求教师一直陪伴他们,寸步不离。

例如,小美在幼儿园生活快一个月了,但小美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很少与他人主动交流,却对一个娃娃身上的裙子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经常把玩着那条裙子,即便在午餐和午睡时,小美也会将这条裙子紧紧攥在手里。据小美的家长说,这条裙子是小美最喜欢的一个布娃娃身上的裙子,因为带布娃娃来幼儿园不太方便,所以小美就把布娃娃身上的裙子脱下来,每天带它来幼儿园。

(一)环境的变化

幼儿从出生起就待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中,对于幼儿来说,家庭中的事物充满安全感,而幼儿园的一切都是陌生的,这会使幼儿无所适从,导致幼儿缺乏安全感,从而产生不安、焦虑、害怕等情绪。

(二)人际关系的变化

幼儿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主要的交往对象是父母以及熟悉的亲人、朋友等,而在幼儿园中的交往对象是不熟悉的幼儿和教师。同時,在家庭中,部分父母对幼儿的要求很低甚至百依百顺,但在幼儿园中,幼儿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这对幼儿来说是很不习惯的。此外,在家中,幼儿与同龄人一起玩耍的时间较少,缺乏社交经验,不懂得如何与他人沟通,也不懂得分享和合作,难免在幼儿园活动中产生各种矛盾,从而不愿意上幼儿园,产生分离焦虑情绪。

(三)生活习惯的变化

家庭与幼儿园的生活作息不同,幼儿已经习惯了家庭的各种规则及作息,初入园时很可能不适应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且家庭与幼儿园的生活习惯也不同。例如,在家中,大多数家长会选择做幼儿喜欢吃的食物,而幼儿园的膳食是营养均衡、荤素搭配的,有固定的食谱;在家中,家长会以幼儿为中心,顺着幼儿的想法,而幼儿园的活动大多是集体参与的,不可能完全满足每一名幼儿的想法。

(一)创建良好的环境

温馨、舒适的环境可以使幼儿感到轻松,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安全感。因此,教师在创设班级环境时,要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舒适的、贴近幼儿生活的环境,增强环境对幼儿的吸引力,使幼儿进入班级后产生熟悉的感觉,并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从而缓解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

(二)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且容易被其他有趣的事物吸引,教师可以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运用各种方法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例如,当幼儿哭闹时,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平时最感兴趣的玩具转移其注意力或与幼儿一起开展有趣的游戏。

(三)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幼儿,其分离焦虑的程度往往较轻。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开展相关的游戏活动,逐步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从而减轻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让幼儿逐渐喜欢上幼儿园。

(四)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

幼儿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教师带有鼓励性的语言和行为可以拉近师幼之间的距离,构建良好的師幼关系,有助于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教师可以利用言语鼓励幼儿,还可以适当运用五角星、小红花、贴纸等奖励幼儿。当幼儿表现良好或哭闹次数减少时,教师可以发给幼儿一定数量的贴纸,以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五)多开展“以大带小”的活动

教师可以围绕一日生活积极开展“以大带小”的活动,如在午餐后让中、大班幼儿到小班说说自己上幼儿园时的感受、发生的趣事或带领小班幼儿一起做游戏等,使小班幼儿深刻感受到幼儿园的温馨和有趣,激发小班幼儿主动参与各种活动的兴趣,缓解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帮助小班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六)开展丰富的亲子活动

在小班幼儿入园的一个月内,幼儿园可以根据家长的情况,邀请家长来园,与幼儿一起开展亲子活动,帮助幼儿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此外,幼儿园可以在开学前邀请即将入园的幼儿及其家长来园,体验幼儿园的半日生活和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喜欢上幼儿园的活动,从而减轻幼儿刚入园时因不熟悉、害怕而产生的分离焦虑情绪。

综上所述,小班幼儿产生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是幼儿从家庭进入社会、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一个必经阶段。对此,教师和家长应正确看待,并采取多种措施,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帮助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以保证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为幼儿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开发区夏驾幼儿园晨曦分园)

猜你喜欢

小班情绪幼儿园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我爱幼儿园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