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墙绘艺术在乡村景观中的建设方法研究

2022-06-08宗语馨林雪燕薛秋华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福建福州350002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22年3期
关键词:绘制景观艺术

□□ 侯 健,宗语馨,林雪燕,薛秋华 (福建农林大学 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福建 福州 350002)

引言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国务院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导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指出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注重农房单体个性设计,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升级版乡村,避免千村一面,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1]。在丰富乡村景观的多种方式方法之中,墙绘作为大众能欣赏、能接受的公共艺术形式而得到广泛应用[2]。

墙绘艺术无需单独开辟景观空间且建造成本低廉,材料安全稳定,后期维护简单,在室外环境下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画面效果[3]。墙绘艺术的绘制题材也较为广泛,具有创造灵活,因地制宜,不受地形空间限制,符合乡村审美并具备良好的文化传播作用等价值特点[4]。目前乡村景观墙绘按表现形式可大致分为国画白描、速写漫画、插画油画、艺术涂鸦、3D绘画等5类,可分别适用于传统文化、民风民俗、风景花鸟、党建科普、特色产业、科技成果等创作题材;参与绘制的人群则由艺术家、墙绘画师、学生、墙绘公司员工、设计工作室制作人员组成[5-6]。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对墙绘艺术的新要求

墙绘艺术的价值特点使其一方面成为提升乡村景观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也要求墙绘艺术的建设方式需要跟随时代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自我革新,以满足乡村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这就要求墙绘艺术在现代乡村景观建设中,不仅作为简单美化墙面的存在,更要承担在乡村振兴中的相应职责,发挥其在乡村产业、人居环境、地域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推动乡村建设与发展[7]。在乡村形象建设方面,要求墙面绘制内容主题突出、画面整洁、积极向上,能够提升乡村精神风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在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方面,发挥墙绘艺术在宣传教育功能上的独特优势,重塑乡村文化生态,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结合时代要求使文化要素和资源在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性发展[8];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运用墙绘展示传播功能,发掘特色乡土产业,以艺术助力乡村产业升级,推动文化、旅游等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打造独立多样、富有特色的乡村景观[9]。

2 艺术改变乡村活动及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众多国内外学者及艺术家开始尝试艺术活动助力乡村发展并取得了相应成果,如意大利Valloria画门的小镇(1994年)、日本越后妻有村(2000年)、韩国甘川洞文化村(2009年)等[10-11]。国内开展较早且影响较大的有许村计划(2006年)、石节子美术馆(2008年)、碧山计划(2011年)等项目并在2015~2018年大量涌现,其开展方式有艺术家介入、艺术节、艺术村等[12]。现着重分析以墙绘为主要艺术手段的“艺术改变乡村活动”对乡村景观建设带来的影响。

“艺术改变乡村”活动由艺术家信王军发起,与其他艺术乡建项目不同,活动不围绕某一固定乡村开展,而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不同类型的乡村,以“向落后地区传播文化艺术,改变乡村教育生态”为主旨,采用墙绘作为活动主要开展方式,提升乡村景观形象,展现地区文化,唤醒乡村记忆,调动村民积极性,带动多个地区的艺术教育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13]。活动自2017年在梁河县长安村发起至今,已在东头村、寿光古城、西怀远村、帕连村开展5次,打造了一批地方特色小镇、文旅特色村和艺术文化产业群,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现将以上案例以“6 W+1H”即“时间(When)、项目(What)、位置(Where)、参与人员(Who)、起因(Why)、方式(Want)、成果(How)”的模式进行直观的概述见表1。依据“艺术改变乡村”的活动内容及其建设成果比较分析,总结出该活动具备6类突出特点。

表1 艺术改变乡村活动比较分析

2.1 绘制主题明确

“艺术改变乡村活动”数次开展皆明确表达“传播文化艺术,改变教育生态”的主旨思想。在墙绘项目中,首先要求绘制人员立足于现阶段当地村落环境现状制定创作主题,结合绘制村落的历史文化、乡村景色、产业发展、风俗人情等地方特色题材并广泛听取村民意见进行创作,同时将村民作为重要参与元素纳入活动考量,以肖像绘制、集体创作等方式激发村民对墙绘活动的参与热情。

2.2 阶段规划清晰

活动的开展整体分为基础、建设与发展三个阶段。

(1)基础阶段:开办“先生书院”丰富村民精神世界,为随后墙绘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建设阶段:开展“农村涂鸦艺术节”,邀请美院学生以及墙绘团队、艺术家等人员参与墙绘活动。

(3)发展阶段:由点向面深入推广,以墙绘活动为切入点完善乡村景观,定期举办乡村电影节、农民丰收节等多种活动,为乡村发展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

2.3 展现乡土景观风貌

绘画团队通过考察农民意愿,保护乡村原有建筑风貌和村落格局,把民间文化融入乡村建设。在西怀远村活动中绘制人员结合地域风俗以“醋”为主题创作《送醋》《森罗万象》等作品,东头村活动绘制的《王高塔与古槐》题材来自寿光历史古迹王高塔与原东头村内一株400年的老槐树[14]。艺术家们在绘制过程中综合考虑村庄现状,结合乡村民风、民俗、民间故事与村民职业等,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符号与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将村民的乡村记忆真实呈现。

2.4 助力产业发展

将乡村的生产生活空间开发为旅游休闲空间,以墙绘涂鸦的方式着重展现地方特色,以艺术激活乡村产业,实现农副产品的艺术化和乡创的互联网化,并打造特色旅游资源,使艺术乡建项目真正服务于村民。基于此建设方式,帕连村以墙绘、美术馆、艺术民宿等方式进行乡村景观提升改造,转型为旅游型乡村。在寿光古城街道结合其番茄种植悠久的历史,以番茄为主题结合当地人文特色进行艺术创作,用墙绘的方式打造寿光“番茄小镇”,推动艺术与产业融合,且以艺术包装的形式将产业品牌化,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特色旅游小镇[15]。

2.5 提振人文精神

绘制人员通过深入挖掘乡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观念并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加以创作融合,充分发挥乡村墙绘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中的独特作用。东头村活动中以乡贤王春梅老人为形象创作的巨型肖像画《翻红绳的母亲》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冲击效果如图1所示(作者自摄)。帕连村口《爱照相的小女孩》以当地一名傣族女孩为原型绘制,表达新时期儿童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如图2所示(作者自摄)。在这一创作理念下,居民并不是被动接受设计者对他们生活环境的设计与重建,而是参与营造设计,将居民对环境的诉求进行有效表达,既有利于修复乡村社群文化,提升家园认同感与凝聚力,又有助于展现自信与热情的乡村精神[16]。

图1 东头村翻红绳的母亲

图2 帕连村爱照相的小女孩

2.6 建设方式成熟

2017年11月,信王军首次在云南梁河县长安村发起“艺术改变乡村活动”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后经2018年4月在山东寿光市田柳镇东头村开展第2次活动,2018年7月开始第3站为寿光古城番茄小镇,2018年8月展开第4站为山西西怀远村,2019年11月开始第5站为云南省腾冲市帕连村。目前“艺术改变乡村”活动已经举办5次,形成了一套思路明确、构建完整、行动有效且可成功复制的以墙绘引导乡村景观建设方式和经验,改变乡村面貌、带动地方发展的同时具备极大的研究与参考意义。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墙绘艺术建设方法

3.1 明确定位

“艺术改变乡村”活动以地域美学文化带动乡村旅游发展,采用阶段规划引导、展现乡土风貌、发扬特色产业的墙绘创作理念将目标乡村建设成为景观特色鲜明、地方产业突出的乡村振兴示范区。通过整理活动成果,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对于现阶段乡村景观建设要求进行分析认为,现阶段若要发挥墙绘艺术应用于乡村景观建设的最大优势,应首先明确乡村规划发展的方向与定位,确定建设主题且明确墙绘艺术在乡村如何应用,如服务于谁,如何给乡村带来提升与发展的问题。将墙绘艺术建设纳入乡镇景观整体规划并服务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将村民本身纳入墙绘艺术建设的考量之中,以墙绘艺术活动修复乡村社群文化,增加村民参与感与认同感。

3.2 确立绘制风格

由绘制人员考察场地地域特征及人文环境,根据村庄的人口组成、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决定绘制风格。

(1)历史悠久氛围浓厚,且传统建筑形态与村落格局保留较好的应以传统国画技法为主,风格古朴淡雅,并努力保持原有村庄风貌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

(2)针对产业突出的村庄,可采用插画、油画、3D绘画等现代形式的绘画技法,并结合地方特色产业,立足乡村文明,在相互促进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地方产业及文化进行转化发展,并不断赋予时代内涵,打造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的特色乡村。

(3)对于具有地方曲艺、庆典等独特民俗的乡村,应立足地方特色,采用插画、国画、场景漫画等表现力强的形式并发挥墙绘艺术在展示宣传方面的独特优势,将地方文化打造为乡村景观名片。

(4)对于现代化改造较为完善,乡村规划布局、建筑样式经过再设计的乡村,应采用艺术涂鸦、插画、油画等当代艺术表现形式对街道、民居起到美化、亮化作用,推进乡村走向现代化文明化发展。

(5)地方产业不突出,历史文化积淀不浓厚的一般村庄,占乡村类型的大多数,也是现阶段墙绘艺术在乡村景观应用当中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针对这种情况应慎重制定村庄发展方向及景观建设主题,在顺应当地风貌的基础上选用插画、艺术涂鸦、3D绘画等风格突出,特点鲜明的艺术形式,配合当地乡村景观规划,激活产业、优化环境、增添活力,建设宜居宜业特色鲜明的美丽村庄。

3.3 提取绘制元素

在确立乡村类型及绘制风格的基础上,立足乡村历史人文环境,深入发掘当地风土人情,乡土产业,提取具有代表当地文化特征与乡村风貌的绘制元素。根据村庄自身特点选择传统文化、民风民俗、地方产业等作为创作题材,或根据乡土风貌选取风景花鸟作为绘制元素,并适时添加党政工作、号召倡议、防疫、防骗等党建科普内容。在无突出产业以及独特乡土文化的村庄则可围绕乡村景观主题选取题材新颖的创意设计或5G、航天、高铁等科技元素,展现新时代美好生活愿景。绘制元素的提取应以顺应乡村风貌,发掘特色民风民俗,留住乡愁记忆,滋养农民精神为目的,并将其中的优秀文化与绘制元素加以创作改良,使地方产业、乡土人文等元素融入画面,打造地方特色乡村艺术墙绘。

3.4 完善乡村景观

完善乡村景观,建设配套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文化服务,带动产业发展,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以艺术景观建设推进乡村发展经济、文化、艺术、农业、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创活动,提升乡村风貌,从实践中发挥墙绘艺术景观对于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推动与引导作用,如图3所示。

图3 乡村墙绘艺术建设方法

4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墙绘艺术应定位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一部分服务于乡村形象建设、文化提升与产业发展,并将绘制之前、之中、之后的三个阶段看作对乡村建设具有不同意义的工作环节。在这个过程中,组织者对于乡村景观的明确规划是墙绘工作高质量开展的必要前提,高水平的墙绘创作人员是乡村景观墙绘顺利进行的保障,充分了解地方人文风貌是实现墙绘艺术对乡村景观各项功能的关键。组织者应对乡村景观规划方向有准确定位,确定绘制主题与工作方案,邀请参与人员提前进驻乡村进行环境考察,以此确定表现形式以及绘画风格,随后针对地方特色发掘乡村美学价值,以传承文化、创新发展为目标进行创作改良,形成符合当地风貌,反应地方人文,符合乡村审美价值的墙绘艺术作品。并以墙绘活动为切入点完善乡村景观建设,优化聚落空间、升级乡村产业、跟进多种文化活动,提振乡村活力,激发村民文化自信,实现乡村多方面振兴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绘制景观艺术
绘制童话
景观别墅
作品赏析
火山塑造景观
全球首张人类细胞蓝图绘制成功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