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坡屋面框架结构计算结果的判别

2022-06-08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00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22年3期
关键词:层高楼层楼板

□□ 张 强 (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造型和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坡屋面结构由于其造型优美,并且在建筑保温隔热及大面积屋面排水等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因此,坡屋面设计在工业民用建筑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坡屋面结构设计中由于其不等高,竖向高度差异较大,并且坡屋顶层与一般平层相比刚度较大,在位移比和刚度比计算中,不同的建模形式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甚至出现异常结果。本文针对坡屋面计算中存在的刚度比超限等问题结合工程实例,通过不同建模方式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兰州市七里河区的一栋商业建筑,地上4层,地下3层,建筑总长为50.40 m,宽为25.20 m,建筑主体高度为22.10 m,地上除屋面层外其余层高为5.1 m,屋面层高为3.6 m,建筑立面如图1所示。屋面为坡屋面形式,坡屋面檐口至坡屋面屋脊的高度为6.4 m。地上建筑主要功能为商业、宴会厅,地下建筑主要功能为车库及设备用房。由于建筑功能需要,3、4层宴会厅两层通高,形成楼板不连续,由两块刚性板组成,且形成局部穿层柱,高度为8.70 m。该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楼面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板式结构。

图1 建筑立面

2 结构计算及分析

2.1 设计参数

2.1.1地震动参数

该工程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场地特征周期0.45 s。

2.1.2抗震设防类别

根据GB 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1]和DB62/T 25-3055—2011《(甘肃省)建筑抗震设计规程》[2],该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重点设防类),水平地震作用按8度0.20g计算,按9度采取抗震措施。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

2.1.3风荷载

根据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3],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取0.30 kN/m2。地面粗糙度为C类。风振舒适度计算时,采用10年一遇的风压0.20 kN/m2。

2.1.4雪荷载

根据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基本雪压取0.15 kN/m2。

2.1.5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及安全等级

根据GB 50068—2018《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4],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主体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

2.2 整体结构计算软件、分析方法和参数

该工程采用YJK有限元程序,进行竖向荷载和多遇地震下整体结构的常规弹性分析。多遇地震作用计算采用考虑扭转耦联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CQC),结构的变形和内力按弹性方法计算。梁、柱采用杆单元,剪力墙采用墙(壳)单元。梁柱节点按刚域考虑,中梁刚度增大系数为2.0,边梁刚度放大系数为1.5,楼板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构件设计时采用实际楼板刚度),模拟施工的分层加载,梁扭矩折减系数为0.4。地震作用计算时振型数程序依据质量参与系数>90%自动确定,嵌固部位取在结构±0.00处,并按程序的方法考虑地下周边土的约束,周期折减系数取0.80,阻尼比取0.05。

2.3 结构建模

因工程在3层局部为宴会厅,3、4层局部抽柱通高,抽柱后局部最大跨度为22.2 m,为支撑顶部坡屋面,遂需在坡屋面底标高处设置框架梁(其余部位无梁,楼板开洞)用以梁上起柱来支撑坡屋面。在工程建模中按工程情况进行坡屋面建模,局部进行简化处理,其中局部坡屋面层与下部拖柱层按以下两种形式建模:

(1)将坡屋面层与下部拖柱层分为两层建模(模型一),拖柱层层高为3.6 m,坡屋面层层高取1 mm,如图2所示。

图2 模型一

(2)将坡屋面层与下部拖柱层合为一层建模(模型二),其层高为3.6 m,如图3所示。

图3 模型二

为对两种不同建模形式进行比较,两个模型除以上区别外,其计算参数和计算荷载均取相同,其中需特别注意的是坡屋面板应设置为弹性膜,其他平层楼板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结构整体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整体模型

2.4 整体计算指标对比

两种不同建模方式下结构整体计算指标对比见表1~8。

表1 模型一和模型二的周期对比

表3 模型一和模型二的地上楼层地震反应力对比(Y方向)

表4 模型一和模型二的地上楼层位移比对比(X方向)

由表1~8看出,两种建模方式下坡屋面以下各层结构整体指标计算相差很小,其中位移比和楼层侧移刚度误差为0,其余指标(周期、位移角)等正负误差均<3%。因此,不同建模形式对坡屋面以下各层计算的影响可忽略,对坡屋面以下各层的设计两

表5 模型一和模型二的地上楼层位移比对比(Y方向)

表6 模型一和模型二的地上楼层位移角对比(X方向)

表7 模型一和模型二的地上楼层位移角对比(Y方向)

表8 模型一和模型二的地上楼层侧移刚度(剪切刚度)比对比

种建模方式均可。对于坡屋面层,建模中虽然采取了两种方式,但对于整体指标的判断应紧密结合层的概念,模型一虽然将坡屋面层分为两层建模,但建筑结构中,其实际为一层结构。因此对坡屋面层楼层地震反应力的比较中,模型一应取顶部两层之和,即X向取2 991.43(569.97+2 421.46=2 991.43)kN,两者误差为2.2%,Y向取2 991.43(551.95+2 386.25=2 938.20)kN,两者误差为2.3%。

而对于该结构刚度比的验算,由于坡屋面的特殊性,更应该有层的概念,并应对电算结果进行合理判断,不能一味凑指标,造成结构的不合理。由表8可以看出,模型一中除第1层刚度比满足规范要求,其他各层刚度比均不满足要求,程序判断为为薄弱层,显然此结果异常。这是因为模型一建模时将坡屋面分为两层而造成的,这点可以由模型二的结果得以验证,因而对于这种计算结果不应作为设计参考依据,此时应在程序中将薄弱层放大系数改为1.0进行计算(该模型薄弱层放大系数即取1.0);同样,由模型二计算结果看出,第3层刚度比不满足规范要求,这是由于其上一层为坡屋面层,该层侧向刚度由于坡屋面的特殊性,其本身就较大,并且在计算刚度比时,对坡屋面层的层高取为坡屋面最低点处的高度,这并不能如实反映坡屋面的层高,如果在建模时,按相关规范将坡屋面层高取至主坡高度一半处(各结构构件相对地面高度不变)即层高为6.8 m时,第3层刚度比满足规范要求,所以该层也不是薄弱层。

有以上分析可知,当对两种建模方式刚度比进行合理判断后,其坡屋面以下各层结构整体指标相差不大,满足工程设计精度的要求,均可作为设计的参考依据,而坡屋面层,由于其特殊性(柱顶不在同一标高),其刚度比的计算并不合理,并不能作为设计依据,对其构件的设计,建议取两种包络。

3 结构设计采取的加强措施

因该工程存在楼板不连续且有穿层柱,在设计中还需采取以下加强措施:

(1)楼板削弱部位加大板厚,并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方向配筋率≮0.25%。

(2)削弱部位的楼板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计入楼板局部变形的影响。

(3)坡屋面错层处短柱轴压比限值按0.6控制,箍筋采用井字复合箍,最小体积配箍率按1.2%控制。箍筋间距为100 mm全高加密。

(4)对坡屋面层处存在的单边梁、穿层柱按中震弹性进行复核计算。

4 结语

(1)对于坡屋面下局部有梁用以梁上起柱来支撑坡屋面与该工程类似的结构,无论坡屋面为一层建模还是分两层建模,对坡屋面下楼层设计均无影响。

(2)当坡屋面分两层建模时,可能会造成坡屋面下3层层刚度比异常,应仔细分析原因,要有层的概念,以确定电算结果是否异常,并进行相应调整,不应盲从结果而硬调结构。

(3)坡屋面层建模时层高的确定对坡屋面刚度比有重要影响,应结合规范要求及工程情况进行合理的确定,以如实反映结构情况。

猜你喜欢

层高楼层楼板
房屋买卖合同中层高纠纷涉及的法律问题
预制叠合楼板的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应用研究
奶奶做的“楼层儿”
装配式叠合楼板施工质量控制
利用楼层废水势能的发电装置
房建工程现浇钢筋砼楼板裂缝分析及防治
厨房、卫生间楼板渗漏的主要原因及防治
电梯的升与降
大火灾
土地增值税清算过程中房产开发成本分摊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