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策略分析*

2022-06-08吴新天

南方农机 2022年11期
关键词:插秧机质量标准秧苗

吴新天

(安徽省枞阳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安徽 铜陵 246701)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生产及农业现代化体系建设离不开机械化技术的大范围推广与有效运用。但当前机插秧机械化技术依然是一块短板,主要原因在于手扶插秧机这种半机械化设备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泛,相对于高速插秧机而言更易获得农户的青睐与认可,使得现阶段机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面临较大的阻碍。不过,我国机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高速插秧机的占比已经接近40%,需求底量保持在5.5万至6万台[1]。若要充分发挥机插秧机械化技术作业效率、作业速度、作业效果“三高”的优势,需要把握好机插秧机械化技术的特点及质量标准,以此为依据做好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提高农户对机插秧机械化技术的重视程度及使用率。

1 机插秧机械化技术准备及作业质量标准

机插秧机械化作为一种大规模的种植方式,与传统手工作业相比,机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升单位面积产量并节约农业生产成本,使得我国农业生产逐步朝着现代化、高效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2]。但机插秧机械化技术对整地作业提出较高要求,也有着特定的质量标准,在推广该技术前需要把握好技术特点及应用要点,以此为推广工作做足准备。

1.1 机插秧机械化技术使用准备工作

机插秧机械化技术近年发展迅猛,从行业整体发展趋势来看虽然存在振荡期,但总体上呈稳步攀升的态势,如图1所示。但在机插秧机械化技术应用的整地及机插环节普遍存在深插僵苗、浅插漂秧、漏插缺穴、伤秧死苗等严重问题,导致基本苗数量不足,栽植后缓苗时间较长,且成穗率降低,最终导致难以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究其根本在于机插秧机械化技术应用前的整地准备不到位[3]。

图1 2010年至2020年国内插秧机销售量变化趋势

机插秧机械化技术以移栽中、小秧苗为主,耕地质量将直接决定机插秧的作业质量,因此机插秧机械化技术的使用对大田质量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其一为田块平整,田面整洁,大田耕地层为上部疏松、下部密实的结构,并且在机插前需要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了解土壤理化性质、肥水能力前提下进行深耕施肥,保持水层2至3天,同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其二为刮田灌水[4]。在机插秧作业前的2至3天对大田进行整平处理,降低营养土的含水量,在机插秧作业前1天保持1 cm~2 cm的水层,可以方便插秧机的行走及机械化作业,避免秧苗倒伏,以此显著提高机插秧机械化作业效率。其三为秧块准备。保证大田耕层含水量在40%左右,在温湿度及光照强度适宜的时间进行机插秧作业,并按照作业要求与技术标准将整块大田修整为长58 cm,宽27.5 cm~28 cm的若干秧块。

1.2 机插秧机械化技术作业质量标准

在机插秧机械化作业前需要对插秧机性能及参数进行调试,保证机械设备正常及持续运行。同时,将空秧箱移动至导轨的一侧,按照农艺要求确定插秧的密度及间距,结合大田泥脚深度确定插秧的深度,并通过调节仿形机构灵敏度以保持插秧深度基本保持一致,结合秧块的布置形式确定好插秧机的行走路线,可以有效避免漏秧、漂秧、秧苗倒伏。此外,需要把握好机插秧机械化作业的质量标准:漏秧率低于5%;机插秧作业后,秧苗颈基部发生损伤的占比要低于4%;机插秧作业后秧苗未深入耕层而漂在面上的占比要低于3%;机插秧作业后秧苗颈基部弯曲度达到90°的占比低于4%;秧苗倒伏,叶梢部分贴近水(泥)面的占比要低于3%;机插秧作业后每一穴内的秧苗数量与平均机插的秧苗数量保持基本一致,秧苗的均匀度要达到85%;机插秧作业的深度以10 cm~35 cm为宜,且整块秧田中秧苗的深度基本一致[5]。

2 机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策略

机插秧机械化技术可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并提高作业速度、作业效率与作业效果。为实现机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大范围运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适宜、有效且科学的推广策略,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目标的达成蓄势赋能。

2.1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认知程度

机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可以缩短农业生产周期、提高农户的生产收入,但部分农户对机插秧机械化技术的认知与重视程度不足,未能意识到该技术的优势,再加上缺乏政策导向、宣传教育,使得机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面临农户认同感较低、配合度不足的问题。为改善此种情况,需要加强对机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宣传。首先,要运用主流媒体,如广播、电视等广泛宣传我国机插秧机械化技术相关国家与地方性政策等,依靠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强化农户对机插秧机械化技术的信任感[6]。其次,以真实的案例及数据对比体现出机插秧机械化技术在作业效率、作业质量、稳产高产、劳动强度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将机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成果可视化让广大农户看到、切实感受到机插秧机械化技术应用所带来的便利与改善,以此深化农户对机插秧机械化技术的理解与认知程度。最后,借助交互式新媒体,如微信、微博等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在宣传的同时了解农户的疑惑与问题,设置专职人员及时处理农户的反馈信息并解答其心中的疑惑,既可以在交互中把握农户的需求及顾虑,又可以为农户行为分析提供依据,保证进一步推广的针对性与精准化。

2.2 加强示范引领,获得广泛认同

从机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前期准备工作及作业质量标准可以看出,该项技术专业性、系统性及实践性较强,实际推广效果直接受到农户生产理念、生产技术水平及农业管理能力的影响[7]。若想扩大机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范围,便需要转变农户固有且滞后的生产观念,使其认识到该项技术是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内驱动力。首先,可以建立机插秧机械化作业示范基地,带动当地思想先进且技术能力较高的农机、农业大户参与到示范基地的建设当中,在夯实机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主体力量的同时让农户收获实惠,亲身体验到机插秧机械化技术应用所带来的高效生产,并通过农机、农业大户的宣传与经验分享吸引更多农户的入驻。其次,在示范基地建设时要关注机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实用性问题,坚持立足实际、放眼未来,围绕机插秧机械化技术形成完善、科学的农业生产体系,解决技术推广及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健全机插秧机械化作业的质量标准及保障措施,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调动广大农户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其主动革新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对机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应用。

2.3 完善补贴机制,提升购买能力

农户购买力较低、存在短视行为且对技术革新持有保留、怀疑态度,是机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面临阻滞的因素之一[8]。因农户经济条件有限,观念滞后且僵化,在面对新技术、新设备时通常处于观望的状态,再加上部分高速插秧机前期投入成本较高,以及后续维护保养的问题,导致农户的购买动机十分薄弱。针对此种情况,需要在做好技术宣传、技术示范的同时完善农机购置的补贴机制,大力扶持多种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机插秧机械化技术服务的社会化、规模化,降低农户购置插秧机的成本,并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减轻农户的经济负担、激发农户的购买动机并提高农户的购买能力。除此之外,可以以地方农业合作社为基本单位推行高速插秧机共享技术服务,针对价格昂贵、功能齐全且操作难度较高,但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效率佳、效果好的高速插秧机,以共享及租赁的形式推动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配置专业的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等负责高速插秧机的使用及维护保养。这样既可以促进机插秧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使用,又可以让农户在高产稳产中享受实惠,做好做足购置农机、应用新技术的经验及资金准备。

2.4 农机农艺对接,强化推广保障

机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并非以技术普及与应用为单一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新技术的推广逐步完善我国农业现代化、机械化体系[9]。机插秧机械化技术标准较高,且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在推广时要高度重视农机农艺的对接,推广前要准确研判、深入分析机插秧机械化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农业生产变革,统筹兼顾种子选择、育苗、大田整理、施肥灌水、田间管理等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充分研读农业生产相关的农艺要求、优质高产生产技术标准等文件,将机插秧机械化技术作业质量规范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数据指标与技术方案,如在育苗阶段播种量控制在130~135克/盘范围内;适宜选择20至22天秧龄的秧苗;机插秧苗的选择以苗高为依据,以17 cm~20 cm最为适宜等。以这些具体、可操作及数据化的机插秧作业农艺标准配合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参照技术方案及技术规范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可以消除机插秧机械化技术应用中的盲目性、随意性、粗放性,以此取得最佳的机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效果。

2.5 重视技术服务,增强推广效能

机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要高度重视后续的服务,在提高农户认知程度、思想水平的同时要深入农户的生产实际,了解农户的实际需求。可以借助微信等社交媒体与农户建立稳定、和谐且持续的沟通关系,实时了解机插秧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产生的现实问题等,向农户发送图文并茂的信息为其提供实践指导,可以突破技术服务的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帮助农户解决技术应用问题[10]。同时,可以邀请农机农艺专家举办讲座,示范机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一步提高农户的技术水平及实践能力。此外,需要针对机插秧机械化技术应用带来的农业生产技术变革为农户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如病虫害的绿色化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田间管理技术、智能农业系统应用技术等,让农户关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在有效应用机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同时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科学性、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以此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取得降本增效、提高农民收入的技术推广效果[11-14]。

3 结束语

机插秧机械化技术是一种农业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技术,具有作业速度、作业效率及作业效果“三高”的显著优势。但该技术的实践性、专业性与系统性较强,需要切实做好整地准备,达到作业质量标准,因此推广难度较大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为凸显技术优势、化解推广难题,需要加大技术宣传力度以提高农户的认知程度,加强示范引领以获得农户的广泛认同,完善补贴机制以提高农户购买力,注重农机农艺对接,为技术推广提供保障,并且要重视技术服务,逐步提升机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效能。

猜你喜欢

插秧机质量标准秧苗
水稻插秧机发展综述
中药材黑及草质量标准研究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落户山东诸城
插秧机的使用与维修
农民
全国轻工业质量标准工作大会在京召开
超智能插秧机
稻田
镇咳宁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