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肺结核患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2022-06-08吴多池钟业腾王玉峰吴烨莹赵庆珠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轻症存活外周血

吴多池,钟业腾,王玉峰, 吴烨莹,赵庆珠

肺结核的主要致病菌为结核分枝杆菌,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乏力、低热、盗汗,并伴有咳嗽、咳痰、咯血等,且部分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该病能够使机体多个器官受到牵连[1-2]。随着病情加重,可发展为以大咯血、呼吸衰竭、结核性脑膜炎等为主要特征的重症肺结核。据临床报道,全球每年新增肺结核患者至少987万例,其已发展为全球范围内较为致命的一种感染性疾病[3]。诸多临床研究结果显示[4-6],肺结核的进展一方面与致病菌的数量、毒性关系密切,另一方面与机体自身的免疫状态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TIM)是一种特定表达于Th1和Th2上的Ⅰ型膜表面蛋白分子,其在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7]。TIM-3是临床最早发现的TIM分子,其属于免疫负调控分子之一,可在T细胞、树状细胞等细胞表面进行表达,能参与CD4+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反应;TIM-1可在CD8+T淋巴细胞中的增殖、分化等方面发挥调节作用。目前,临床尚无重症肺结核患者中TIM-1、TIM-3水平变化的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TIM-1、TIM-3在重症肺结核患者中的表达,并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等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1 056例重症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定义为重症肺结核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 000名轻症肺结核者作为轻症肺结核组。纳入标准:年龄20~60岁者;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肺结核诊断》[8]中有关重症肺结核诊断标准者;经影像学和实验室生化指标检查确诊者;病灶范围至少3个肺叶,且形成空洞者;需长期排痰,并伴有显著的结核中毒症状者;以往从未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排除标准:经痰培养结果显示为阴性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伴有慢阻肺、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等其他类型感染性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全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且所有纳入对象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采集两组纳入患者的晨起空腹静脉血8 mL,其中5 mL用于T淋巴细胞亚群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另3 mL离心取血清备用。

1.2.1 检测TIM-1、TIM-3的mRNA转录水平 采用荧光定量PCR(南京学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ABI QuantStudio 5,原产地:新加坡)检测提取待测的PBMC mRNA的表达情况,具体步骤:1)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2)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美国GE公司)将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然后按照说明书要求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含有的RNA并纯化,对纯化后的RNA进行逆转录得到cDNA;3)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中TIM-1、TIM-3 mRNA水平,β-actin基因为内参基因,引物序列见表1。

表1 PCR扩增引物序列Tab.1 Primer sequences for PCR

1.2.2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TIM-1、TIM-3水平 将抗体CD4-FITC/CD8-PE分别加入标本,经充分震荡、避光、室温孵育,15 min后做溶血处理。完毕后后采用全自动细胞检测仪(上海巴玖实业有限公司,型号:bio-rad TC20,原产地:美国)检测外周血CD4+、CD8+及TIM-1、TIM-3水平。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用独立t检验,检验水准α=0.05。TIM-1、TIM-3与CD4+、CD8+间行 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纳入对象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13,χ2=1.322,均P>0.05),两组有可比性,见表2。

表2 两组纳入对象一般资料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groups

2.2 两组外周血CD4+、CD8+、TIM-1、TIM-3水平比较 重症肺结核组CD8+、TIM-1和TIM-3水平均高于轻症肺结核组(tCD8+=24.388,tTIM-1=17.821,tTIM-3=47.465,均P<0.001),CD4+水平低于轻症肺结核组(t=40.971,P<0.001),见表3。

表3 两组外周血CD4+、CD8+、TIM-1、TIM-3水平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peripheral blood CD4+, CD8+, TIM-1 and TIM-3 levels between groups %]

2.3 两组TIM-1、TIM-3的mRNA水平比较 重症肺结核组TIM-1 mRNA和TIM-3 mRNA水平均高于轻症肺结核组(tTIM-1=42.046,tTIM-3=35.218,均P<0.001),见表4。

表4 两组TIM-1、TIM-3的mRNA水平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TIM-1 and TIM-3 mRNA levels

2.4 重症肺结核患者TIM-1、TIM-3与预后的关系

1 056例重症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活605例,死亡451例。

表5 存活组与死亡组临床资料比较Tab.5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survival group and death group

2.4.2 存活组与死亡组CD4+、CD8+、TIM-1、TIM-3水平比较 死亡组CD8+、TIM-1和TIM-3水平均高于存活组(tCD8+=11.650,tTIM-1=13.411,tTIM-3=18.613,均P<0.001),CD4+水平低于存活组(t=23.722,P<0.001),见表6。

表6 两组外周血CD4+、CD8+、TIM-1、TIM-3水平比较Tab.6 Comparison of peripheral blood CD4+, CD8+, TIM-1 and TIM-3 levels between groups

2.4.3 存活组TIM-1、TIM-3与CD4+、CD8+水平间的相关性水平比较 相关性分析发现:存活组患者TIM-1、TIM-3与CD4+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14和-0.211,P<0.05),而与CD8+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1和0.680,P<0.05)。

3 讨 论

肺结核作为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据WHO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肺结核患者在全球中的占比为9%左右,该病负担在全球排名第2[9]。当前,虽然大部分人群已接种卡介苗,但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出现,导致肺结核患者呈上升趋势。研究发现,当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并不会立即发作,而是当机体免疫功能减弱或出现细胞介导变态反应升高,细菌大量增生后可致病,若期间未采取综合措施,可致病情进展为重症肺结核[10]。一旦形成重症肺结核,可致机体肺组织发生大范围的空洞,或出现大量的纤维化等,进而使得患者合并呼吸衰竭,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有报道显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与重症肺结核的预后转归关系密切[11]。结核分枝杆菌作为肺结核的主要致病菌,其属于胞内病原体,而抗致病菌的免疫机理则是以T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将不占据主导地位。在细胞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CD4+T淋巴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亚群能够在机体内释放不同类型的细胞因子,主要类型包括Th1和Th2两个亚型,各个因子之间互相协同,发挥各自的生物学效应,最大程度的在机体内发挥免疫保护作用,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主要作用是打破结核分枝杆菌的生存环境,并抑制其增殖分化,进而保护机体[12-13]。有学者通过搜集106例重症肺结核患者的研究资料,分析其病情,研究其与T淋巴细胞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机体出现T淋巴细胞表达失调,且失调程度越显著,病情程度越严重[14]。本研究结果表明,重症肺结核组CD8+水平高于轻症肺结核组,CD4+水平低于轻症肺结核组,并且死亡组CD8+水平高于存活组,CD4+水平低于存活组,且相关性分析发现:存活组患者TIM-1、TIM-3与CD4+均呈负相关,而与CD8+均呈正相关。说明T淋巴细胞亚群在体内的表达与机体抗结核分枝杆菌的能力有关,提示其与疾病的转归、预后关系紧密。

多数研究结果证实,T细胞的有效活化及功能介导一方面需要特异性抗原信号,另一方面则与协同刺激分子提供的信号密不可分[15-17]。有学者指出[18],在机体内一旦出现TIM分子(TIM-1和TIM-3)的表达变化极可能造成细胞免疫紊乱。TIM-3是目前临床研究较为关注的负性系统刺激因子,其是由外国学者在寻找Th1和Th2两个亚型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标志物的过程中发现的。TIM-3的主要作用是与其配体相结合,进而对Th1细胞的免疫功能进行下调,并诱导、促使聚集的Th1细胞发生凋亡。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均能够发现TIM-3能够有效抑制T细胞的增殖,将该通路上的信号进行阻断时,能够利于T淋巴细胞亚群抗病毒免疫应答的部分作用,进而发挥负性调节作用。TIM-1能够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重症肺结核组TIM-1和TIM-3水平均高于轻症肺结核组,且TIM-1 mRNA和TIM-3 mRNA水平均高于轻症肺结核组。同时,死亡组TIM-1和TIM-3水平均高于存活组。提示TIM分子有可能是重症肺结核进展中的一个关键靶点,并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但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搜集的样本为单中心样本,且考察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不能完全阐述TIM分子与其它指标关联性,这仍需后续研究以证实。

综上所述,重症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其体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异常以及TIM-1、TIM-3 高表达有关,后期对相关指标检测可利于对病情整体的把控。

利益冲突:无

引用本文格式:吴多池,钟业腾,王玉峰,等. 重症肺结核患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22,38(5):400-404. DOI:10.3969/j.issn.1002-2694.2022.00.049

猜你喜欢

轻症存活外周血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中国重大疾病保险制度建设研究
新癀片治疗轻症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观察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轻症小儿肺炎门诊雾化吸入疗效分析
131I-zaptuzumab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存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