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例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2022-06-08刘国彬
刘国彬,王 俊
六安市中医院药剂科,六安 237000
2020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系统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ADR报告)167.6万份,其中新的和严重的ADR报告50.6万份[1]。医疗机构是药品使用的主要场所,也是国家ADR报告监测系统的报告主体,是开展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评价的主要和重要数据来源。新的和严重的ADR是药品上市后临床使用的安全性资料,对药品安全性评价发挥着重要作用[2]。本文对我院2018~2020年新的和严重的ADR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重点病例报告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该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上报至国家ADR监测系统中已完成评价,且已确定为新的和严重的ADR报告。
1.2 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的种类、剂型与给药途径、累及系统/器官及对原患疾病的影响、关联性评价和上报人职业等,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录入、筛选及统计,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共上报1 520例ADR报告,其中新的一般的ADR报告219例,严重的ADR报告188例,新的严重的ADR报告61例,共468例,占比30.79%。
2.2 涉及患者情况
在468例ADR报告中,男性257例,女性211例,男女比例为1.22∶1。年龄在60岁以上的ADR报告占比最大(52.35%),年龄最小的为11岁。见表1。
表1 ADR报告涉及患者情况
2.3 涉及给药途径
新的和严重的ADR报告涉及的药品主要为注射剂型(75.21%)和口服剂型(21.37%);注射剂型导致严重的ADR报告最多,为192例。见表2。
表2 468例ADR报告涉及给药途径分布
2.4 涉及药品种类
在468例新的和严重的ADR报告中,根据《新编药物学》(第18版)[3]的药品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引起ADR的药品可分为17大类150多种,主要为抗肿瘤药物210例(44.87%),其次为抗感染药物43例(9.20%),中药注射液及其他36例(7.69%)。见表3。
表3 468例ADR报告涉及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2.5 累及器官/系统情况
468例新的和严重的ADR报告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其中ADR报告累及最多的为消化系统和全身性损害,低血钾等电解质异常较少,这可能与该类ADR难以直接观察有关。结果见表4。
表4 468例ADR报告累及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2.6 ADR转归情况
468例新的和严重的ADR报告好转或痊愈的有399例,未有死亡ADR报告。结果见表5。
表5 468例ADR报告转归情况
2.7 关联性评价
ADR报告关联性评价依据国家ADR监测中心关联性评价方法[4],将关联性划分为6个等级,依次为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和无法评价。依据上述评价依据,在468例新的和严重的ADR报告中,关联性评价为肯定的最少,仅3例。结果见表6。
表6 468例ADR报告关联性评价
2.8 上报人职业分布
468例新的和严重的ADR报告,上报人以护士为主,上报435例(92.95%);其次为药师,上报26例(5.55%);医生占比最少,上报7例(1.50%)。
3 讨论
3.1 ADR报告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ZUCKER I等[5]分析发现,由于药物潜在生殖毒性,药品临床试验曾大多排除女性参与,这导致获批药物更易诱发女性患者出现ADR。但在468例新的和严重的ADR报告中,男性发生例次高于女性(275∶211),这可能与男性群体多数有吸烟史、饮酒史有关。IQBAL E等[6]研究显示,ADR与吸烟呈正相关。酒精或含有酒精的饮料可导致药效学或药动学的改变(如肝药酶的影响),进而诱导ADR发生[7]。基于上述发现,从保障患者治疗有效性及降低ADR发生率角度出发,医务工作者应建议患者严禁吸烟饮酒。大约有十分之一的老年人在住院期间出现过ADR或者因ADR住院,尤其是服用药物在6种以上的老人[8-9],本研究也证实了老年患者更易发生ADR。
3.2 新的和严重的ADR与药品种类和给药途径的关系
涉及的药品以抗肿瘤药物、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及其他构成比较高,这提示临床用药应将这些药品作为药品警戒重点对象。抗肿瘤药物ADR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约有7%的患者因抗肿瘤药物ADR而死亡[10]。本报告中排在前5位的为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分别是顺铂、多西他赛、替吉奥、卡培他滨和紫杉醇。上述药物由于独特的药理毒理特性易诱发患者出现ADR,加上临床应用范围较广,因此报告例数较多。在所有铂类抗肿瘤药物中,顺铂常引起肾毒性和神经毒性[11],给药前后临床医生应注意给予患者水化增加尿量,以保护肾脏,应用神经保护药物,如维生素E等减轻药物的神经毒性。多西他赛和紫杉醇同属微管蛋白活性抑制剂,该类药物诱发外周神经毒性的发病率为60%~70%,这可能与药物诱导神经肽和生长因子释放、线粒体损伤和活性氧形成等有关[12],研究显示,甲钴胺联合谷胱甘肽对紫杉类药物的神经毒性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13]。卡培他滨和替吉奥相比于5-氟尿嘧啶,具有明显的口服给药优势,但是该类药物可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心脏毒性,甚至诱发心源性休克[14],因此临床使用时需要注意可能的心脏毒性,尤其是长期用药。本报告中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主要集中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这可能与该类药物在临床使用广、滴速过快、合并用药等有关[15]。本报告的中药由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组成,这提示医务工作者或患者要改变中药没有ADR的错误观念,另外也要求医生和药师进行通力合作,避免因配伍禁忌导致ADR的发生[16]。
由表2可知,静脉给药更易发生ADR。虽然与口服或皮肤用药等途径相比,静脉给药生物利用度更高,但静脉给药可使药物辅料或杂质直接进入血液,同时部分药物刺激性等都可诱发患者出现ADR。因此,要求医务人员对静脉给药患者更加谨慎,以保护患者用药安全。同时,临床用药应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注射”的原则。
3.3 新的和严重的ADR累及的系统/器官
由表4可知,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是消化系统、全身性损害等,这可能与消化系统易于观察和诊断有关。抗肿瘤药物,如顺铂、替吉奥等,抗菌药物,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等,由于药理学特点易引起消化系统ADR。另外,药物过敏也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全身性损害的寒战、发热、畏寒等多集中在注射液引起的输液反应,这要求护士须严格遵循选用一次性使用精密输液器,并根据药物性质和病患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及针头型号进行输液,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及药物性质调节滴速等来减少ADR发生。
3.4 新的和严重的ADR转归、关联性评价和上报人
药品ADR可分为与剂量有关的A型ADR和与剂量无关的B型ADR,B型ADR的特点是在动物实验中重复性较差,但可导致高死亡率[17],典型为变态反应。468例报告中有B型严重的ADR报道,但未有死亡案例。这可能与医务工作者不能正确认识ADR有关,将其和医疗事故划等号,主观拒绝上报,在468例报告中,绝大多数在治疗过程中被发现的ADR都好转或痊愈(399,85.25%),这也侧面证明我院医务工作者有很好的ADR处理能力。
ADR是导致患者住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报告和处理药品ADR是保障药品安全使用的重要措施。本院ADR上报主要是由护士进行,这可能与护士负责患者的医嘱执行及各项护理工作有关,有机会发现和收集ADR。医生上报的例数较少,这提示应增强医生ADR上报意识,制定侧重医生的奖励制度,引导医生积极上报。
4 小结
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用药、吸烟史、饮酒史、遗传差异等都会对ADR的发生产生影响。在人口老年化、多发病、治疗日益复杂化等情况下,ADR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医生在治疗之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史和用药史,综合基础信息,拟定出最佳治疗策略。同时应当加强医生、护士、药师、患者之间的沟通,提高医院临床用药水平和保障治疗质量,保障患者用药有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