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2022-06-08张瑞英刘友红

西北药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肺泡通气综合征

张瑞英,刘友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儿科,洛阳 471003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见于早产儿,该病是指新生儿出生6 h内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症状,临床发病率越来越高,危害患儿的生命安全与健康[1]。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采取机械通气治疗,临床疗效显著[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较好,结合通气治疗,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及患儿存活率,成为临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方法,临床应用广泛,深受医护人员及患儿家属的好评,值得深入研究[3-4]。本研究探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11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8例,男28例,女30例,胎龄为26~32周,平均(29.48±0.35) 周,体质量为0.55~1.51 kg,平均(1.08±0.15) kg,均为早产儿;观察组:58例,男29例,女29例,胎龄为26~32周,平均(29.50±0.39) 周,体质量为0.57~1.53 kg,平均(1.05±0.13) kg,均为早产儿。2组新生儿的胎龄、性别及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新生儿学》[5]中诊断标准:新生儿呼吸困难、呼吸衰竭,胸片符合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新生儿符合诊断标准;足月新生儿与未足月新生儿;新生儿家属知情,自愿加入研究;新生儿可接受本次治疗方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高频振荡通气)。排除标准:排除无法使用呼吸机的新生儿;排除病危新生儿;排除无法接受本次治疗的新生儿;排除合并其他疾病新生儿;排除家属不同意本研究的新生儿。

1.4 治疗方法

2组新生儿均由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做好新生儿保温工作,为患儿提供充足热量,维持患儿电解质平衡,合理使用抗菌药,维持重要脏器良好灌注。对照组:患儿常频通气治疗,采用纽邦e360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初始参数:吸气峰压20~25 cmH2O,氧体积分数30%~40%,呼吸末压4~6 cmH2O,呼气比1∶1.0~1∶1.5,呼吸频率40~60次·min-1。观察组:患儿采取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采取Sophie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初始参数频率为10~15 Hz,振幅30~45 cmH2O,平均气压10~15 cmH2O,吸气时间百分比为33%。

1.5 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存活率。②疗效标准[6]:显效为患儿缺氧、呼吸困难等症状全部消失,恢复健康;有效为患儿缺氧与呼吸困难等症状显著改善;无效为患儿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③记录患儿并发症。④观察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2组新生儿血气指标[pH值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7]。⑤氧化应激指标[8]:采取分光光度法测定2组患儿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水平,采取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2组患儿治疗前后丙二醛(MDA)水平。⑥抽取患儿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铁蛋白(SF)、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及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水平[9]。⑦记录2组患儿用机时间及住院时间。

1.6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存活率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存活率(100.00%)与对照组新生儿存活率(98.28%)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新生儿存活率比较

2.2 新生儿疗效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临床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9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新生儿疗效比较 (n=58)

2.3 2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3.45%)低于对照组(1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58)

2.4 2组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新生儿pH值、PaO2及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2组新生儿pH值及PaO2、PaCO2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2.5 2组新生儿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新生儿氧化应激指标(MDA、GSH-Px、S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新生儿氧化应激指标(MDA、GSH-Px、SOD)均改善,且观察组以上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新生儿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2.6 2组新生儿治疗前后SF、CC16及BMP-7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新生儿SF、CC16及BMP-7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新生儿SF、CC16及BMP-7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2组新生儿治疗前后SF、CC16及BMP-7指标比较

2.7 新生儿用机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用机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2组新生儿用机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肺透明膜病,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患儿表现为紫绀、呼吸衰竭及呼吸困难等症状[10]。

该病病机为新生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肺泡表面张力强,使得患儿肺顺应性降低,发生肺泡萎缩,导致低氧血症[11]。相关研究指出,该病死亡率位居我国新生儿死亡首位,发病率与胎龄呈负相关,多发生于早产患儿,危害十分严重[12]。临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目的多以维持患儿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主,以改善患儿病情,提升患儿生存率[13]。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取得一定疗效[14]。降低吸氧体积分数与压力不能达到理想的氧合效果、通气,反之可能引起患儿肺损伤,发生氧中毒,导致患儿出现慢阻肺、气胸等并发症,影响疾病治疗[15]。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显著,成为新型通气模式[16]。高频振荡通气(低通气压力、低潮气量、高通气频率)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一定优势,高速气体可增加弥散与对流,使得新生儿肺泡均匀膨胀及直接通气,肺组织气体可快速完成交换,血液获得充分氧合,以纠正低血压,纠正二氧化碳潴留,还可避免出现气压伤及肺容量伤,减少机体高氧损伤,减轻内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抑制作用,改善患儿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17-18]。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磷脂蛋白复合物,经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分泌,其主要作用为增加肺纤毛顺应性,改善水肿、呼吸困难等,降低肺表面张力,改善肺泡萎缩情况,保护肺泡上皮细胞,促进肺毛细血管压力降低,增加肺泡内氧分压及肺通气量,减轻呼吸困难及气促症状。目前多项研究均指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较好缩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通气时间,缓解患儿症状,减轻患儿痛苦[19-21]。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新生儿存活率(100.00%)与对照组新生儿存活率(98.28%)均较高,观察组新生儿临床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93.10%),提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佳,患儿生存率高。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3.45%)低于对照组(13.79%),提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高频振荡通气可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观察组新生儿治疗后pH值、PaO2、PaCO2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高频振荡通气可较好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MDA、GSH-Px、SOD指标均改善,且优于对照组,提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高频振荡通气可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改善患儿病情。SF为机体普遍存在的储铁蛋白复合物,其具有免疫抑制及组织修复功能。CC16是组织特异性蛋白,可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性,表现出抗炎效果。BMP-7可调控细胞增殖分化,降低炎性反应。本次观察组患儿治疗后SF、CC16及BMP-7等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高频振荡通气可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炎症反应,提升患儿免疫抑制功能,促进患儿恢复健康。观察组新生儿用机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佳,患儿恢复快。

综上所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佳,可降低患儿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肺泡通气综合征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新型智能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呼吸力学的影响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护理分析
刺激肺部细胞
考前综合征
不通气的鼻孔
开学综合征
一毛学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