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护理方案在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2022-06-08蓝丽媛
蓝丽媛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多发于40岁以上成年人,典型症状为心肌缺血引起的胸闷、胸痛、乏力、呼吸困难等,病情严重者还可出现心力衰竭、休克等表现,需尽早进行有效治疗[1]。目前,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式,可取得良好诊治效果[2]。但是,由于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本身较难施行,加之患者因担心治疗效果,常会产生较大心理负担、严重负性情绪,若未能于围手术期实施有效护理,不仅会影响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顺利实施,也会对预后恢复造成不良影响[3]。个体护理为新兴干预模式,与现代化护理理念结合,能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可为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实施提供可靠支持力量。本次研究筛选本院收治60例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展开分析,观察评估个体护理方案应用效果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60例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纳入标准:(1)符合冠心病诊断指南与标准;(2)具有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治疗指征;(3)患者及家属知情研究内容、目的等,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4)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通过医院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开展。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等;(2)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3)认知、精神失常,不能合作;(4)参与其他研究、试验;(5)中途脱落、退出观察。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术前常规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和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治疗相关知识,予以基础心理疏导,并协助做好术前检查等准备工作。术中注意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波动、变化,配合麻醉医师、手术医生展开各项手术操作。术后继续加强患者体征监测至恢复稳定状态,指导合理用药、科学饮食以及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出院时交代院外注意事项,叮嘱定期进行复诊。
1.2.2 观察组 个体护理方案:成立个体护理方案干预小组。成员包括主治医生、护士长以及主管护师等,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专业、系统护理培训,确保掌握最新护理措施。查阅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核心文献资料,并结合既往临床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护理经验,提出护理问题,总结分析后制定完善个体护理方案。
(1)术前。当患者入院,收集所有病情资料,并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对其进行全面评估,评估手术可行性,制定针对性应急预案。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耐心、详细向其讲解手术相关知识,提高认知,并利用手术成功案例对其进行疏导,减轻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信心,若患者负性心理情绪严重,可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专业心理学知识、技巧缓解,避免心理情绪应激增加手术风险。术前1-2d,提前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日常活动训练,包括洗漱、进食等,为术后早期活动奠定基础。
(2)术中。患者入手术室,再次核查姓名、手术名称等相关信息,无误检查皮肤完整性,建立静脉通路,密切监测病情、体征变化,配合医生留置、固定导尿管。手术期间准确、快速递送手术器械,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加强患者体温监测,维持室内温度处于最佳,若体温低于36℃,使用加温毯等做好患者保暖工作,协助复温,避免发生术中低体温、寒战等。当体外循环停止,遵医嘱给予适量肝素,仔细检查器械物品、出血点,做好引流管妥善固定。
(3)术后。协助患者取平卧体位,8h股静脉穿刺沙袋压迫,维持24h下肢制动,密切监测切口情况,定期清理、消毒切口,当发现出血、足背动脉搏动早期征象,及时向主治医生反馈并协助进行处理,若发现轻度感染,采取生理盐水、碘伏等进行消毒消炎,如发生重度感染,应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清创手术。同时,加强患者心电图ST段改变观察,定期询问有无心前区不适,防止发生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d,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训练,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向股四头肌伸缩、足趾伸屈以及床边步行过渡。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饮食喜好等指导其科学膳食,确保均衡摄入各种营养,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促进康复进程。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状态比较:于干预前、干预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量表共包含20个项目,采取4级评分法,分值越低说明负性情绪改善越好[4]。
1.3.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统计计算感染、出血以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
1.3.3 生活质量比较:于干预前、干预后,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价,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法计分,得分高示生活质量好[5]。
1.3.4 护理满意度比较:使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共21项主观选择题,2项主观问答题,总分100分,分级标准:≥9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之间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组内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心功能分级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s,分)
表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s,分)
组别例数(n)SAS评分 SDS评分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30 30干预前59.01±4.26 58.45±4.39 0.501 0.618干预后46.96±2.95 48.77±3.22 2.621 0.011干预前57.62±4.21 57.37±4.48 0.223 0.825干预后47.68±2.15 49.55±3.67 2.781 0.007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感染、出血以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GQOL-74问卷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QOL-74问卷4个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例数(n)30 30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状态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干预前66.28±2.99 65.81±3.53 0.556 0.580干预后74.72±5.45 71.58±4.17 2.506 0.015干预前65.85±3.27 66.02±2.99 0.210 0.834干预后75.05±4.69 72.77±3.63 2.106 0.040干预前65.05±2.74 64.92±3.12 0.171 0.864干预后73.78±3.55 70.49±4.23 3.263 0.002干预前66.05±2.63 65.78±3.02 0.369 0.713干预后74.39±3.68 71.11±4.52 3.082 0.003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处于持续上升状态,且呈年轻化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安全的主要疾病[6-7]。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是现阶段临床治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能够迅速缓解疾病症状,保障移植血管畅通率[8-9]。但是,相关研究、临床实践表明,大部分患者缺乏对疾病、手术正确认知,心理状况较差,自我护理意识薄弱,若在围手术期未能给予科学合理护理,极易因自身行为不当影响手术实施、术后恢复[10-11]。因此,对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实施有效护理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从患者心理情绪、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观察了个体护理方案在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围手术期中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王锐[12]等人研究显示,个体护理方案在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围手术期中可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显著缓解,遵医行为获得明显提升。研究表明个体护理方案可更好改善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原因为术前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宣教、心理疏导以及正性案例引导等均可最大程度缓解其负性心理情绪,进一步增强患者康复信心,使其在自身条件下处于最佳心理状态。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感染、出血以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3.33%较对照组13.33%低(P>0.05)。表明个体护理方案能够降低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冠心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为与常规护理比较,个体护理方案具有针对性、个体化等优势,能够更好规避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不同阶段并发症风险因素,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GQOL-74问卷4个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表明个体护理方案可使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冠心病患者获得更高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为个体护理方案可使患者在围手术期保持躯体舒适,协助平衡心理,消除或减轻其他生理症状,进而起到提升生活质量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显著较对照组73.33%更高(P<0.05)。表明个体护理方案能够提高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冠心病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析原因为个体护理方案可实现患者中心地位,真正满足其一切合理需求,使其在治疗期间尽可能获得舒适体验,故可赢得患者、社会认可[13]。
综上,在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围手术期中实施个体护理方案,可改善患者心理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