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情模式于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6-08陈秀榕郭珍珍郑静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年6期
关键词:负性共情心肌梗死

陈秀榕 郭珍珍 郑静云

(福建省立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处于急性以及持续性缺血、缺氧状态后导致心肌组织坏死的急性心血管疾病,以胸骨后剧烈且持久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不良后果,病死率比较高[1-2]。急性心肌梗死于老年患者中比较多见,此类疾病发生年龄逐步年轻化,对于我国居民生命安全具有严重威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相关治疗后病情反复性发作,加重了患者心理以及经济负担,影响机体康复效果,为此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需加强护理干预[3]。而常规护理模式单一、内容不够全面,忽视了患者护理需求以及心理状态,取得的效果不够理想。共情模式则可以将护理人员带入患者身份,理解患者内心真实感受,对于改善心理状态以及疏解负性情绪具有积极意义[4]。为此,本文展开随机对照试验,旨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共情模式所取得的护理效果,评估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共计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

纳入标准:纳选对象临床症状、体征符合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描述;入院时纳选对象均具有胸痛、胸闷、出汗等临床症状;经冠脉造影、核磁共振等相关影像学检查措施确诊;采取心电图检查措施表现为ST段抬高;血液检测中可见心肌标志物;患者以及家属对于研究内容知情,自愿签署知情文件;临床资料完整;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存在认知障碍以及精神状态异常者;表现为肝、肾功能障碍;伴随发生严重高血压以及糖尿病;患有感染性疾病或者应激状态较差者;患有心源性休克;研究中途退出者;临床资料缺失。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1)基础护理:即患者入院后叮嘱其保持绝对卧床休息,持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相关体征变化情况,遵照医嘱实施持续或者间断鼻导管吸氧。(2)用药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措施后还需长期药物治疗,护理人员谨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向患者以及家属详细介绍用药目的、用药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处理措施,保证患者用药依从性良好。(3)基础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病情、治疗情况、生活习惯、疾病知识理解能力展开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提高护理依从性。(4)生活护理:患者于护理期间出现便秘等症状可能会增加心脏负荷,对疾病控制效果具有严重影响,于护理期间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定期按摩腹部,促进肠道蠕动。如果便秘症状严重可以依照其实际情况应用缓泻剂以及低位灌肠等措施,日常增加纤维素摄入量,改善饮食习惯。

1.2.2 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落实共情模式:(1)护理培训:组建共情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定期接受共情护理的专业培训,确保小组成员均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培训内容囊括共情模式定义、人文关怀理论、护患沟通技巧等,通过护理人员的专业引导促使患者充分意识到自身优点,转变患者面对事物时存在的消极态度,改变患者在处理问题时的固有思维方式,以便于患者在生活期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此外,定期开展护理交流会议,分享护理工作期间的经验,定期总结护理期间存在的问题,对护理质量加以考核。(2)倾听:护理人员耐心倾听患者主诉,通过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压力、情绪变化的根本原因,在患者诉说的过程中他人不予评判,护理人员对患者所讲述的内容用心感受,充分体会患者心理活动。(3)沟通技巧、换位思考:护理人员于患者护理期间加强心理疏导,陪同患者充分熟悉医院环境,耐心倾听患者护理诉求,尽可能满足其要求。护理人员在和患者主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把握重点内容,剖析患者内心状态,对其负性情绪加以疏解。在和患者沟通期间注意语言温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以便于根据患者心理状态采取对应干预措施,促使患者情感以及内心需求充分显露,引导患者宣泄负性情绪,可用音乐、视听或榜样效应等方式激发患者生活期间的自信心。护理人员学会换位思考,于沟通交流期间感知患者内心感受,参照护理经验、文献资料对患者实际心理状态加以疏解,引导患者思考自身心理状态,评估其对外界的感知能力以及态度,促使患者重拾自信心。(4)信息反馈:对患者个人信息仔细核对,耐心解答患者于护理期间存在的疑问,对于患者护理感受及时询问,充分了解患者护理期间心理状态变化趋势,以便于及时调整护理方案。(5)共情体验:分析评估患者基本信息后与患者家属交流,从侧面了解患者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从患者角度思考问题,感受患者内心情感,根据患者个性化特征寻求切入点。护理人员注意于护理期间给予患者充分尊重、理解,通过和患者建立情感共鸣纠正错误认知,通过语言暗示促使患者感受到外界支持和鼓励,转变思想观念,增强生活信心。

1.3 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应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OL)综合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内容包含生理机能、生活能力、躯体功能、精神健康以及社会支持,单项指标评分为0-100分,所得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理想[5]。

(2)负性情绪:应用SAS、SDS自评焦虑、抑郁量表分析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其中焦虑量表分界值为50分,抑郁量表分界值为53分,所得分值越高即负性情绪越严重[6]。

(3)心功能指标:监测对比对照组、观察组肌酸激酶(CK)、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等心功能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期间所用观察指标数值均经SPSS22.0统计学软件加以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表示为n(%),P<0.05表示组间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比分析对照组、观察组一般资料等相关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组别例数(n)性别年龄(岁)男女观察组对照组χ2/t值P值35 35 24(68.57)20(57.14)11(3201.43)15(42.86)0.207 0.649 69.64±5.33 68.74±5.58 0.690 0.493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35 35生理机能87.27±6.11 83.95±6.22 2.253 0.028生活能力86.75±5.22 84.17±5.05 2.102 0.039躯体功能87.17±5.85 83.44±6.69 2.483 0.016精神健康90.11±5.16 86.96±5.64 2.438 0.017社会支持92.11±6.15 88.65±5.58 2.465 0.016

2.3 两组负性情绪对比

干预前,对比分析对照组、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负性情绪评估结果比较(±s,分)

表3 两组负性情绪评估结果比较(±s,分)

组别例数(n)焦虑 抑郁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35 35干预前59.76±7.18 60.45±7.29 0.399 0.691干预后45.67±6.18 49.44±7.25 2.341 0.022干预前59.64±5.16 58.99±5.44 0.513 0.609干预后44.61±5.27 47.28±5.65 2.044 0.045

2.4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CK、LVEDD、LEVF、CO等指标数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功能结果比较(±s)

表4 两组心功能结果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35 35 CK(U/L)149.68±15.52 157.77±15.44 2.186 0.032 LVEDD(mm)51.85±4.91 54.94±5.85 2.394 0.020 LEVF(%)49.74±5.86 45.93±5.45 2.817 0.006 CO(L/min)5.69±0.89 4.54±1.12 4.756<0.00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基础性疾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要表现为冠脉血流障碍,在暴饮暴食、过劳、环境以及便秘等相关因素的刺激性作用下冠状动脉痉挛,在冠状动脉突然性阻塞以后诱发疾病,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心前区持续性压榨性疼痛,部分患者疼痛部位于上腹部、颈部,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对于患者生命健康具有严重影响[7]。急性心肌梗死受疾病影响,使患者更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会进一步加重病情,逐步形成恶性循环,还需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8]。

此次研究结果证实,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如下: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所应用的传统护理模式关注重点在于生命安全以及疾病护理,多为基础性护理,对于患者护理期间存在的突然性状况难以有效应对,取得的护理效果不够理想[9]。共情模式于20世纪70年代已经被提出,在护理过程中全程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护理人员通过从患者角度分析问题,以良好的护理沟通为原则,以患者角度分析患者内心感受,展开针对性护理,通过换位思考可以进入至患者内心世界,设身处地理解患者情况,根据其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护理服务,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疾病康复[10-11]。护理后,以对照组评估结果为参照,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如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护理期间应用共情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提升患者内心困境,促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走出生活低谷,有利于提升治疗自信心[12]。共情护理模式以患者护理需求为角度,全面评估患者疾病以及心理状态,利用专业心理学知识进行患者心境活动变化情况的分析以及审视,可以促使护理人员情感层面和患者达到共鸣,护理期间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重视,进而激起患者正面情绪状态,有利于提高患者疾病康复期望值,深入改进疾病护理方式,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心功能等指标数值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如下:和传统护理模式不同的是共情护理不再将护理人员作为主体,所采取的护理不仅仅为心理沟通和健康教育,而且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最大限度内激发患者护理期间的潜能,促使护理效率以及护理质量进一步提升,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

综上所述,共情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期间加强护患沟通,为患者提供全面护理措施,对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以及提升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借鉴和推广。

猜你喜欢

负性共情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共情疲劳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