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减压联合术肢锻炼对高龄冠心病患者PCI后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2022-06-08马春香
马春香
(澧县人民医院,湖南 常德 4155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手段,其具有创伤小、手术安全有效的优势。既往,PCI都采用股动脉途径,随着该类型手术的发展和完善,经桡动脉穿刺已成为主要路径,但经桡动脉穿刺术后由于需要行压迫止血,可能对腕部造成机械压力,从而引发术肢手部肿胀和穿刺部位出血、皮下瘀斑等并发症,如何在有效控制术肢手部肿胀和相关并发症的同时,减少止血持续时间和控制压力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难题[1-2]。本研究通过分析计划减压联合术肢锻炼在降低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手部肿胀、疼痛及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以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2月60例因需接受PC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行PCI;(2)年龄不小于60岁;(3)对本研究相关操作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存在凝血功能障碍;(2)伴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3)术后存在明显的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等并发症患者;(4)存在精神疾病或者意识障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28)和联合组(n=32)。
1.2 方 法
常规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即生命体征监测、健康宣教、抗凝治疗、心理、饮食指导、术后常规减压等。
联合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计划减压联合术肢锻炼干预,具体为:
(1)计划减压: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止血,术后1h内开始实施减压,首次减压目标为半圈;而后每间隔2h减压一次,每次减半圈。临近压力极限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密切关注术侧上肢皮肤温度及动脉搏动情况,并依据患者具体情况拆除动脉压迫止血器,若患者存在明显的出血症状,则应将动脉压迫止血器使用时间延长,但尽量不要超过12h。
(2)术肢锻炼:①锻炼时间安排:术前,护理人员组织患者进行术肢锻炼方法学习,术后回病房10min后开始实施锻炼,锻炼频率及时长原则如下:首次减压前,每间隔半小时一次,每次5min;首次减压后,每间隔1h一次,锻炼时长同减压前;如此反复,锻炼至术后6h停止。②锻炼具体方法:a.对指。五指向掌心弯曲,但不握拳,而后用力向四周放开,并尽量伸直,伸曲连贯动作重复20次。b.弹指。用拇指分别用力压其他四指的指尖,完成后,用力将五指向外弹开,压弹动作连贯重复20次。c.数指。五指握拳,从小指开始依次弹开,而后又从大拇指开始依次向掌心弯曲,如此重复20次。d.手肘屈伸训练。术肢平放用力伸直,掌心朝上,而后进行手肘弯曲训练,弯曲度尽自身能达到的最大限度,屈伸动作连贯重复进行20次。
1.3 观察指标
(1)手体积: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手体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体积变化情况,以此评价术肢手部肿胀改善情况。测量方法为:协助患者坐位,术肢远端掌横纹离心脏较远侧往手臂方向1cm处画一条线作为水位标记,手握拳,垂直放入盛有1000mL水的带刻度容器内,当水位线刚好与手的标记线重合时,停止下放,测量此时水位上升的体积即记为术肢手体积。(2)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情况,并对比分析。(3)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皮下瘀斑、血管堵塞、静脉血栓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如手体积、疼痛评分等采用±s描述,行t检验,计数资料如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构成等采用n(%)描述,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数据可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体积、疼痛情况比较
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手体积先升高、后降低,疼痛评分则逐渐降低,不同时间点,与常规组比较,联合组患者手体积和疼痛评分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手体积、疼痛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手体积、疼痛情况比较(±s)
注:与术后2h比较,*P<0.05;与术后4h比较,#P<0.05。
组别例数(n)常规组联合组t值P值28 32术后2h 388.46±20.37 356.49±16.39 6.732<0.001手体积(mL)术后4 h 403.58±23.59*370.22±19.73*5.965<0.001术后6 h 350.39±18.49*#341.27±15.11*#2.102 0.040术后2 h 7.60±1.27 6.11±0.94 5.206<0.001疼痛评分(分)术后4 h 6.21±0.99*5.01±0.83*5.107<0.001术后6 h 4.38±0.75*#2.98±0.44*#8.950<0.001
2.3 两组患者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比较
与常规组比较,联合组患者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高龄人群由于机能和心脏功能的退化,其已成为冠心病的高发群体,同时,高龄患者多存在精神紧张、凝血功能较差、躯体容易疲惫以及感觉更加迟钝等弱点,导致术后更容易引发相关并发症[3],因此,临床需强化对该类型患者的护理。
PCI术后,由于压力止血的操作,使得该类型患者更容易发生肢体肿胀、疼痛等非血管性并发症以及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非血管性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止血器压迫时间过长对术肢产生压力性损伤,阻止了远端手部的静脉回流,从而引发手部肿胀、疼痛、麻木等。很长一段时间内,PCI术后护理为了预防出血,都将延长压迫时间,但这一定程度的降低患者舒适度,增加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合适的压迫时间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手部肿胀、疼痛等非血管并发症改善程度更大,且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也明显降低,说明计划减压联合术肢锻炼可起到较好的护理效果。计划减压是在PCI术后早期就开始对止血器进行逐步降压操作,通过有计划、有规律的定时逐步减压,从而可以降低止血器对术肢和穿刺部位的局部压力,进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术肢锻炼是通过术肢的主动活动,加强手部肌肉收缩,促进末梢静脉回流,缓解水肿,降低组织张力,从而可以改善手部肿胀、疼痛情况,以及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4]。术肢锻炼动作包括手指伸展、握拳以及前臂抬高操作,手指伸展可以增强对手部末端穴位的按摩,按摩作用可以加速手部末端血流,促进血流循环,从而加速手部末端的静脉回流[5];握拳动作则可以加快肢体的血流,扩张手部内皮血管,从而增加了前臂血液流量,进而增加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同时,前臂血管切应力的增强,可以提升血液中一氧化氮合成酶水平,从而可以提升对血管及相关组织的保护力[6];前臂抬高操作可以在术肢重力的推动下,促进手部末端静脉回流,提升穿刺部位局部血流循环,减少静脉血栓等的形成[7]。
综上所述,高龄冠心病患者在行PCI术后实施计划减压联合术肢锻炼干预可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术肢手部肿胀及疼痛情况,同时对降低穿刺部位并发症也可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