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U校园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式教学研究

2022-06-08金晓莉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校园教学模式

金晓莉

(华北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北京 东燕郊 065201)

0 引言

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线上教学和传统面授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理念从诞生之初便引起广泛关注,并相继在欧洲、美国教育领域得到实践和推广[1]。国内,何克抗教授在2003年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第七届大会上提出Blended Learning,并积极倡导将混合式教学引入到课程教学中[2-3]。2020年初,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正常的线下教学秩序被打乱,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下,基于各类智慧教学平台的线上教学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在线教学环境日趋成熟,将微课、慕课等多种线上教学形式和传统课堂教学相互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不断扩大,并逐渐发展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流[4]。大学英语视听说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也面临着信息化教学形势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以建构“互联网+教育”智慧教学新生态为目标的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以下简称U校园)被正式引入到华北科技学院(以下简称华科)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U校园教学云平台,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朝着科技化、数据化的方向发展,切实提高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效果,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热点。

1 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B-learning )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环境的教学模式。它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E-learning) 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3]。混合式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构“教”与“学”关系,创设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自主学习路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2) 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标志,学习方式为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的融合[5];

(3) 混合式教学不是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模式的简单叠加,两者无法相互替代,而是通过课前导学、线上自主学习、课堂面授、线上线下互动等方式,获得“教”与“学”的最优效果[6]。

混合式教学内涵、相关理论支撑、技术条件、价值导向如图1所示:

图1 混合式教学示意图

2 传统视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存在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在视听说教学中,教师往往重听力训练而轻口语输出,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传统的视听说教学存在以下弊端:

(1) 视听说课时有限,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家里弗斯的调查研究,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听、说、读、写分别占比45%、30%、16%、9%,其中,听说的比例占到四分之三,而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以培养听说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学时配比往往连三分之一都难以达到。以华科为例,2016年以来,大学英语课程总学时从256减至192学时,视听说课程学时缩减至56,总占比仅为29%。课时的缩减影响到教学任务完成度。

(2) 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活动难以统一;

华科生源遍布全国,入校时英语基础良莠不齐。现阶段,全校修习大学英语课程的55个本科专业中,除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文秘、国贸、营销等文科专业的学生整体英语基础较扎实外,其他理工科专业学生基础相对较弱,艺术设计、社会体育、产品设计等特招专业学生的基础最为薄弱。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差距更为明显:以我校2018级学生为例,4216人中有1621人来自于听力测试成绩不纳入高考总分的省份,占比达到38.3%。这部分同学,绝大多数的听力理解能力难以达到大学英语入门级听力水平要求,入学时无法理解简单的教材听说材料,更谈不上课外拓展。教师在听力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众口难调,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弱的同学跟不上,教学活动设计遭遇瓶颈。

(3) 传统视听说教学形式单一,听说课时分配不均,课堂互动不足;

在传统的视听说课上,教师把大量时间用在较难的视听材料的讲解上,无形之中压缩了学生进行语言输出的时间,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其中进行口语交流。听说课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也比较单一:讲解生词——教师领读——播放音视频——做练习——核对答案,遇上较难的材料,教师则重复播放音、视频,直到大部分学生能选出正确答案为止。听说训练时间分配不合理使得视听说课变成了听力课,听说课堂变成了“沉默课堂”,缺乏互动的课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了弥补传统听说课教学的不足,具有“丰富的线上资源”、“个性化任务学习设计”、“多元教学活动”[5]等优势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优化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重要途径。

3 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3.1 技术支持——“U 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

U校园,英文全称Unipus(Universal Campus),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开发,2017年9月上线,为高校外语课程提供教、学 、练 、测 、评一站式网络教学服务,为实施混合式教学提供较为成熟的网络支持,而且,U校园采用大数据和智能学习技术,能够循环分析教学活动和学习数据,为教师提供基于数据的学情预测和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路径,实现智慧教学和学习目标。

3.2 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3.2.1 设计思路

(1)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主动构建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教学活动的设计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为前提;

(2) 借助泰勒的课程框架理论设计“线上+线下”的混合模式,充分考虑线上线下优势融合;

(3) 以布鲁姆的认知金字塔理论为指导,将知识的生成+内化+拓展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使线上+线下的教学设计始终围绕某一知识或能力培养为目标。

3.2.2 混合式教学课程结构

泰勒指出课程结构包括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维度,视听说混合式教学设计围绕以上四个要素展开:

(1) 确定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任务为驱动,借助U校园构建听说教学模拟情境,将视听说教学融为一体,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以及英语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知识综合建构能力[7]。

(2) 优化教学内容

视听说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新标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1-8单元,根据教学大纲和各学期学时学分要求,选取相关章节进行学习。学习内容包括生活、学习、情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主题式视听材料以及相关主题拓展类口语训练。教师根据教材单元主题和授课对象,确定差异化的学习任务。

(3) 教学过程

重构传统教学过程,将知识的呈现按照课前导学、课上导研、课后导练三个环节来完成,线上线下教学环环相扣,紧密衔接:

第一步:课前导学,知识生成;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学习任务清单,围绕教学单元主题设计课前学习任务,并通过U校园提前发布,学生通过U校园移动终端提供的线上资源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通过学生课前的在线测试、自我学习评价了解其自学效果,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参考依据。

第二步:课上导研,促进知识内化;

通过U校园平台反馈的课前自学效果,教师确定线下课堂教学内容,精讲重难点、答疑解惑,通过探究式、项目式、合作式等教学活动促进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如日常对话模仿秀、模拟访谈、演讲辩论、角色扮演等,为学生创设口语学习氛围,还原英语真实交际语境,内化巩固知识。

第三步:课后导练,深度学习和拓展;

课后导练目的在于巩固知识,进而促进知识的拓展。根据在线诊断和线下课堂教学情况,教师采用微课的方式对学生掌握不到位的知识再讲解;对已经实现单元知识目标的同学,教师则提供更多学习资源引导其拓展提升。尤其在口语输出环节,采用差异化指导,表达能力弱的同学从语音、语调入手,通过音频或视频互动进行指导,帮助其提高自信,实现从“难开口”到“敢开口”到“能开口”的进阶训练;对于口语表达能力稍强的同学,则提供拓展学习资源,增加学习难度,指导学生参与具有挑战性的主题式演讲或小组辩论活动。教师通过个性化辅导,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巩固知识,深度学习。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将第二课堂兴趣活动作为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平台,学生通过个人配音秀、模仿秀、小组辩论赛、情景剧表演、朗诵大赛、演讲大赛、英文戏剧大赛等活动实现知识的产出。

(4) 教学评价

混合式教学评价既包括线上教学评价,也包含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利用U校园的数据动态监测,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作业完成率、生生互评、测验成绩等信息,并能够根据分析数据,全面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开展个性化指导提供依据[8]。在实际操作中,采用终结性和形成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综合评定,各部分评价形式见表1。

表1 视听说混合式教学综合评价表

4 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效果

从2020年春开始,混合式教学在华科2020、2021级非英语专业视听说教学中得到应用。基于U校园的视听说课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活动更加多元,提高了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9]。此外,混合式学习打破了传统课堂一言堂、学生被动参与的局面,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混合式教学实践获得了学生广泛的好评(学生学习体验调查数据,见表2)。

表2 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式教学学习体验调查数据统计(164人)

续表

通过调查发现,受访者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认可度较高,大部分同学认为新的授课模式提升了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语言输出等方面的能力;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提高视听说课程学习效果,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很多同学也表示,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间增多一些。整体上看,混合式教学模式获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学习,遇到问题,通过线上或线下或与小组成员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解决问题和完成知识建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课堂互动气氛更加活跃,课堂参与度提高。此外,2020、2021级实验班的视听说综合成绩也比对照班成绩有明显提高(表3实验班和对照班听说单项综合成绩对比)

表3 实验班和对照班听说单项综合成绩对比(第一学期)

从表3数据来看,通过混合式教学实践,实验班学生的口语综合成绩比对照班同学同期增加约10分,听力增加7分以上,说明新的视听说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英语听说水平的提高。

5 结 论

(1) 基于U校园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式教学整合了传统课堂学习和网络线上学习的双重优势,两者深度融合,相互补充和促进,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 混合式教学模式重构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实现了由“教”向“学”的转变。师生角色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作为课程的总设计师,从单元主题微课、慕课等资料的选取和制作、教学任务的发布、学生学习诊断分析、课堂教学活动编排、组织、课后拓展活动的指导,每一环节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形成自主——探究——反思——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获得更优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3) 混合式教学内容丰富,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资源;同时,移动终端设备的便捷为学生创造了灵活的学习时间、空间,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保证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获得学习满足感。

(4) 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将逐步走向常态。教师需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不断反思和创新,优化智慧教学平台网络资源和教学内容,合理分配线上和线下教学时间,改进课堂设计,丰富评价维度,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最佳融合路径。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校园教学模式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开心校园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