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级护理对高血压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分析
2022-06-08王瑞芬
王瑞芬
(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维持性血透是临床常见治疗方式,主要用于肾衰竭的治疗中,而在治疗过程中,维持血管通路的通畅为治疗的关键[1]。动静脉内瘘被认为是最佳的血管通路,具有诸多优势,如感染风险低、创伤小等,但在使用期间,易出现功能丧失或下降情况,与血栓形成、内瘘狭窄存在密切关联性,导致患者病死率和再住院率明显升高。而加强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十分重要,不仅能够使内瘘使用时间得以延长,且能够维持内瘘的正常功能[2-3]。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风险分级护理对高血压肾病为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为其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20年1-12月选取10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所有的患者进行均分,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
纳入标准:(1)患者和家属均明确本次研究内容、流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符合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治疗标准;(3)确诊为高血压肾病。
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严重脏器疾病;(2)合并功能障碍;(3)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
脱落与剔除标准:(1)中途退出研究者;(2)不符合纳入标准,误入研究者;(3)临床资料尚未完善。
1.2 方法
风险分级方法:将合并基础性疾病、血液透析性低血压、动静脉内瘘失功既往史、超滤量>5%干体重、血红蛋白水平在130g/L以上等作为风险因素,根据患者不同风险分为低风险、高风险2个级别,其中低风险主要是指无基础性疾病病史,并且风险因素在2个以内患者;而对于高风险人群,主要是是指患者合并多种基础性病史,且风险因素的数量>2个。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加强患者病情的观察,并对内瘘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和清洁,定期监测血管杂音和震颤情况。
观察组采用风险分级护理:(1)成立风险分级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主管护师、责任护士以及主任护师,一共10名成员,主管护师和责任护士主要对固定的病人进行相关护理,并在护理过程中结合自身层级,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2)组员职责:对于病情程度较重,同时对于动静脉内瘘穿刺要求较高的高风险人群,由主管护师负责;而对于病情较轻、动静脉内瘘穿刺要求较低的低风险人群,则由责任护士负责;主任护师主要对主管护师和责任护士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3)护理前准备:护理人员需记录好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比如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并将护理人员的联系方式留取,护理制度为8h上班、24h负责。(4)根据每位患者不同风险分级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低风险人群,常规护理的开展由责任护士进行,而主任护师每周对患者各项情况进行准确评估,特别对于动静脉内瘘情况;在患者治疗1d后,采用热毛巾热敷方式缓解不良情况。叮嘱患者内瘘穿刺部位避免沾水,从而降低感染风险;在患者内瘘穿刺部位,一旦出现渗血和红肿情况时,需立即开展加压止血操作,直至止血完毕后,给予其热敷处理。而对于高风险人群,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由专职主管护师对动静脉内瘘状况进行定时监测和评估,并对干预情况和评估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主要包括血管震颤感、外形、血透时血液流量等,同时对穿刺部位是否存在感染情况进行观察,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时处理。每月检测患者的血流量,选择血管彩超进行检测,同时复查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结合患者血透结果,制定下一护理计划。
两组护理时间均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内瘘功能、超声检测结果、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内瘘功能中用听诊器对患者动静脉内瘘的震颤感进行评估、内瘘成熟度采用动态或静态静脉压进行检测;(2)超声检测结果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动静脉内瘘是否存在斑块组织、血栓组织形成、异常狭窄,并对内瘘口上5cm处的内径和血流量进行检测;(3)心血管事件包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结果均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当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的对比
观察组一般资料中年龄、病程、内瘘使用时间、原发疾病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s]
组别例数(n)观察组对照组χ2/t值P值50 50年龄(岁)53.52±2.52 53.53±2.45 0.020 0.984病程(年)10.25±1.52 10.26±1.54 0.033 0.974内瘘使用时间(个月)35.52±2.85 35.53±2.45 0.019 0.985慢性肾小球肾炎25(50.00)24(48.00)原发疾病糖尿病肾病20(40.00)21(42.00)0.580 0.562其他5(10.00)5(10.00)
2.2 两组内瘘功能比较
观察组内瘘失功率低于对照组、内瘘成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内瘘功能对比[n(%)]
2.3 两组超声检测结果比较
经过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观察组内瘘发生狭窄、斑块、血栓、血流量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 两组超声检测结果比较[n(%)]
2.4 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随访后发现,观察组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所示。
表4 对比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n(%)]
3 讨 论
对于高血压肾病患者而言,常用治疗手段为维持性血液透析,但在实施血液透析前,需为每位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结合临床指南建议[4],通过对高血压肾病患者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不仅能使透析期间并发症概率得以降低,同时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而促进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关键在于动静脉内瘘是否通畅。由于长时间使用动静脉内瘘,易导致其出现失功或功能障碍,结果显示,对于使用动静脉内瘘患者而言,其1年的通畅率在70%以上、而在使用第二年时,其通畅率则降低在60%以下,而影响血管通畅的原因较多,以血管通路并发症最为常见[5]。但如何将动静脉内瘘的通畅性进行维持十分重要,能够使其使用时间得以延长,并且成为医务人员的共识。
当出现动静脉内瘘失功时,不仅需进行早期修复,实施一项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也十分重要。在本次研究中,选择风险分级护理方式,同时充分评估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功能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并根据其不同风险分为高风险、低风险,再根据每位患者不同风险,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在本次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动静脉震颤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内瘘成熟度高于对照组,由此提示风险分级护理能够使患者的内瘘功能得以提高,并且能够使心血管事件得以降低,改善患者预后[6-7]。而该种护理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内容:(1)通过合理优化和分配护理资源,能够使护理人员工作量和患者的经济负担得以减轻;(2)每位患者由专人负责,能够使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得以提高,并且能够拉近护患距离,使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以提高;(3)对于高风险人群,由主管护士负责,并开展针对性护理,以达到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目的,并且提升患者生存质量;(4)在护理中充分运用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起到防治作用[8-10]。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肾病患者实施风险分级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内瘘功能,且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