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模式探讨

2022-06-08李加廷

云南农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兽医社会化疫病

李加廷

(盈江县农业农村局畜牧站,云南 盈江 679300)

近年来受畜牧产业发展及动物疫病双重影响,动物防疫工作越发突显紧迫性、重要性,现有的防疫力量已远远满足不了动物疫病防控的需求。因此,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已成为畜牧兽医服务发展的趋势。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不仅能确保动物在饲养过程中的健康成长,同时还能解决基层队伍不稳定、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高的问题,有效链接养殖户、养殖企业和基层防疫工作者形成联动,进一步促进动物防控工作有序开展。

一、基本情况

盈江县位于云南省西部,辖15个乡(镇)1个农场,其中有9个抵边乡(镇),边境线长214.6 km,有33条通往缅甸的大小通道,属国家二类口岸。据统计,盈江县2021年末,肉牛出栏2.04万头、存栏4.05万头;山羊出栏2.29万头、存栏3.04万头;家禽出栏123.27万羽、存栏68.73万羽;生猪出栏13.34万头、存栏10.97万头。

二、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国家政策要求

近年来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畜禽养殖数量逐年增长,但同样也面临动物疫病防控风险增高和疫病防控任务加重的问题。随着国家相继出台《关于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农医发〔2017〕35号)、《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兽医社会化服务推进工作的通知》(农医办〔2018〕31号)等指导性文件,各级政府也相应作出有关推进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工作部署。

(二)产业发展需要

1.疫病防控严峻。一是境外动物疫情疫病防控体系因种种原因至今尚未建立,导致如口蹄疫、禽流感、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时有发生。二是近年来国内不断出现新的重大动物疫病,病源错综复杂给防控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三是人畜共患病时有发生,必须对兽医公共卫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2.传统散养户存在。据统计,2021年末全县散户养殖存栏数约占70%,规模养殖户仅占养殖总数的30%。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散养户和中小规模养殖场仍将是盈江县养殖业结构的“主力军”,加上养殖户本身防疫责任意识淡薄,这些“主力军”都最容易成为动物疫病的“多发区、易发区和易感区”。

表1 盈江县2021年末畜禽养殖数量统计表

3.工作后劲不足。基层防疫员人少 、事多、工作量大、福利待遇低等一系列问题长期困扰基层防疫工作的开展。“纵向”与在编兽医人员存在“同工不同酬”,“横向”与当地政府部门聘请的“农、林、医、民政”等同类聘用人员薪资低30%~50%,加之村级防疫员补助没有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基层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无专项工作经费支持,相关社会福利保障少之又少,工作强度与福利报酬不成正比,导致基层防疫人员工作主动性不强,免疫工作“扫尾”“补漏”不及时,增加了发生动物疫病的风险。

表2 盈江县2021年末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统计表

(三)社会层面推动

1.职能职责转变。一是机构改革后,乡(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由县级直管到“三权”下划乡(镇),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除了完成本职工作,还要围绕乡(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任务开展工作,这就导致很多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出现“不务正业”的现象,由专职变兼职。二是通过一系列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促进村级动物防疫员逐步由单一技能型人才向全能型技术型人才转变,由兼职变专职。

2.防疫主体转变。养殖模式逐步由散养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模式过渡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需要一批懂专业、业务强的技术服务人才及服务团队来满足当前养殖产业的需求。

3.稳定防疫队伍。成立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后,在保障原有国家补助经费不变的情况下扩展有偿服务项目,不断提高收入,完善相关社会保障。村级防疫员身份由兼职转向专职,防疫员队伍稳定并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主要做法

在条件相对成熟的新城乡、盏西镇、铜壁关乡、昔马镇、那邦镇5个乡(镇)先推行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在保障各方利益的基础上,通过民主推荐和竞聘选拔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出合作社带头人,成立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与乡(镇)政府直接签订合同,明确各自责任,建立完善的目标考评考核体系,各乡(镇)政府通过年底签订目标考核,考核合格后直接拨付防疫合作社补助资金,合作社按照各社员完成辖区内绩效考核情况发放绩效考核工资。2018年以来在保障原防疫人员核定人数财政补助资金不变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组合、竞聘上岗、提高待遇的组建原则,在全县5个乡(镇)分别成立了新城乡宏牧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盈江县科农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盈江县明农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3家合作社,社员共计36人。通过3年的运行,由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分别负责的乡(镇)在省、州(市)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检测中各项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同时也远超未组织实施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的乡(镇),极大程度提高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率和免疫效果。

四、取得成效

(一)思想意识转变

一是政府与合作社签订购买服务后,合作社就成为独立经营性组织,社员身份由原来的“临时工”变成“正式工”,社会认可度得到提高。二是通过一系列人事、财务改革后,让分散的防疫员队伍重新找回“从医者”的价值和奋斗目标,充分调动了社员各方面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经济收入提高

由原先单一的“死工资”转为现在多渠道的收入,合作社成员平均月收入由原来的500元增加到现在的2 600元左右,且逐年提高。通过政府与合作社签订购买服务年度目标责任书,合作社成员也由被动工作向主动工作转变,长期困扰基层动物免疫密度不高、免疫抗体不理想以及防疫工作“后劲”不足的问题迎刃而解,动物防疫密度、防疫质量都得到质的飞跃。

(三)资源更加集中

从“单打独斗”到“集中合办”再到“共享资源”,人力资源和医疗资源都得到进一步优化,养殖户也得到实实在在的兽医社会化服务改革带来的红利。

(四)示范实验显著

通过实施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各方面都取得良好成效,真正实现“成立一家、成功一家、示范一家”的目标,为下一步在全县推广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五、存在问题

(一)财政投入不足

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是国家倡导的兽医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但相关配套性政策没有及时跟进,兽医公益服务仍未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兽医社会化服务新模式的全面推进。

(二)市场运作不畅

一是合作社原始资本积累不足,起点相对较低,资金来源单一。成立初期合作社资金主要来源于合作社成员入股资金和少部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投入资金,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二是合作社成员文化水平偏低,个别合作社领导班子在组织、管理、凝聚力方面能力不足,往往导致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运作不畅。

(三)人员能力偏弱

合作社成员都是在原有的村级防疫员基础上组建,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年龄段参差不齐,部分“老兽医”传统观念较强,对新技术、新思想接受程度不高;年轻同志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奉献精神不足。继续教育的缺乏也使集体优势难以发挥出来,难以凝聚成新的战斗力。

(四)服务对象单一

一是合作社服务的主要对象70%是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户,中大型规模养殖企业(场)业务接触相对少。二是合作社服务区域局限在本乡(镇),跨区域、跨乡(镇)服务还未开展。三是合作社服务内容不多、亮点不明显,主要服务内容都集中在开展动物防疫免疫、检疫、诊疗、兽药、饲料等方面,在养殖示范带头、新技术运用、新品种推广上涉及较少。

六、发展建议

(一)加强学习不断总结

一是合作社成员要加强学习,培养终生学习理念,不断巩固完善自身的不足。二是合作社自身要不断加强经验总结,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高效优质,全方位服务于畜牧产业链。

(二)继续做好帮扶工作

上级主管部门要在现有帮扶基础上再进一步帮扶“回头看”,继续发挥部门人才优势,加强对合作社专业理论知识、文化理论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助力合作社打通规范化“最后一公里”,帮助其走入发展正轨,逐步提高动物防疫队伍的综合素质,实现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三)做好市场开发工作

合作社在巩固现有服务对象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做好挖掘规模养殖场(户)及扩展本区域以外的市场业务。

(四)强化典型示范作用

加强宣传,在3家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中选出最优,抓示范、树典型并给予表彰奖励,做到以点带面,打造全县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学习榜样和赶超标兵的良好氛围,以示范效应推动盈江县开展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工作。

(五)完善财政保障机制

强化资金保障,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申请把兽医社会化服务工作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猜你喜欢

兽医社会化疫病
宋代疫病防治中的问责与监督*
基于动物疫病检测信息的随机模型分析
兽医
动物疫病监测在疫病防控中的作用探索
人工呼吸
浅谈猪的疫病防治
兽医之死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今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事宜
第三方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