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种草养畜技术

2022-06-08邓承东

云南农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种草存栏牧草

邓承东

(景东县畜牧工作站,云南 景东 676200)

一、种草养畜概况

(一)自然地理

景东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县山区面积占95.5%,河谷坝区占4.5%,幅员面积4 465.85 km2,最高海拔3 371 m,最低海拔795 m,海拔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凉同步。年平均气温18.3 ℃,年相对湿度77%,年均降雨量1 086.7 mm,年平均日照2 131.6 h,无霜期355 d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种草养畜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二)社会经济

景东县辖13个乡(镇)4个社区166个村委会2 364个村小组,2020年总人口36.79万人。据行业部门统计,2020年末,全县生猪存栏约47.5万头,出栏39.3万头,产值14.91亿元;牛存栏10.4万头,出栏3.66万头,产值1.71亿元;羊存栏14.66万只,出栏9.04万只,产值1.34亿元。家禽存栏226.2万羽,出栏343.34万羽,产值1.91亿元;禽蛋产量1 687.7 t,产值0.6亿元。2020年全县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0.47亿元。

(三)天然草原

据1982年景东县草山普查,全县有天然草山面积13.92万hm2,可利用暨享受新一轮农牧民补奖政策面积11.55万hm2。2020年,全县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为84.3%,平均高度为27.9 cm,亩鲜草产量为975 kg,年产鲜草168.92万t。按每天每头肉牛采食鲜草26 kg计算,可合理载畜17.8万个牛单位。

(四)退耕还草

2016—2017年,景东县累计退耕还草面积3 667 hm2,90%的退耕还草地在坡度>25°的山区半山区推广。由于海拔、土壤质地差异,技术人员结合各种牧草生物学特性和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对各种牧草种植进行多次试验,编制全县实施方案时,周全考虑牧草种植对当地气候、土壤等生态环境的适应性,真正达到退耕一片,成效一片的目的。经试验证实,13个乡(镇)普遍适宜混播种植王草、臂形草、皇竹草、巨菌草和本地牧草。亩按2.6 t保底计算,累计年产鲜草量14.3万t,按每天每头肉牛采食26 kg计算,新增肉牛存栏约1.51万头,按新增肉牛每头0.6万元计算,年新增产值9 040.8万元,经济效益明显。

二、发展草食畜牧业有利条件

(一)存栏基数大,农户积极性高

2020年底,全县大牲畜存栏12.74万头,出栏3.66万头,产值4.76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23.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环境保护力度的逐步加大,改扩建或新建牲畜圈舍,种草养畜,圈养或半舍饲圈养是今后畜牧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它不但可以改变过去随意放牧的现象,还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节约劳动力。经摸底调查,广大养殖户特别是散养户对种草养畜积极性较高,90%被调查的农户认可,能在项目帮扶下或自身经济条件承受下,科学规划新建或改进养殖基础设施,科学种草养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共同发家致富。

(二)草地资源广袤,农作物秸秆富足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富足的饲草饲料资源是发展畜牧业的先决条件。景东县可利用草原面积11.55万hm2,加之2016—2017年实施退耕还草3 667 hm2,年可提供鲜草18.32万t,为发展草食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草资源。据行业部门统计,全县2020年各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超过4.57万 hm2,产量19.05万t;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96万hm2,产量5.59万t;年可提供各种作物秸秆近25万t。大力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发展草食畜牧业是民心所向,利国利民。

(三)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

一直以来,景东县农科局对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常抓不懈,积极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县人民政府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巩固和发展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县、乡(镇)两级农业部门每年不断加大对养殖户的科技培训力度,以召开专题会或以会带训等方式扎实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让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深入人心,当前全县有牛冻精改良点11个,2020年全县肉牛冻改完成5 954胎,基本实现了以点带面的良种繁育体系格局。

(四)冬闲农田种草基础好

充分利用冬季农田地空窗期,利用1年生牧草周期短、产量高的特性,动员指导农户广泛种植1年生黑麦草等牧草。据统计,每年全县种植1年生牧草至少2 000 hm2,按每亩6 t计,累计年产鲜草18万t,按每天每头肉牛采食26 kg计算,可新增肉牛存栏1 897头,按新增肉牛每头0.6万元计算,年可新增产值1 138.2万元,经济效益可观。

(五)畜牧科技队伍技术过硬

全县共有畜牧兽医科技人员87人,其中高级职称61人、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7人,大学及以上学历占86.7%,村级防疫员167人,高中及以上学历占56.9%。认真履职,指导养殖户科学饲养畜禽、品种改良和动物疫病防治等工作,为景东县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存在问题

(一)牧草和秸秆利用效率不高

全县90%的养殖户分布在山区半山区,且以散养户为主,大部分养殖户文化水平低,认识不到位,即便是自家基础条件允许,也不做长远规划,青草盛产季节没有进行青贮氨化饲料调制处理,大量青草资源白白枯萎浪费。导致出现盛产期供过于求,枯黄期供不应求的不良局面。据调查,当前大多数作物秸秆未被有效利用,近40%被农户随意丢弃或放火焚烧,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

(二)牧草资源利用不合理

由于缺乏对草资源有效管护意识,少部分养殖户有靠天吃饭的依赖思想,重畜轻草、重用轻管的现象相当凸显,没长远规划,仅满足于眼前利益,畜禽市场价好时,对牧草盲目施肥、过度采伐,违背了牧草生长的自然规律,造成牧草资源退化。

(三)规模化养殖和集约化程度低

山区半山区大多数散养户主要是满足自家生产生活的需要,在技术、管理等方面自给自足,交通落后,市场信息相对闭塞,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市场价好时能赚钱,反之则亏本。由于散养户技术水平不高,管理粗放,集约化程度不高,因此不利于推广技物配套。

(四)防疫意识淡薄

少部分养殖户特别是散养户对防疫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意识到“三分养七分管”的必要性,春秋两防时,恰逢自家畜禽没病,就以各种借口不同意防疫员注射预防针,也不自觉给畜禽接种疫苗,增大了畜禽患病的风险。由于意识淡薄,散养户普遍存在重养轻防观念,畜禽不生病就不打针吃药,一旦价格走俏时发生疾病,就不惜花钱买药医治,导致开支加大,得不偿失,也出现花钱治不好病的现象。

四、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建议

(一)积极引导,持续发展

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为契机,从振兴畜牧业经济、实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发展草食畜牧业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扶持力度,将农村发展草食畜牧业作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重要工作来抓,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二)因地制宜,合理发展

利用景东县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多样的特性,培育和引进一系列牧草品种,发展经济价值较高、备受市场青睐的草食畜牧业产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不同牧草的生物学特性,鼓励农户连片种植适口性好、产量高、抗旱、抗病虫害等能力较强的多年生牧草品种,发展草食畜牧业。经多年屡次试验试种,适宜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主要有王草、臂形草、皇竹草和巨菌草。

(三)优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结合当地实际,建立良种繁育体系长效机制,加大科技培训投入力度,着力提高畜牧科技队伍的技能和水平,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养殖户,逐步提高草食畜牧产品的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草食畜牧产品的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加强科技队伍服务能力

不断提高畜牧科技人员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保证畜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健全完善科技人员考核和职称晋升体系,体现能者多劳,付出和所得成正比的制度体系,形成赛着学、抢着做,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农户养殖的畜产品除自食外,主要用于对外销售增加收入,满足各种生活所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展销售渠道,遵循政府引导,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发展原则。结合实际,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把外地客商引进来、稳得住,才能致富。

高原天然牧场

(六)提高农副产品饲料转化率

充分利用现有的大量农作物秸秆及充足的玉米、豆粕和饼类等农副产品优势,指导养殖户适度引进农业机械,有序推进作物秸秆青贮氨化等饲养配套技术、为草食畜牧业发展提供物质储备基础。

(七)种养结合,统筹经济和生态效益

种植牧草能有效提高土壤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美化生态环境,改善当地气候,减少自然灾害,促进农牧业生产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和生态良性循环。在农户自愿基础上,合理引导农户充分利用当地山地广袤的优势,在适种区推广种植优质皇竹草等多年生牧草,适度发展养殖。种养结合,指导广大种养户扎实树立“三分种七分管”的思想,有序推进草食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以当前全县正在实施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为动力,探索科学规划种养模式,为做强做大畜牧业强县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种草存栏牧草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科学选种牧草品种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人工牧草种植与管理技术
节日“种草”
美容须防被“种草”
初探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
Cut off my H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