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穗形成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2022-06-08舞阳县植保植检站曹新丽
舞阳县植保植检站 曹新丽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储备与民心稳定。河南是农业大省,小麦的丰歉在全国粮食生产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小麦白穗逐渐增加,给农民朋友带来难题,也影响小麦的产量与品质。现把小麦白穗形成的原因及防控措施总结如下,希望能够解决小麦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小麦增产提质提供科学依据。
小麦之所以形成白穗,一般是冻害、虫害、病害这三种因素造成的。
一、小麦因冻害形成的白穗及防控措施
(一)受害症状
小麦冻害是指持续低温天气而导致的小麦生长停滞。小麦冻害分为冬季小麦越冬冻害和春季倒春寒所形成的春季冻害。冻害较轻的麦田,小麦植株主茎及大分蘖的幼穗受冻后,仍然能够正常抽穗和结实,但是穗粒数明显减少,形成半白穗;冻害较重的麦田,小麦主茎、大分蘖幼穗及心叶被冻死。
(二)发生原因
24 h 内温度下降10℃以上或最低温度在-5℃以下时,小麦就非常容易遭受冻害。小麦品种偏春性、小麦播种期过早、播种量过大形成冬前旺苗,抗寒能力差,遇到极端天气容易产生冻害。小麦播种过深或者过浅容易形成弱苗。小麦播种过深,播种深度为4~6 cm,易形成黄弱苗,分蘖减少;小麦播种过浅,播种深度小于2.5 cm,分蘖增多,分蘖节浅,抗寒能力非常弱,容易在冬季和返青期发生冻害。总之,播种深度以3~4 cm 为宜,避免因小麦播种过深或者过浅而发生冻害。秸秆还田、耕层较浅、整地质量较差、播种后没有镇压或者力度不够,使土壤空隙较大,遇到寒流易发生冻害,后期形成白穗。
(三)防控措施
1.选用抗冻品种,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2.小麦早春及时追肥,增加养分积累,促弱成壮,减轻倒春寒冻害。
3.适时划锄,可起到松土、保墒、增温、除草、增强麦苗御寒能力的作用。
4.对于旺长的麦田,可以镇压控旺,促使旺苗变壮苗。
5.适时适量浇水,预防或减轻晚霜冻害。
二、小麦因虫害形成的白穗及防控措施
(一)危害症状
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通过咬食小麦根部或茎基部、在土壤中活动等方式,为害小麦根茎,使小麦根茎运输水分和营养物质不畅,形成的伤口还容易感染病害,造成后期小麦茎秆折断或者腐烂,从而形成白穗。小麦吸浆虫、小麦黏虫、小麦穗蚜等害虫通过咬食小麦茎叶等部位引起小麦白穗。
(二)防控措施
1.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可以通过精耕细耙、适时灌溉、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人工随犁拾虫等农业措施,来减少虫量。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必须药剂拌种或者撒毒土。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0 mL 兑水50~60 kg,拌小麦种子500~600 kg;或者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 mL 兑水70~100 kg,拌小麦种子700~1 000 kg。拌种时,采用二次稀释法,把稀释好的药液均匀喷在种子上,避光堆闷4~6 h,其间翻动几次,防止起热,晾至半干后播种,可有效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也可以每667 m2用40%辛硫磷乳油150 mL 或者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3 kg,拌细土或者煤渣30 kg,制成毒土,犁地前撒施,翻入土壤,防治地下害虫效果明显,还可以兼治小麦吸浆虫。
2.防治小麦吸浆虫、小麦黏虫、小麦穗蚜等害虫,可以根据各种害虫发生的实际情况,在达到防治指标时,用1.8%阿维菌素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等杀虫剂防治,可以有效减少因害虫危害引起的小麦白穗。
三、小麦因病害形成的白穗及防控措施
(一)小麦茎基腐病
1.危害症状。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典型的真菌性土传病害,也可以通过种子带菌传播。小麦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物感染引起的,主要有假禾谷镰刀菌(F.pseudograminear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和根腐离蠕孢菌(B.sorokiniana)。小麦茎基腐病是近年小麦产生白穗的主要病害之一,水肥不足,玉米、小麦两熟轮作、统一秸秆还田的麦田,致病菌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增加,小麦发病较重。病菌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温度适宜后在土壤表面萌发,一般从小麦的主茎或者分蘖茎的根部和根茎结合部侵入,在茎基节间形成茶褐色病斑,根部1~2 节呈褐色,严重的时候变成深褐色,随着小麦的生长发育,扩展蔓延到小麦茎基部,可以完成多次侵染。麦苗感染小麦茎基腐病后,营养向上输送不畅,引起小麦叶片发黄,生长缓慢,产生弱苗,严重时植株倒折死亡。湿度大或中后期,小麦根部形成红色或白色霉层,根部容易折断,影响小麦灌浆,形成枯白穗,穗小籽少。小麦茎基腐病的第1 次发病高峰在2—3 月,第2 次发病高峰在4 月中旬至5 月中旬。
2.防控措施。首先,通过清理病残体、轮作换茬、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等措施减少菌源和增强小麦抗逆性。其次,使用有效药剂进行防控。播种前使用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嘧菌酯等杀菌剂对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可以有效预防小麦茎基腐病。土壤带菌严重的地块,在耕地后,用低毒广谱杀菌剂如多菌灵、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高锰酸钾等药剂处理土壤,任选以上两种药剂兑水均匀喷洒地面后耙平即可。对苗期发病严重的麦田,在小麦返青起身期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等药剂兑水顺垄喷雾,可以有效防治小麦茎基腐病,同时兼治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等小麦病害。
(二)小麦根腐病
1.危害症状。小麦根腐病是一种真菌性土传病害,种子也可带菌传病,是由禾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Sativus)引起的小麦病害。小麦幼苗、成株的根、茎、叶、穗和种子都能受到感染发病。土壤带菌和种子带菌是小麦苗期发病的初侵染源,种子发芽后,病菌侵染小麦芽鞘,随后蔓延至幼苗,为害根茎及地下茎部分,幼苗芽鞘和根部变褐,严重的腐烂。小麦幼苗的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后,形成再侵染,使病情加重,严重时幼芽不能出土而枯死。在分蘖期和返青后感病严重的植株,根系及茎基部变褐腐烂,叶鞘受害形成褐色腐烂,甚至麦苗死亡。成株期受害的植株,在叶片或叶鞘上产生黑褐色梭形病斑,逐渐扩大为边缘不明显、中央灰白色至淡褐色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斑,空气湿度大或者连阴雨天气,病斑上产生用手可以抹掉的黑色霉状物。抽穗后根部受害严重的植株,次生根大量变褐坏死,茎基部出现褐色侵润状腐烂,导致小麦植株枯死,形成白穗。种子受害时,产生“花斑粒”,病粒胚尖呈黑色,严重者全胚呈黑色,或者在胚乳的腹背或腹沟等地方形成边缘褐色、中央白色的梭形病斑。小麦重茬、不耐寒小麦品种、返青后遭受冻害、高温多湿的天气,都容易使小麦感染根腐病,形成大量白穗,造成小麦严重减产。
2.防控措施。首先,通过清理病残体、轮作换茬、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等措施减少菌源和增强小麦抗逆性。其次,使用有效药剂进行防控,播种前每667 m2用2.5%适乐时20 mL 或2%立克秀10~15 mL,加水500~1 000 mL 进行拌种;早春用井冈霉素、戊唑醇、烯唑醇等药剂均匀喷施在小麦茎基部,能够有效防治小麦根腐病。
(三)小麦纹枯病
1.危害症状。小麦纹枯病是小麦主要病害之一,也是常发病,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苗期发病芽鞘变裼,严重时烂芽枯死,叶鞘出现中部灰色、边缘褐色的云纹状病斑,叶片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逐渐失水枯黄,严重的麦苗死亡。拔节后植株基部叶鞘出现椭圆形水渍状病斑,以后发展成中部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菌进一步侵染小麦茎秆,形成花秆烂茎,使小麦抽不出穗,成为“枯白株”,有的抽穗后成为“枯白穗”,结实率低,籽粒秕瘦,造成小麦严重减产。
2.防控措施。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用27% 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或32%戊唑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晾干后播种。在返青拔节期,用井冈霉素、戊唑醇、烯唑醇等药剂喷在小麦茎基部,连喷2 次,每次间隔7~10 d,能有效防控小麦纹枯病,同时兼治小麦茎基腐病、小麦根腐病。
(四)小麦赤霉病
1.危害症状。小麦赤霉病又叫麦穗枯、烂麦头,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可防不可治,病粒产生毒素,食用后能使人畜中毒,小麦失去食用价值,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赤霉病菌在小麦抽穗扬花期侵入,在灌浆期到乳熟期显症,成熟期形成白穗。
2.防控措施。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菌源量多少、天气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小麦抽穗扬花期遇到3 d 以上连阴雨或者长期结露、大雾天气,小麦品种抗病性差,赤霉病就可能大流行,必须提前喷药预防,喷药后3~6 h 内下雨时,雨停后补喷,最好轮换用药。戊唑·咪鲜胺、丙硫菌唑·戊唑醇、丙唑·戊唑醇等药剂都能够有效预防小麦赤霉病。
虽然引起小麦白穗的因素很多,但是只要我们把控有利时机、科学防控,在整个小麦生育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选对药,用好药,绿色防控与提质增效相结合,一定能够减少白穗率,减轻危害,确保小麦品质与产量都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