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发展的SWOT分析*

2022-06-08黄莹吴夏秋王晓迪郭清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进校园中医药文化

黄莹,吴夏秋,王晓迪,郭清△

(1.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2.杭州师范大学)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也提到将健康中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融汇了哲学、文学、历史、农业、天文、地理等知识的中医药文化,为青少年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成为了非常适宜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的传统文化。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它由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方面组成[2],体现了中医药的人文属性[3],其主要研究对象和载体是中医药经典书籍、文物史迹与名家事迹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办发〔2016〕37号)中提出要“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4]。中宣部在2021年正式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中也将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列为23个重点项目之一,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是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落地实施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围绕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实践中也存在整体设计不全面、系统不完善、发展不均衡、保障不充分和政策落地难等问题。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海因茨·韦里克(Heinz Weihrich)提出,经常被应用于企业管理研究,它将各相关因素分为内部优势(Strength)、内部劣势(Weakness)、外部机会(Opportunity)和外部威胁(Threat),并整合分析得出一系列相关决策结论。随着该理论的不断成熟,SWOT分析法的应用领域不断延伸。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的学者应用该理论进行相关研究。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应对策略与措施,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发展与推广提供参考,为中医药文化与中小学健康教育融合扩展思路。

1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发展的SWOT分析

1.1 内部优势分析(Strength)

1.1.1 内容资源丰富,技术简便实用

中医药文化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以儒为魂、道为体、释为用,是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史学的精髓[5],蕴含“人为贵”思想[6],构建以“仁、和、精、诚”为核心的中医药文化价值体系[7],传扬“崇尚自然、敬畏生命、济世救人”的人文精神和“珍爱生命、修身养性”的健康理念。与“京剧”“剪纸”“书法”等其他“进校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比,中医药文化内容更丰富,技术更简便实用,还可以服务家人朋友以增进情感交流。

1.1.2 服务受众广泛,社会基础良好

中医是我国人民在与疾病的不断抗争中逐渐形成,不断完善发展,并长期广泛应用的医学科学。在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数千年历史进程中,中医药对于防治疾病、护佑人民健康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汤药、针灸、按摩、火罐、刮痧、药膳、膏药、足浴、功法等手段可以疗疾防病,还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特点,服务于各年龄段的人群,容易被广泛接受和掌握。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中医药文化以中医药理论与技术为核心向社会逐渐推广[8],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

1.1.3 促进身心健康,提高文化自信

《易经·蒙卦》曰“蒙以养正,圣功也”,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2017年,时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校长研讨会上指出,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能帮助青少年提升健康素养,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提升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还有助于增进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9]。加强中医药文化教育,讲授元气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象思维、辨证论治等哲学理论,学习经络腧穴知识,习练呼吸吐纳、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功法,丰富思维,强健体魄,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文化自信。

1.2 内部劣势分析(Weakness)

1.2.1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教师是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的关键力量[10],其数量和质量问题尤为重要,目前的主要困境是教师资源供求关系不平衡[11]。教师应有一定的中医药知识储备和授课能力,熟悉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有兴趣参与其中。中医药院校的教师日常教学科研工作量饱和,无暇长期进驻中小学;中医药院校在读硕、博士研究生的人员流动性较大,不能长期固定;医院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繁重并且缺乏教学经验;而中小学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中医药相关理论知识培训,难以独立授课或组织活动。当前的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全面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基本需要,更无法保证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中小学即使有意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也会因缺少师资无奈放弃。

1.2.2 教材缺少统一规范

目前,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相关教材已相继出版上市,但缺少统一规范和标准。2017年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浙江省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统一教材《中医药与健康》,北京、天津、江苏、江西、甘肃等编写了地区教材,多地中小学也积极开发校本教材[12]。2020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策划出版了《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在10余个地区推广运用[13]。囿于编写人员的专业水平,有的教材主题单一,有的内容浅显,有的难度超出学生认知水平,有的可能因为纳入了比较有争议的内容遭到质疑[14]。

1.2.3 宣传力度尚待加强

由于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被小部分直接或间接参与的中小学教师、医学院校教师和医院医护人员知晓,他们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日常的人员培训、课程设计、活动策划等工作中,容易忽视宣传推广问题。全体师生和家长对校内授课活动的知晓率低,故而参与积极性不高,缺少公益性质的社会活动,学校官网、公众号、报社、电台、新媒体等渠道的宣传频次少、形式单一,都限制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社会影响力。

1.3 外部机遇分析(Opportunity)

1.3.1 国家大力支持,政策环境良好

近年来,为了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文件,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提出了明确要求,营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提出“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以期“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和共同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格局”。2017年《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卫宣传发〔2016〕62号)中提出“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促进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因此,建立贯穿青少年阶段的中医药健康文化教育有利于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地实施。

1.3.2 科技迭代创新,赋予新的活力

科技创新发展为中医药文化传播增添了活力,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以鲜活、灵动的方式传授中医药知识,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医药文化。2020年,北京人大附中建成中医研修教室,设立了“字里藏医”“道地药材”“如法炮制”“节气养生”等体验互动模块,制作编排中医药漫画和动画,开发中医药互动小游戏,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传递医学技术,让中医药文化在校园里生根发芽[15]。

1.3.3 符合社会需要,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的物质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慢性病年轻化、亚健康群体和老龄人口数量呈增长态势,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工作逐渐从学校和家庭的外部保护向学生的内驱保健转变。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从娃娃抓起”,传递健康知识和技能,帮助青少年从小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更好地满足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4 外部威胁分析(Threat)

1.4.1 政府投入不均,成效差异较大

各地政府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投入差别较大。浙江最早在省级层面将《中医药与健康》纳入地方课程,金华兰溪市因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中医药管理局和教育局紧密配合,以兰溪市中医院为主要实施者,课程基本覆盖城区小学并逐步向周边辐射,整体推广效果更佳[16];余姚凤山小学、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等学校,主要依托校内资源开展活动;大部分的学校发放教材给学生自主阅读,在走访中也发现个别未发放教材的现象。北京、上海、天津、甘肃、广西等省市建立了一些试点单位,也取得了一定成效[12]。

1.4.2 缺乏统筹规划,管理体制复杂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地方各级中医药管理局也积极推进。但是,管理权责不同,医学院校、中小学隶属于教育部门,医院隶属于卫健委,如果缺乏统一领导和完善的统筹规划,教育和卫健部门难以同频共振,导致进展缓慢,效果不甚满意。

1.4.3 教育观念阻碍,社会舆论偏见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离不开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支持,成绩和升学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是评价学习成果的主要标准,尤其是初高中生面临不小的升学压力,学校和家庭狠抓主科学习而限制与其他知识的接触。此外,社会舆论的偏见和质疑确实存在,有的人主观认为中医药文化是“糟粕”,坚决反对青少年接触中医;还有的人担心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持反对态度[17]。

2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发展的策略

2.1 SO策略:加强教学资源挖掘,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在哲学思维提升、道德与劳动教育、预防保健与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特色优势,组织力量参与教材教辅的编写,系统挖掘整理适合向中小学生讲授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整合教学资源,开展专题教学研究,建立网络教研平台。利用本地中医药特色资源,开设地方和校本课程,争取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德育、语文、历史、科学、劳动、美术等现有学科体系中,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图1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SWOT分析策略矩阵

2.2 ST策略:加大政府投入,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获取政府部门的政策、资金等支持。各级政府、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提高重视程度,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详尽的实施细则,推进政策的落地。首先,调拨经费支持校园试点,加快建设示范基地,如中医药文化长廊、中草药种植园、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研学体验馆等;其次,设立专项课题,鼓励医学院校、医院、中小学建设教师团队,开展教研活动;然后,建立奖励机制,完善补贴政策,补贴、奖励各环节的参与教师,多措并举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发展。

2.3 WO策略:借助互联网平台,重视宣传扩大社会影响

借助互联网平台,建设专题学习网站、微信公众号,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加强媒体宣传力度,举办受众更广的特色公益社会活动,通过短视频、直播平台推广,以扩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社会影响力。

2.4 WT策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管理体制

建立一支理论扎实、践行中医药文化、教学水平过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做好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前提和保证[18]。动员各级教育和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人及中小学校长这一类“关键少数”,增强他们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认同感。然后,经过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师资培养:第一阶段,开办骨干教师培训班,提高医生、护士、研究生的教学水平和中小学教师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储备。第二阶段,组建校外教师队伍,组织高校教师、医生、护士、研究生以“传、帮、带”的形式集体备课、联合策划活动。第三阶段,维持稳定的授课团队,校内为主校外为辅,鼓励各科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中医药文化模块。定期组织示范课展示、知识竞赛等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以赛促教”“以点带面”扩大对全体教师的影响。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可停留在文字学习与研究的浅层,更应笃行深悟。中国传统文化善于知常达变[19],知“中医药文化”的“常”,达“进校园”的“变”,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相通,坚持古为今用,立足于时代的变化推陈出新,让传统文化深入骨髓,透彻灵魂,从而让青少年焕发出文化自信的光辉,便是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进校园中医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经典彩调进校园
长沙作家进校园鼓励孩子们写出别开生面的好文章
谁远谁近?
舞龙舞狮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