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制度体系建设路径初探
——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2-06-08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靳彤

办公室业务 2022年10期
关键词:馆员规章制度调研

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 靳彤

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数字时代接踵而至,图书馆的功能和职能也在不断发生转变,图书馆越来越成为一个知识中心、信息中心、资源中心。随着图书馆的发展和完善,图书馆在组织结构、管理工作、业务实践等方面都逐渐趋于成熟,在实际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习惯性做法或经验总结,也在一些方面形成了规章制度、工作办法,指导着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制度建设对于图书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促进图书馆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一、高校图书馆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

早在1999年就有学者提出,规章制度建设是图书馆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和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图书馆制度是规范图书馆利益相关者行为的规则,是社会的文化制度安排之一。从图书馆本身出发,图书馆管理制度是图书馆使命、价值、理念、文化等传递的方式和载体,是图书馆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图书馆开展服务和资源配置的逻辑起点。毋庸置疑的是,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是馆员和读者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准则。

柯平教授提出,政策法律是公共图书馆进入法制化标准化的快车道,是公共图书馆事业管理的“三驾马车”之一。那么,与之对应的,政策制度建设对于高校图书馆发展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变革,高校图书馆的制度化建设越来越有必要。高校图书馆的制度建设,应该在符合国家和部门规定的基础上,按照自己学校的办学层次、学校性质、学科特点、学校规模、所在地区等具体因素,制定适合本校的图书馆工作规定和实施细则。高校图书馆的制度建设,应该从实际出发,涵盖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政策法规、综合性制度、行政管理制度、业务工作制度、读者服务规范等。

二、国内高校图书馆制度建设概况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更好地进行制度建设工作,本文选择了5所“双一流”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以及10所财经类高校(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作为调研样本,通过其官方网页的公开信息对其图书馆的制度建设情况展开网络调研。本文的网络调研工作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重点检索,通过图书馆主页的检索框输入“制度”“办法”“流程”“规定”“章程”等检索词,全站检索相关规章制度。第二是全面搜查,逐一点击图书馆主页的各级栏目和类目,人工浏览和识别相关规章制度。通过网页检索保障查准率,人工检索保障查全率,双管齐下,最终保障本次网络调研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调研发现,这15所样本高校图书馆共发布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150余项,平均每所图书馆公开发布规章制度10项,涵盖了图书馆制度建设的主要方面。本文根据这些制度的适用对象,将其分为内部管理制度和对外工作制度两个大的方面。内部管理制度又分为组织运行制度、人员管理制度以及其他保障制度。对外工作制度包括馆舍使用规定、资源使用规定、服务工作办法、读者管理规范、读者行为规范等。最后依据调研结果,细化每一个制度类目下的具体制度,包括章程、条例、办法、方法、规定、流程、细则、通知等各种类型的制度。总体来看,本次调研的高校图书馆大都比较重视图书馆的制度建设,公开发布了多项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在图书馆管理和读者服务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部分图书馆存在制度分布不集中、较零散的问题,还有一些制度放置的位置较隐蔽,不便于读者查询,这些问题都不利于读者了解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最终可能会导致制度的执行力和效用度下降。

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制度体系建设探索

(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制度建设现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下文称为“我馆”)始建于1958年,馆藏资源种类多样、内容丰富,面向全校读者提供全面、便捷的服务。我馆对制度建设工作较为重视,从日常管理工作和常规业务出发,制订或修订相关规程、办法和细则,并于2010年整合编印了《图书馆管理与业务工作规范》制度手册。在此之后,随着图书馆职能和服务的优化,基于强化管理和规范工作的需要,我馆又发布了多项管理规定、工作办法和实施细则等。整体来看,经过10多年的积累,我馆已经形成了多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为今后的制度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仍存在几点不足。第一,部分制度发布年头较长,内容稍显陈旧。目前,我馆的一些制度还停留在2010年发布的制度手册中,部分内容与新时期图书馆的职能和功能内涵不匹配,需要进行修订或删减。第二,2010年制度手册印发之后,图书馆及各部门发布了很多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散落于各部门、各工作小组手中。这种情况下,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效率大大降低。通常,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的受众是全体馆员或者全体读者,处于散落状态的制度不利于宣传利用,也不便于读者和馆员查阅,最终可能造成制度的约束力下降。第三,少数方面仍存在制度缺口。图书馆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不断尝试新业务和新工作,一些方面的工作已经趋于成熟,但尚未形成工作制度,有待补充完善到制度体系中。

(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制度体系建设探索。总的来说,我馆制度体系建设由馆长牵头并指导,以骨干馆员为班底成立制度建设团队,结合学校和图书馆特色,从图书馆实际工作出发,旨在形成较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从而促进图书馆工作的规范化,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第一,成立制度建设团队。由馆长带头,召集办公室、各部门主任、各业务骨干以及年轻馆员成立制度建设团队,打破部门壁垒,在馆长的领导下开展制度建设工作。同时,在制度建设团队中又形成了一个核心课题组,成为起草、修订各项制度的主力军,配合各部门、各重点业务工作岗位共同完成工作制度的起草和修订。第二,开展制度建设调研。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课题组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十余所高校图书馆作为调研样本。一方面,通过网络调研了解各馆制度建设的概况;另一方面,通过实地调研交流了解对方的制度建设经验。调研情况和结果已在前文中介绍过,此处不再赘述。第三,整合我馆已有的规章制度。将制度手册中的规章制度以及散落在各部门、各馆员手中的制度集中起来,梳理形成我馆已有规章制度目录表,并注明发布时间。第四,完成制度体系设计。基于其他图书馆制度建设的经验以及我馆制度建设的基础,结合我馆和学校特色,从管理和业务工作角度出发,制定我馆制度体系建设目录。并与我馆已有制度成果相对照,查漏补缺,明确我馆的制度建设需在哪些方面建立新制度或更新旧制度。最后,完成制度起草和发布。基于制度建设目录,由馆领导统筹安排,根据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归口,将不同的制度建设计划下发给各部门或馆员,明确制度建设责任,由责任人督促完成规章制度的起草。各项制度成稿后,经馆领导、馆务会讨论,在全馆范围内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最终确认定稿,公开发布。

四、结语

制度建设是图书馆的顶层设计,是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的基础,既关系到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又影响着图书馆的具体工作。制度建设是一项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工作,好的制度建设需要历任馆领导带领全体馆员共同努力。制度建设应该在馆领导层面引起重视。一来,制度建设的完成需要馆领导的牵头和指导,提高制度建设的效率。二来,规章制度的实施需要馆领导的推动和监督。规章制度的价值不能只停留在文字层面,更应该体现在实践工作中,不然形同虚设,白费力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经过实践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制度建设路径,即在馆领导的领导下,召集骨干队伍形成制度建设团队,经过调研,结合实践,形成图书馆制度建设体系,查漏补缺,逐步完成各项制度的制订和修订,促进图书馆制度体系建设有序开展。

猜你喜欢

馆员规章制度调研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劳动规章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墙化”更需“强化”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
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素质构建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