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利价值的高校专利分级分类管理模式初探

2022-06-08北京工业大学冯爱玲

办公室业务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专利申请专利价值

文/北京工业大学 冯爱玲

一、问题与挑战:高校专利管理现状

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是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2016年,美国195所大学通过专利许可获得的直接收入约为30亿美元。中国高校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稳居全球第一,在世界前100位专利申请人中占据14席,远超世界500强公司和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2020年,中国高校申请专利的总数为321664项,授权专利为116923项,专利转化率年平均值仅为3.8%左右,远低于2020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34.7%的行业水平,意味着高校有96.2%的专利为沉睡专利、低价值或无价值专利。作为中国高校领头羊的清华大学专利申请量和有效专利量远超MIT、加州理工、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大学的专利总和,但清华大学的科技贡献度在全球排名600名左右。国内高校的18万件专利获取经济效益远低于辉瑞公司一件专利产出的经济效益。

当前中国高校专利呈现出严重的“四高四低”问题:研发经费投入、专利产出数量、专利维护费用、专利失效率高;专利运营管理水平、成果转化率、转化收益、专业化运营水平低。高校的课题立项和科学研究重参考文献资料轻市场需求;大部分专利申请是为了完成项目任务和考核指标,造成大量低价值甚至无价值垃圾专利;现行科研评价政策导向体系重数量轻质量、重学术价值轻市场价值;粗放的科研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缺乏复合型专利管理人才等原因。中国高校专利问题与挑战并存,如何加强专利运营和转化,盘活创新资源,将专利数量优势转化为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助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专利价值优势,成为中国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和难题。

二、破解与出路:要基于专利价值分级分类管理

有学者认为,中美高校专利产出量和产业化量差异巨大,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是否开展了专利申请前评估。美国大学发明首先由TTO的技术经理人(Technology Manager)评估后决定是否申请专利,故专利申请数量会比发明披露数量少得多。要破解当前高校专利管理 “四高四低”问题,在专利价值分类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分级分类管理模式,对于提升专利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对专利实施全生命周期动态化管理、提升高校专利运营效率、促进专利转移转化、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专利价值影响因素众多,具有时效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目前尚未有准确的统一定义,有经济学意义上的狭义专利价值和包含法律、技术、经济价值三要素的广义专利价值两种内涵理解。

目前就专利价值评估和分级分类管理,国内外已经有不少研究成果,李小娟等提出基于专利价值分析体系的专利分级分类管理方法,结合专利生命周期,对处于不同阶段的专利价值进行分析,确定专利级别,并根据不同的级别采取不同的管理和处置措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国技术交易所建立了基于技术、法律、市场三个要素18个评价指标的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包括法律价值度(7个指标:稳定性、不可规避性、依赖性、专利侵权可判定性、有效性、多国申请和专利许可状态),技术价值度(6个指标:先进性、行业发展趋势、适用范围、配套技术依存度、可替代性、成熟度),经济价值度(5个指标:市场应用情况、市场规模前景、市场占有率、竞争情况、政策适应性)。大多数学者基于上述三要素对专利价值影响因素进行了细分补充和完善。而专利价值的评价方法包括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实物期权法等经济学方法和综合评价法。

这些专利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提出了明确的指标、模型及操作评价范例,但专业度高、操作难度大,尤其高校科研管理资源短缺、针对全部大量专利进行评估成本较高,需要根据高校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采用科学简便可操作性强的专利价值评价方式,实行专利动态分级分类管理,并不断修正优化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管理模式,建立符合高校自身需求的专利价值分级分类管理模式。

三、高校专利分级分类管理模式构建

(一)深化科研分类评价体制机制改革,调整专利绩效考核、利益分配政策导向和激励措施。要强化专利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高水平管理能力建设,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用好科研评价这个“指挥棒”。重视奖励支持专利运用转化和高价值专利,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将专利转化数量或转化率融入项目立项、结题、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评审体系中,引入专利市场绩效考核指标,不再支持专利申请费和授权维持费,对产业化的专利奖励相关费用,通过政策导向筛选掉大量为了完成科研指标或项目要求而申请的低价值专利,实现资源自动优化配置,以市场需求带动专利创造、管理和运用,推进专利转化。暨南大学2018~2020年有76项专利成果转让和超800项技术推广应用于企业,合同额近20亿元,通过知识产权转让、实施许可、作价投资等多元转化方式,一批重大项目实现了边研究、边开发、边应用、边转化、边推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实施专利价值分级分类管理。

(二)基于专利价值分析实施专利分级分类的全过程管理。盘活存量专利,对已授权有效专利,由专利管理人员在专业评价机构指导下参考现有专利分析工具,协调技术领域专家按照技术方向集中评审,根据分级分类管理。对于新专利申请,建立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而且采用简便可操作性强的方式,在申请前、申请中、授权后三阶段进行动态评审分级。在申请前组织发明人提交《发明人自评表》;申请中由专利管理人员和学校知识产权信息中心提交《审核评价表》;授权后由技术、评估、企业等领域内专家或第三方评价机构结合当前技术趋势和市场情况进行评价,提交《专家评审表》;最后根据专利法律状态、专利交易数据等调整指标设置和专利等级,由此实施相应的资源优化配置、专利布局或转移转化,进行相应的专利分级分类管理,实现个性化服务。

(三)围绕高校优势技术领域,构建高价值专利培育体系。组织技术专家、法律专家、发明人、市场等主体分别基于技术、市场、法律多个角度建立适合高校的科学评价体系,实时进行动态修正和评价,识别和培育高价值专利。针对高校优势技术领域进行专利技术分析、专利技术导航、高端专利挖掘、专利策略布局、专利分析评议等工作,打造一批高价值专利组合,进而构建高价值专利培育管理体系,助力高价值专利的培育与高校知识产权价值的实现。

(四)加快培育高校复合型专利管理人才。专利分级管理需要精通理工科技术、法律、经济、管理等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人才,高校应完善专利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对专利创新性、市场应用性等专利价值的实质内容审查,通过多种形式推动高校创新资源与市场、产业对接,打通理论研究、应用开发、中试验证、产业化的成果转化链条,强化创新项目与企业需求、科技与产业和资本的对接。引进或培训专利代理人、律师、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专业人员等具有理工学科背景、法律和商务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或聘请兼职管理指导,强化专利分级分类管理。

猜你喜欢

专利申请专利价值
日经AI专利申请排行榜:中国AI专利申请超美国
2018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申请量统计表(1月)
2017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申请量统计表(12月)
韩国AI内容专利申请数5年激增10倍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