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教学策略

2022-06-08胥正芬

陕西教育·教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智障游戏生活

胥正芬

智障学生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逐步成为整个社会的关注焦点,尤其是即将面临着投入社会生活严峻考验的特殊教育学校职高阶段的学生。在这一阶段,我们应将教育重心慢慢向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层面过渡和转移,使学生步入社会以后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生活。基于这一点,教师应当着重以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自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应急处理能力等为切入点,帮助这一阶段的学生提升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一、布置生活任务,记录日常生活

与智力正常的学生相比,智障学生不仅智力发育迟缓,而且个人行为能力、行动能力也较为迟滞。虽然在中小学阶段经过了系统的康复训练,在生活自理方面有了很大起色,但是他们仍然对社会生活不甚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当采取深入调研以及布置生活任务的方法,提前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以及时获取家长的监督反馈信息。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家长可以每天利用智能手机等数码拍摄工具将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以短视频的方式反馈给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家校共育的健康成长环境。

另外,教师在布置生活任务时,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每一名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自理能力,合理设置任务内容,尽量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为了避免出现应付了事的现象,教师应当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强调小视频的录制需要真实还原学生完成任务的全过程,哪怕学生做得不到位,甚至无法完成任务,也需要将反馈信息及时传递给教师。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反馈结果科学制订一套满足学生自身需求的教育教学计划,让学生能够真正受益。

以“菜市场砍价任务”为例,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很少给孩子创造一个独自到菜场买菜砍价的机会。家长可以借助教师提供的这一机会,负责监督孩子的买菜砍价全过程。如果孩子与卖菜的商贩出现沟通障碍或者发生矛盾误会,家长应当及时上前予以化解,让孩子产生深刻印象。同时,这个过程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还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并及时予以改正。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有更多机会去接触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能够有更多时间去进行独立思考。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逐渐适应当下的生活节奏,而且主观行为意识也将慢慢变得理智和成熟。

二、角色扮演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目前,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已经成为智障学校的基本教学目标。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不断对现有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旨在通过灵活变通的方式,使学生能够适应教学过程,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与社会生活。其中,角色扮演游戏便是一种集趣味性与教育性于一体的高效教学方法,通过赋予每一名学生一个特殊的生活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将这一角色所从事的工作、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以情境演绎的形式展现出来,进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基本生活技能。

以“快递员”这一生活角色为例,由于职高阶段的智障学生已经对“网购”这一时下流行元素以及“快递员”这一角色有所接触和了解,因此在设置这一角色游戏时,教师可以直接设置一个快递员与顾客的对话交流场景,并全程监督学生的对话交流方式是否符合快递员的身份,交流内容是否与设置的游戏主题相关联。比如,教师首先选择两名学生代表到讲台上,学生甲扮演快递员的角色,学生乙扮演顾客的角色,设置的游戏场景是:顾客要给远方的亲属邮寄一双鞋子,之前通过电话沟通的方式,要求快递员上门取货,当快递员与顾客见面后,两个人应该如何进行交流。当学生对游戏场景有所了解之后,应当快速进入到表演角色当中。比如,顾客:“您好,我现在有一双鞋子要邮寄到我的亲属那里,邮寄费需要多少钱?”快递员:“您好,我们的快递公司是按重量计算邮寄费用的,如果超重的话,要加收超重费。”顾客:“好的,那您就按照这双鞋子的实际重量计算费用吧。”快递员:“好的,这是您的邮寄单据,请保管好,如果想了解您邮寄的物品是否已经到达目的地,您只需要输入快递单号就可查询物品邮寄的详细信息。”顾客:“好的,谢谢。”通过这种交流,既可以让学生对快递行业加深了解,又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消除学生与陌生人交流的恐惧感,对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建立激励机制,增强自觉意识

适当的激励与鼓励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常常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尤其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如果在日常生活与学习当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切身感受,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态度置若罔闻、不理不睬,学生就会逐渐衍生出一种叛逆心理,甚至表现出一些极端行为。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智障学生群体的特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对生活上有长进、学习上有进步、个人行为上有转变的学生,应当适当地给予物质或者精神奖励,哪怕是一句不经意的赞许或表扬,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与自立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回家后帮助自己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然后利用智能手机将这些劳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专门设立一个“感恩父母”的专栏,将表现优秀的学生树立为全班的榜样,供其他学生学习。也可以设置一个“个人行为优秀奖”,教师结合学生在校期间的个人表现,通过在学生中间获取的相关信息,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

四、开展团队活动,增强责任意识

智障学生作为社會的一分子,也充分享有体验社会生活的权利。但是,相比于智力正常的学生,智障学生本身的自我调控能力相对较差,甚至有时难以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因此在社会生活中极易受到排斥,或者遭受冷遇。这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对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也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及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并让他们在集体生活中树立一种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基于这一理念,教师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团队合作的小游戏,在丰富学生日常生活内容的前提下,为学生早日适应社会生活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以“爱的传递”游戏为例,该游戏的规则是:教师事先将学生划分为3-5个游戏合作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围成一圈,双手在身體前面围成一个环,用手臂传递排球,不得用手触碰排球。如果中途传递失败,应当重新开始,用时最短的小组为获胜小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排球在传递中掉落,整个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受到相应的处罚。这个团队合作游戏一方面考验学生的个人反应能力,另一方面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游戏当中,学生不仅享受到了游戏的乐趣,而且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因此,对性格比较内向的智障学生来说,这是改变性格、快速适应生活的一条有效路径。

五、联系现实生活,创设真实情境

智障学生不仅要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能够生存和正常生活,而且在社会大环境当中也应当具备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进而能够与智力正常的学生一样,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教师应将生活化元素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中,并通过创设真实生活情境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实生活中更多的规则、规范以及法律常识。

以“守法与普法宣传”活动为例,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智障学生法律观念淡薄,甚至有些学生不知道做哪些事情违法、做哪些事情不违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在学生中间开展一个普法宣传活动,或者带领学生来到大街小巷中向过往的行人宣传遵法守法的重要性。比如,每年的12月4日为“全国法制宣传日”,这一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社区、城市广场,让他们主动与过往的行人交流,将自己的法律知识分享给别人。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沟通交流范围。在与他人进行沟通时,学生的自信也得到增强,这为日后步入社会以及适应社会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多听、多看一些关于智障人士的正面报导来端正自己的行为,并将这些具有正能量的案例牢牢地记在心里,把这些典型人物作为自己的人生偶像,积极借鉴和学习这些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

通过采取上述教学方法,智障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哪些基本常识,具备哪些基本技能,保持哪种生活与学习心态,进而在经历长期的磨炼与自我实践之后,真正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始终保持谦和、包容、果敢、公正的心态,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为智障学生快速融入社会大家庭指引正确方向。

作者单位  山东省胶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智障游戏生活
让智障儿童喜爱上美术课
具身体验:培智体育教学的实践
为智障孩子撑起一把青春伞
智障儿童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生活感悟
爆笑游戏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