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时代中职学生培养策略浅探
2022-06-08方堃
方堃
1 1+X证书制度的提出及意义
1.1 1+X证书制度的产生
1+X证书的含义:“1”就是学历证书,学历证书可以整体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X”就是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视作反映毕业生、社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的证件,表明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过程中所必需的综合能力。所以说,1+X就是一本毕业证书加上一本或者多本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2019年2月,国家发布“职教20条”即《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自2019年起,在全国职业院校及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始“1+X证书制度试点”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通过开展试点,进一步发挥学历证书的作用,打好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积极推动职业院校学生一方面获得学历证书,一方面努力获取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就业创业创造加分项,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
1.2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区别
职业技能就是个体应该具备具体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的能力。包括三方面内容,即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一般涵盖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
“X”就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但概念不同、口径不同,它们划分的等级层次也不一样,因此1+X证书制度不是双证书制度的改进,而是放管服政策下的新一代制度设计,是以实践为基础而设计的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制度设计上不一样,引入了企业的竞争管理模式,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2019年12月,国务院会议安排逐步取消水平评价类别技能人员的职业资格,实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评定。技能劳动者的水平评价从政府认定变成社会化等级评定,通过市场和社会检验与认可。这既可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让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的一场革命,也可以很好解除对技能人才发展和推崇工匠精神的限制,推动产业升级及高质量发展。
1.3 1+X证书制度试点的意义
不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而且是深化人才评价模式和培养培训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式。更是探求建设国家资历架构的基本项目。1+X证书制度的试点实行,将提升教师的校企合作与社会活动能力、课程开发与资源整合能力,同时加速教师的知识更新与实践能力提升。
2 1+X证书制度的发展
(1)第一批启动试点的1+X证书包括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别是建筑信息模型(BIM)、物流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Web前端开发、老年照护、智能新能源汽车。
(2)第二批1+X试点证书有10个,分别是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传感网应用开发、失智老年人照护、电子商務数据分析、网店运营推广、特殊焊接技术、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智能财税、母婴护理。
(3)第三批1+X证书制度试点包括城市轨道交通乘务等77个证书。在甘肃省总计97所院校,包括214个证书等级试点,涵盖212个专业,试点参与学生76395人。
(4)第四批1+X证书制度试点包括家庭农场畜禽养殖等355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 1+X证书制度下中职院校学生培养策略
中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大家庭的基础组成部分,通过学历证书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坚实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帮助学生一方面获得学历证书,另一方面获得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就业创业本领,破解结构性就业难题。践行职业院校进行学历教育与培训共举的法定任务,按照长短结合、育训结合、内外结合的方针,面向全体社会劳动者和在校学生组织职业培训。
3.1 中职学生的特点
3.1.1 心理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人群,他们一部分人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有着不同的厌学情绪,而厌学情绪反映在心理层次,则普遍表现为孤傲冷漠,缺乏自信,不求上进等等。与大专、高中这些其它类型的学校相比,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在中等职业学校所面临的情况更为繁杂,中等职业学校所面临的教育要求也更为艰难。
3.1.2 素质特点
一是缺少学习兴趣,二是基础较为薄弱。三是缺乏进取心,目标不明朗。四是学习的自制力差。五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六是学习没有压力,不努力。
3.2 1+X证书制度下中职院校学生培养策略
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素养特点,需要在1+X证书制度试点过程中,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探索设计适合文化基础薄弱、自控能力差的中职学生的技能训练模式,帮助他们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2.1 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的总体设计
(1)确立工作目标。
提升人才培育和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提高劳动者培养的质量,拓宽劳动者创业就业能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推动评价模式和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引领和创新评价模式和培养培训模式,通过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深层次履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法定职责,开展高质量社会培训。
(2)制定工作原则。
将1+X证书制度实施作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水平的系统工程来抓,与落实职教改革20条、职业院校双高建设同步推进,与“三教”改革融合开展。一是科学谋划,统筹管理。二是加强学习,更新理念。三是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四是完善总结,示范引领。
(3)细化工作内容。
一方面要与培训评价组织对接,掌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另一方面要组织教师团队培训,将试点工作水平提上去。第三要细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四是深化教材、教法改革。五是开展校企合作,促进标准应用和推广。六是多措并举,建好用好实训基地。七是创新教学管理方法和模式,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2AD725AC-5264-48B3-B970-5F738729A727
3.2.2 主要工作
3.2.2.1 强化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
(1)学校成立校长领衔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资金投入(培训费、考试费等)和资源配置(实训室等)。
(2)教育教学部门组建项目实施团队和管理服务团队。
项目实施团队:将每一个证书作为一个项目推动实施,牵头专业带头人(专业组长)担任项目负责人,由全部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组成团队,承担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研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搜集相关资讯,获取相关资料;二是参加培训评价组织会议并考取相关证书;三是结合证书主要内容开发课程模块,并编写活页式教材等学习材料;四是落实证书培训和考核任务。
管理服务团队:学校成立以教务主任为负责人的管理服务团队,为项目实施提供服务和保障,承担3项具体工作:一是组织开展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二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创设条件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加入教师团队;三是组织专家力量,对照证书要求分析实验实训现状,论证实训考核条件建设方案,提供教学条件保障。
3.2.2.2 加强政策学习,参加技能培训,提升业务水平。
(1)政策学习、集中研讨
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与1+X证书制度有关的11条内容和相关指标要求等。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及《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2)技能培训
支持教师外出参加1+X证书相关的政策解读会议、证书说明会议、技能培训会议,并要求回校后开展二次培训,有效提升教师的技术技能水平。
3.2.2.3 探索书证融通的实施路径。
(1)理顺现有课程体系。
专业(群)负责人组织开展调研。一是对产业转型升级对未来技术技能人才类型、数量需求进行预测;二是对毕业生就业企业、就业岗位需求等情况进行全面调研;三是对今后规划发展、双高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解,并对学校师资、实践教学条件情况进行摸底。
确定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及目标分解。基于调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参考教育部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关指导意见,制定包括X证书规范要求的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并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解为5-7条具有可实施性、可测评性的细化目标。
确定专业毕业要求及指标点。按成果导向的原则列出13条左右的专业毕业要求,每条分解为3-5个指标点,使毕业要求具备可操作性与可测量性,编制毕业要求支持专业培养目标完成的项目表。
健全专业课程体系。把毕业要求分项细则作为课程的主要掌握目的,每个分项细则有3門以上的课程予以支撑,确保毕业要求能够有效实现。
(2)进行书证融通设计。
一是诊断专业课程体系,策划设计1+X证书的课程框架,二是确定书证融通的模式与等级;三是确定书证融通的手段(强化、补充、拓展),确定每门课程、每个课程单元的融通方法;四是根据书证融通设计成果重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形成教学的基本遵循和规范。
其中,确定书证融通的手段,具体为“强化”:对于专业确定的核心职业能力对应的证书,在中层分立的部分引入X证书的中级、高级标准,精选8学分、100个学时左右的内容予以强化,融入核心课程中,并在底层共享平台中加入基础性知识与技术,提高关键劳动场景中具体工作要求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技术。
“完善”:既是以X为手段,对1里面的行业和企业新工艺、新技术、新要求、新规范等进行及时补充。也是对不同专业学生获得毕业证所需技能中有关于企业的基础市场发展、成本管理、客户管理和服务等企业关心的核心职业能力要点进行补充训练和学习,有力完成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学生培养能力与企业相关工作岗位要求的精确、精准对接。
“拓展”:对于专业确定的通用能力或方法能力,在顶层互选的部分引入X证书的初级标准,拓展其工具属性,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未来就业方向自主选择。
确定每门课程、每个课程单元的融通方法,具体为:“不修改”:所开设课程中的技能点和知识点能够基本覆盖X证书中的学习项目,对课程不需要进行修改。
“升级内容”:在已开设课程中,现有的知识要素和技能要素大体与X证书要求的相同,只是因为X证书标准较高或者倾向不一样、职业的特殊性等情况,必需将课程的有关技能、知识等进行升级处理,并在学习成果测评和实际教学过程进行落实。
“补充内容”:已开设课程里的技能点和知识点没有包括X证书中的要求,有必要对课程进行完善、补充。
“技能迁移”:已开设课程中的知识要素符合X证书要求,但它的能力、技能目标没有涵盖X证书要求,就要改正课程中的能力、技能目标,还要完善或增加实践教学条件、改革教学实践方法等,通过把知识进行高效的内化训练,转变为符合X证书的能力、技能。
“新开设课程”:毕业证所要求的能力对应的课程如果难以涵盖X证书里面的一些要求,就需要新开始一门甚至多门学科。同时,要将原来专业课程的体系进行修正与完善。
(3)组建分工协作的教师团队。
一是根据课程模块组建教学创新团队。联合区域骨干企业,遴选职业能力强的教师和企业生产管理一线人员组建模块化课程教学团队,研讨模块课程内容设计、学习目标、实践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等。
二是设计确定不同模块课程及其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模块化课程中由不同学科、类别的知识、技能构成的模块课程,通常一名教师难以胜任一门模块化课程中各模块课程的教学任务,需要各学科、类别的专门教师构建分工协作的模块化课程教学团队开展教学工作。
三是针对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课程,在教学方法、模块接口、教师协作、过程评测等方面进行规范设计,并组织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交流研讨,确保教学实施工作取得预期成效。2AD725AC-5264-48B3-B970-5F738729A727
(4)进行教学资源开发。
一是编写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校本教材。“活页笔记+活页教材+工作训练(或应用训练、专业训练)+功能插页”四轮驱动模式编制教材。
二是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基于学习成果导向(OBE)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设计课程教学方案,包括模块学习成果、模块化课程学习成果的具体设计,撰写教案,准备实践教学环境与条件。
(5)教学实施与过程管控。
一是建立教学实施与过程管理方案。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听课和评课等自我诊断与改进活动,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对模块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应用水平和能力等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正、补充和改进。
二是面向学生开展学习成果评测。学业考评包括专业学习成果、模块化课程学习成果、模块课程学习成果的达成与考评。模块化课程学习成果、模块课程学习成果的达成与考评在每个学期,按照微观教学计划规定进行,专业学习成果达成与考评与毕业设计结合进行。
三是学生学业考评与X证书考评。按照X证书培训评价组织的规定组织学生参加考试、测评,专业带头人应统计分析考评结果,对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反馈到其他各个教学环节。
4 1+X证书制度试点的几点思考
4.1 校校、校企合作
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注重区域协同和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实现功能的共享,保证实训设备的利用率。区域内校校合作,实现证书资源的协同共享。
4.2 校内专业的协同发展
一是理念的更新、思想的转变,学校各个层面都充分认识到1+X证书制度的优越性,对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路径。二是对X证书有了深刻的理解,熟悉了工作的要点和基本流程。三是开展了学习内容的对照分析,初步完成培养方案的对接完善。
以证书、专业两条主线进行管理。一是以专业为单位,研究本专业相关的全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按照若干个原则进行优先级排序。二是继续以证书为单位,有证书对应的牵头专业为核心,组织开展育训结合、书证融通的研究与实践,尤其是在专业大类框架下,探索基层共享、中层分立、顶层互选的课程体系框架与X证书的融通关系。
4.3 考核方式的改革
把学历教育相关专业课程考试和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同步评价、统筹安排,达到成绩的认定与互换,用学习成果代替学习过程,获取学分,把职业培训的学习结果与学历教育的学习结果进行积累和转换、认定,给学习者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在国家学分银行的框架结构下,构建学分认定体系。
基金項目:此文章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1+X证书时代中职学生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3024)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吴杰雄.《“1+X”证书制度下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苍梧县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教育观察》,2021年10月.
[2] 蒋洪辉.《探析1+X证书制度下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师》,2021年7月.2AD725AC-5264-48B3-B970-5F738729A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