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传播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2-06-07拜梦娇王亚琼

红河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武术汉语文化

拜梦娇,王亚琼

(云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云南昆明 650091)

汉语国际教育和文化传播的关系密切,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推动下,无论是对外语言教学还是文化传播教学,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相应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后发现,自2013年后,文献的发表数量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那么,这些研究的关注点集中在哪些方面?相关研究是怎样发展的?未来会有怎样的变化?我们还有哪些研究空间?作为我们了解一个研究领域需要面对的基本问题,笔者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可视化技术分析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传播研究的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内容,尝试从更加科学和直观的角度分析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传播的相关研究。

一 分析工具

CiteSpace是在计量学、数据和信息可视化基础上开发的一款软件,利用该软件可以将某个领域的文献量化,进而分析这个领域中不同文献之间的关系,绘制出一系列的图谱,通过图谱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学科演化和发展趋势等。因此,文章利用该软件分析从知网中筛选出的文献,尝试探索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传播研究的现状。

二 数据来源

文章以“汉语国际教育传播”或“对外汉语教学 传播”为主题词在Cnki中检索2001年至2021年的所有期刊,再利用CiteSpace进行筛选和除重,最后对537篇期刊文献进行分析,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

三 汉语国际教育与传播研究现状

(一)主要作者及合作机构分布

了解一个领域的研究情况,可以从研究者入手,因此我们先分析了影响力较高的作者及部分机构的合作情况,绘制成的图谱如图1所示。每个节点代表一个作者或机构,图中共含302个节点(未完全显示),根据节点标签的大小和连线情况可知,目前在汉语国际教育与传播这一研究领域,研究机构集中在北方知名度较高的文科类院校,以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三所学校为核心,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还存在合作关系,南方以厦门大学为主的研究成果产地,围绕这些高校出现了不少在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传播研究中的高产作者,如吴应辉(8篇)、李宝贵(6篇)、王振顶(6篇)、崔希亮(3篇)等。

图1 研究作者及合作机构共现图

进一步分析影响力较高作者后发现,在2008年,吴应辉教授以泰国汉语快速传播模式为研究的切入点,为汉语国际教育的传播寻找可行的方法,同时指出汉语国际教育的传播需要中外的共同投入和支持、需要教师和教材本土化的良好改进、需要重视中小学的汉语教学、还需要关注有需求的国家。在此基础上,吴应辉教授等人在2020年系统地梳理了汉语国际教育在东南亚国家的传播途径后指出,多种传播途径是动态交融的,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还将会出现更多的传播途径。李宝贵[1]等人则是借鉴了俄罗斯对外语言传播的策略,提出语言的传播要依托国家发展战略、重视政策的连续性、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分工合作等建议,还从“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角度对汉语国际教育的传播提出了建议。王振顶教授更多地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汉语国际教育传播,注重跨学科的发展。崔希亮教授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汉语国际教育的文化传播上。

总的来看,高贡献和高影响力作者的关注点从宏观角度出发,各有所重,各机构之间、学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合作现象。

(二)研究热点

除了关注高产作者,我们还从微观角度出发,通过文献的关键词了解目前的研究情况。我们利用CiteSpace提取537篇文章中的关键词,结合关键词的出现频率、中心性绘制了共现图(图2)。共现图中分析了405个关键词(未完全显示),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关键词依次为: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国际传播、文化传播、汉语国际教学、汉语国际推广、对外汉语等。结合各关键词的出现频率和中介中心性等数据,查阅对应的文献后发现,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与传播的研究有以下三个特点:

图2 汉语国际教育与传播研究关键词共现图

1.以经验借鉴为基础

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吸引更多人学习汉语,我们还注重经验的借鉴,如关注汉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泰国、老挝等传播的经验。不少研究都是从小点切入、从小范围入手,作出了总结,给出具体的经验启示。吴应辉和杨吉春[2]等人注意到泰国汉语传播速度较快这一现象,分析泰国汉语学校的数量、学习汉语的人数、孔子学院的建设等情况,指出泰国汉语快速传播有中泰两国的良好合作,有媒体和国民的支持等特点,进一步阐述了对汉语国际教育与传播的启示。周小兵[3]从日本、朝鲜、越南三地汉语传播的情况入手,认为汉语传播和经济、科技、文化关系密切,在汉语国际教育中我们还应该充分考虑对应国家的实际情况,让汉语的传播变得更加有效。也有学者从俄罗斯、斯里兰卡、土耳其等地区的汉语传播入手,提出了不少可借鉴的措施和启示[4-6]。

2.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

在汉语国际教育与传播的研究内容中,比较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如以茶文化为主的中国饮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思想、中医文化、武术文化,还包括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地域文化。

在本次分析的文献中,就有12篇期刊以“茶文化”为主要关键词进行研究,魏薇[7]从宏观上进行研究,认为茶文化有效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并建议研究者们合作构建茶文化传播的新高度、研究的新渠道、交往的新思维、推广的新格局。辛慧[8]从微观上指出在汉语国际教育中针对传统茶文化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该学者还指出在相应的文化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的五个原则:文化差异性原则、科学性与针对性原则、分层性原则、知识性与趣味性原则、实用性与体验性原则。

在中医文化上,有10篇文献研究了中医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传播,刘芳[9]从中医文化词语的特点出发,尝试制定“中医文化词汇等级大纲”,从而进一步探索中医文化词语的翻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汉语教学提供了借鉴。金海蒂[10,11]从中医文化中更为具体的五行文化词、阴阳文化词入手,探索相应的教学方式。

在武术文化上也有12篇文献,虞定海[12]等学者在2011年就开始探索武术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传播模式,并提出融合型段位制、依托型培训、松散型普及这三种传播模式,同年,宋海燕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如武术文化展览、武术文化表演、武术影视鉴赏、武术文化讲座等,还指出汉语国际教育和武术互动发展应该有人才、资源、政策三方面的保证和支持。在丁传伟[13]提出武术国际化推广不足、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要根据是武术国际化后,更多学者关注到了汉语教育和武术传播之间的互动关系。

除了以上特定的一些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研究外,也涌现出了不少基于地域文化的研究,如先秦的齐鲁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有着较高的关注,杜保国[14]等人指出山东的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从而证明了在汉语国际教育中融入齐鲁文化的可行性,黄渊红[15]则阐释了在汉语国际教育中融入齐鲁文化的三个途径。此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地域文化上,学界还较多关注云南文化、陕北文化、鞍山文化等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

可见,在研究内容上,学界更多地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展开研究,不仅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茶文化、武术文化等,还关注到了地方特色文化,从传播途径、传播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原则和建议。

3.以时代发展、政策变化为依托

在所有分析的文献中,约13%的研究是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背景下展开的,李宝贵[16]、李雅[17]等学者都认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为汉语国际教育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张日培[18]、王建勤[19]等学者深入分析在此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与传播的现状后指出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孔子学院的规模可以不断壮大,可以进一步形成更有特色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数量不均、合作机构和承办单位较为单一[20]、学院建设存在结构性矛盾、发展受到目标过文化的约束等问题[21]。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安亚伦[22]等学者建议我们要坚持“引进来”的对策、坚持“走出去”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孔子学院的立法和制度建设、推进汉语国际教育方式的创新,还要积极发挥民办教育机构和企业的作用。

此外,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与传播在实际教学中更加注重课程思政方面的教育,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中的融合。王克萍[23]认为,在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较好地塑造出良好的国家形象,促进中外交流,增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可以通过孔子学院、文化教学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途径传播文化内容。

总的看来,目前在汉语国际教育与传播这一领域有了相当数量的研究者,这些学者有了不少贡献,部分学者在这一领域还有较高的影响力,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大部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紧紧依靠政策的发展和变化,重视经验的借鉴,有效地推动了汉语国际教育与传播研究领域的发展。

四 研究展望

从前文的分析来看,目前的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传播研究的内容丰富,不同学科之间的结合比较多元,但就目前来看,今后的研究还能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在学科结合中,现阶段主要是与经济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结合,关注某个具体文化的经济价值,对文化传播的社会价值关注度不高,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将汉语国际的传播和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结合,形成一个丰富多元的研究体系。其次,目前在汉语国际教育下的文化传播研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不少研究存在重复的现象,还没有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没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理论研究体系,今后的研究还存在继续深入的可能性。

我们在Citespace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文献阅读,对近二十年来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传播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希望本文能帮助相关研究者了解这一领域内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完善研究体系找准研究方向,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武术汉语文化
学汉语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谁远谁近?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