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
2022-06-07侯建成
侯建成
(丹阳市马相伯高级中学, 江苏 镇江 212300)
一、教材解读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一课包括“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两部分内容。“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呈现和阐释地表形态对人口分布、农业生产和运输方式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从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个维度阐释人类活动对地貌发育过程的影响。教材从脍炙人口的“蜀道难”引入教学,通过“四川广元古栈道”的景观图片等直观教学材料、“知识窗”中“宝成铁路穿越秦岭”等具体而生动的典型案例以及“探究农业景观的成因”等问题探究活动,说明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突出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与培育。
二、设计理念
通过对具体真实的地理情境资料的挖掘、探讨,使学生了解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强化区域认知,提升综合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三、教学目标
结合课标要求“1.3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解如下。
(1)区域认知:学生能够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理解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影响的主要表现以及地表形态对人口分布、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掌握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区域认知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目的。
(2)综合思维:能够根据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条件和现状,分类思考和分析区域发展问题及原因,综合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作用,理解人类活动对地貌发育过程的影响,并在探究活动中培养综合思维。
(3)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或其他地理工具,通过案例分析、数据采集、实地调查、访谈等方式方法,比较、归纳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作用,理解人类活动对具体地理区域地貌发育过程的积极影响,并提出可行性对策、措施和建议。
(4)人地协调观:学生能够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了解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特征,正确理解和认识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相互作用关系,理解人类合理改造地表形态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利益共同体的绿色发展理念,强化人地协调发展观。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教学内容是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重点是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难点是理解人类活动对具体地理区域地貌发育过程的积极影响。
五、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图文信息提取、推理和分析能力,可采用地理景观图、遥感影像图等直观教学手段。由于地理实践少,部分学生可能不能理解山区“之”字形公路的弯曲,宜用直观图片展示。
六、教学过程(见表1)
表1 教学过程
(续上表)
(续上表)
(续上表)
(续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