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公学编纂出版之新式中小学地理教科书考述*
2022-06-07王昌善
王昌善
(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重庆 401331)
对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二所官办大学上海南洋公学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大多重在考察其创建历程、学生群体、办学模式和历史意义,也有一定数量的文章探讨了南洋公学出版的教科书在我国近代教科书历程中之地位价值和译书院之翻译出版活动及其译书成就,但对南洋公学自编出版之新式中小学地理教科书鲜有考述。当前中国地理学界因张相文之子张星《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之记载普遍认为《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初等地理教科书》为我国第一套国人自编地理教科书、《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初等地理教科书》二书均为1901年编纂出版、基于张相文《南园丛稿》卷九之《沌谷笔谈》卷一认为“教科书”一词首先出现于《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等主流观念,均值得进一步考证和商榷。本文依托第一手原始文献和相关研究成果,在阐释上海南洋公学自编出版新式教科书意义的基础上,对上海南洋公学出版之新式中小学地理教科书在出版时间、版次、册数、内容、特点和意义等方面展开考述,对当前中国地理学界上述主流观念提出商榷性意见。
一、上海南洋公学自编出版新式教科书的意义
1896年春,晚清官僚洋务派代表人物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成为继北洋大学堂后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二所官办大学。1897年4月,南洋公学师范院正式开学,开中国近代师范学校之先河。1897年11月,南洋公学外院正式开学,外院及公学的高等小学堂成为我国近代第一所官办小学。1897年师范生陈懋治、杜嗣程、沈庆鸿等人①据夏晓虹2009年的研究,《蒙学课本》的作者应该是陈懋治、沈庆鸿,可能还有朱树人,杜嗣程参与编写的可能性不大。在其外院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迫于教学的需要,编纂了供学生使用的教科书《蒙学课本》二编。1901年《蒙学课本》二编经朱树人订正后改名为《新订蒙学课本》三编。学界普遍认为,此乃国人自编的具有近代意义的中小学教科书的始端。[1]《新订蒙学课本》没有按严格的学年、学期(实际上当时中国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制)、学科来编写,也没有图画、现代标点符号和完整的配套教学用书。但它在体裁上模仿了英美教科书,各类课文依其内容、形式的不同,错综排列;在选材上贴近社会与生活,刻意符合儿童心理,取通俗常见物名,文字浅显易懂;在编排上由浅入深,十分注重条理性;每课之末还设有思考题,或问本课大意,或问余义,授课后当令学生掩卷口答。因而,南洋公学自编出版之新式教科书走在了清末各新式学堂国人自编教科书的前列,成为了清末各新式学堂自编教科书的成功典范,被誉为我国第一批由国人自编的具有近代意义的中小学教科书,开启了我国教科书近代化的历程。
二、上海南洋公学出版张相文编纂新式中小学地理教科书之考述
南洋公学自编出版之新式中小学地理教科书的代表作首推我国近代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在1901~1902年编纂的《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初等地理教科书》和译述的《小学地理教授法》。[2]
1.《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之考述
该教科书作者张相文(1866~1933年),字蔚西,号沌谷,江苏泗阳县人。南洋公学外院因人数逐渐减少形同虚设,遂于1899年3月将外院改称外班,分外班甲乙、留学甲乙(低年级班次,并非为留学而作预备)四个班。[3]1899年秋,张相文入上海南洋公学充师范生兼教外班留学班国文、地理等课程,并先后跟从校中日籍教师栗林孝太郎和藤田丰八学习日文。1900年所教外班留学班升外班乙班,张相文亦改教外班乙班,所教课程为国文选读。1901年他将自己在南洋公学地理学课程讲稿加以整理,并参照外国地理教科书资料,编纂出版《初等地理教科书》《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①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交通大学纪事 (1896-2005)》(上卷)认为,张相文1901年只编纂成《初等地理教科书》二册,由南洋公学出版;次年才编纂成《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共四册,由上海兰陵社发行。该套教科书在张相文之子张星所编的《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中被誉为中国有地理教科书之矢。[4]《初等地理教科书》《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多次印刷,[5]销量达200万册,海内谈地理者无不知之。[6]当前中国地理学界普遍认为此套教科书为我国第一套地理教科书的主流说法即源于此。中华民国教育部编撰、开明书店1934年出版的《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戊编《教育杂录》第三“教科书之发刊概况”一文中记载,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成立,有张相文编《本国初中地理教科书》二种。[7]1897年张相文究竟有没有编纂《本国初中地理教科书》,如果编纂了《本国初中地理教科书》,它与1901年版《初等地理教科书》《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之间有无关系、有何关系仍有待发掘史料作进一步考证。尽管张相文早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因经常阅读地图以了解战局,痛惜战后清廷将宝岛台湾割给日本,开始关心地理。但据《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记载,1897年张相文还授徒于常州沈子均之家塾。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爆发,授徒于其师苏州长洲县令汪瑶庭署中,从汪处得美传教士赠阅郑兆桐译绘的《世界地图》一册,眼界大开。从此才引起他研究世界地理的兴趣,遂购置了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印书馆出版的《地理备说》等西学地理学译著,[8]开始对中国传统的舆地学感到厌倦,把从事西学地理学的教学、研究与著述作为自己终身的专业。张相文1899年秋进入思想相对活跃的上海南洋公学师范院深造,兼教“初小”程度的外班留学班地理、国文等课程。到1903年张相文从南洋公学师范院毕业,张相文也没有在“中学”程度的中院授过地理课程。因此张相文编撰的地理教科书初版时间非1897年。[9]
《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南洋公学初版,[10]其名为“中等”,实为“高小”。[11]全书初版、增订版、三版分上、中、下三卷,三版改良、四版改良、五版改良和六版改良本分四卷。上卷前半部分为世界概论知识,主要包括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四季、昼夜、经纬线、五带、生物、风、雨、五大洲、五大洋、民品、民种、语言、文字、宗教、政体、亚洲位置及境界、亚洲海湾、亚洲地势、亚洲大水和亚洲诸国位置等知识。[12]中卷为中国基本地理情况,分10章,依次为山脉、河流、湖泽、沿海、边防、关塞、驿路、电线、铁路与航路,叙述的虽是全国地理,但均重点选择。如山脉只叙述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与阿尔泰山四条。下卷系中国分区地理,共27章,除最后2章是讲土司与户口外,其余25章分行省等描述其区划、都会及物产,只有直隶省多讲了京师。林培英认为,《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主要具有如下特点:(1)在内容取材上,以中国传统地理学舆地式或地志式的内容为主,但强调厚今薄古、古为今用。在《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凡例”中,张相文指出:“中国地诸书多偏于考古而略于知今,州郡沿革,形势变迁,非不然具备,然足以供读史者考古之资,而实不适于用。”所以编一套课本“以知今为本”。但教科书中也出现了古代地名等地理知识,他进一步解释:“教科之书,本无取于考古,而如江苏称吴,浙江称越之类,官私文牍,往往沿用,故是编于各省一一标明,亦以便于知今而已,非以考古也。”[13](2)在内容结构上,采用“总论—分区”结构。先总叙世界概论知识与中国地理概况,然后分行省等叙述其区划、都会及物产。(3)在编写体例上,率先使用“卷—章—课”的体例,开我国近代地理教科书分课编写之先河。如下卷系中国分区地理,每个省、区各自独立成一章,分章描述该省或区的区划、都会及物产;每章下未分节但分课描述,每章的课数不等,各章之间的课数也不等。[14](4)在图像系统上,没有地图,但开始出现少幅景物素描图。该教科书与《初等地理教科书》的区别在于后者开始把图画与地理名词结合起来,前者主要以文字为主。[15]即便如此,该教科书还是有别于传统的考据家所讲之地理学与当时流行的“问答之书”“歌括之篇”此类枯燥乏味的记诵教材。此外,还配以教授法一卷。①有待史料考证。笔者认为应是张相文1902年译述出版的《小学地理教授法》。
《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出版后,[16]光绪二十八年一月三十日(1902年3月9日)《新闻报》第0004 版中的“南洋公学新书告白”对该书作了如下介绍:“桃源张君蔚西编纂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计分上中下三卷,是书杂取中外名人著作,撮其精要,分门别类,繁简适宜。首列地球大势,次及中国疆宇山川教宗民族农工商业物产铁路电线户口且插入图画,朗若眉须,诚幼学之津梁,训蒙之善本也。另附地图一卷,不日亦可出书。”[17]光绪二十八年张相文对其进行了增订,同年五月②王有朋主编《中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总目》认为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三月—五月。南洋公学石印出版了南洋公学编译本《增订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第一至三册(见图1)。[18]光绪二十八年六月初四日(1902年7月8日)《新闻报》第0004 版中的“南洋公学增订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对该书增订作了如下介绍:“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桃源张蔚西译纂,杂取中外名人著作,撮其精要,取便课程,久已风行四方,为学堂所必需推,原书仓猝校磬未工,兹复重加改订,误者正之,缺者补之,纸张洁白,图绘精工,尤有目者所共赏也。”[19]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五月第二次印行。《增订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三册,分上、中、下三卷,分别为32、32、43页,32开线装,[20]附图一卷。《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被京师大学堂列入1903年刊行的《暂定各学堂应用书目》,作为各学堂中外舆地课程应用书目。光绪二十九年六月南洋公学出版了《三版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光绪二十九年八月二十八日(1903年10月18日)《新闻报》第0004 版中的“南洋公学新书出版”对该版作了如下介绍:“桃源张相文编纂,是编杂以中外名人著作提要而成,诸凡通商渚埠出口货物以及电线铁道之已成未成及户口疆域宗教物产气候都会制造贸易皆译载焉,此书销行至万余部之多,各处学堂均奉为善本。兹已印钉竣工,绘以精细图式,分上中下三本。”[21]光绪三十年一月十四日(1904年2月29日)《新闻报》第0004 版中的“南阳公学三版改良中等地理教科书”对《三版改良中等地理教科书》作了如下介绍:“此书为各学堂教科必需,销行至数万部之多,现惠加增订,加多一倍,分订四本,用上等洁白连史纸印。”[22]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二月南洋公学归商部接管改名为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后,[23]上海兰陵社同年四月发行《四版改良中等地理教科书》,同年九月发行《五版改良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见图2)。③王有朋主编《中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总目》认为该书第一、第三—第四册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出第五版。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初三日(1908年9月27日)《新闻报》第0005 版中的“学界书业诸公请鉴”指出:“南洋公学出版各种教科新书发行今特归与文明书局为发行所,以中国图书公司、科学书局、千顷堂为寄售处。”[24]
图1 《增订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张相文著,下卷,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五月南洋公学第二次印刷
图2 《五版改良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张相文著,卷四,光绪三十一年(1903年)九月上海兰陵社发行
光绪三十四年一月上海文明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国图书公司、广益书局、兰陵社共同发行了《六版改良中等地理教科书》。[25]同样,由于此时我国现代意义的学制并未产生,总体上看该教科书构成现代教科书之基本要素仍然不全可见。因此,张相文编纂南洋公学出版的《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初等地理教科书》和经朱树人订正南洋公学出版的《新订蒙学课本》一样,虽然只是具有近代意义的中小学教科书,但确实是国人自编的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中小学教科书。当前中国地理学界源于《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记载,普遍认为《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初等地理教科书》为我国第一套国人自编地理教科书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戊编《教育杂录》第三“教科书之发刊概况”一文等有关史料所述,从1893年起国人就开始了自编地理教科书的尝试,1893年、1897年先后出版了《地理问答》(王亨通编,1893年美华书馆出版)、[26]《天文地学歌略》(叶翰、叶澜著,1897年周氏刊本)[27]和《地球韵言》(张士瀛编,鄂垣务急书馆1897年出版,[28]小学堂地理读本,分卷1亚洲、卷2南洋岛与欧洲、卷3欧洲和非洲与非岛、卷4澳洲和太平洋岛与美洲美岛四卷,正文为四字一句,间有大段注释。[29]光绪三十一年鸿宝斋书局出版,全二册)。1901年,亦出版了《天文地理歌略》[30](叶澜著,李光明庄版④杨尧主编的《中国近现代中小学地理教育史(上册)》认为是江宁楚江书局出版出版。)与《舆地韵言》(黄芝著,江宁楚江书局版)等。当然,这些教科书都属于内容不分深浅、学习不分年限、更无讲授法,只是在内容上注入一些新知识的传统教材。[31]“舆地”之学痕迹处处皆是,大多采用旧体韵言式或问答式,不合教科书体裁,但亦是国人最早自编地理教科书的尝试,这种“老瓶装新酒”的浅近图书,也让耳目闭塞的普通国民眼前一亮。[32]而且,1897年秋,上海南洋公学师范院开办,被誉为晚清地理三杰之一的张焕纶主师范院时,[33]他就开始编纂小学地理教科书,比张相文所编纂的地理教科书早四年,可能作为讲义未正式出版。[34]同样,基于张相文《南园丛稿》卷九之《沌谷笔谈》卷一,[35]认为“教科书”一词也创始于此,首先出现于《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的说法亦是值得商榷的。《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戊编《教育杂录》第三“教科书之发刊概况”一文中记载,光绪二年(应是光绪三年,即1877年),在华基督教传教士第一届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经议决成立“学校教科书委员会”(School and Textbook Series Committee,中文名为“益智书会”),承担起为教会学校统一编辑出版和选用教科书的任务。教科书之名自是始于我国。[36]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员毕苑认为,“学校教科书委员会”虽然出版了各种作为在华教会学校教科书之用的书籍,但并没有在书名中使用中文“教科书”与英文“Textbook”一词。各书的凡例、编辑大意或序言之类仍有可能使用“教科书”一词,只是由于这部分书籍散轶不可考,无法获得清晰的结论。从实物上看,真正使用“教科书”一词作为书名的教科书文本早于1901年在我国出现,晚清思想家钟天纬曾编有《字义教科书》。钟天纬生于1840年,卒于1900年。也就是说,《字义教科书》的编写时间亦当在1900年之前。[37]
2.《初等地理教科书》之考述
如果说《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名为“中等”实为“高小”的话,那么《初等地理教科书》则名为“初等”实为“初小”。[38]实际上,二者均属小学阶段地理教科书,和张相文1902年译述出版的《小学地理教授法》,构成了一套包括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的小学地理教材。因此,不能望名(教科书名)生义,把《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初等地理教科书》误认为中学程度的地理教科书。从张相文在上海南洋公学从事小学地理课程教学实践逻辑来看,应该是先编纂《初等地理教科书》,再编纂《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与《小学地理教授法》。因此《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初等地理教科书》二书均为1901年编纂出版的说法可能有误,[39]《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可能于1902年编纂出版。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交通大学纪事(1896~2005)》(上卷)持此观点。该书在1901年纪事中记载,该年张相文将地理学课程讲稿加以整理编纂成《初等地理教科书》二册,由南洋公学出版;次年张相文编纂成《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四册,由上海兰陵社出版发行。[40]
学术界对《初等地理教科书》初版时间亦有不同的说法。王有朋主编的《中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总目》记载是“光绪28.1(1902年)初版,光绪28.10第2版,光绪32.5版”。[41]北京图书馆、人民教育出版社图书馆主编的《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中小学教材)》的记载为1902年10月第2版。[42]可见《初等地理教科书》初版、第二版的时间分别是光绪二十八年一月(1902年2月)(见图3)、光绪二十八年十月(1902年11月)。“光绪32.5版”指的是光绪三十二年五月(1906年6~7月)版,广西师范学院图书馆收藏的该书信息“初等地理教科书,南洋公学师范院,清光绪32.5(1906.5,此处有误,应该是1906.6~7)”亦支持上述观点。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交通大学纪事(1896~2005)》(上卷)1902年纪事之记载“本月(11月)南洋公学第二次印刷张相文编辑的《初等地理教科书》上中下三卷”,[43]证实了《中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总目》有关《初等地理教科书》第二版的初版时间。关于其卷数,《中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总目》记载为三卷,[44]但亦有涂光炽、杜瑜、黄以柱等人说二卷。卷数出现如此分歧,可能是版次不同造成的。《初等地理教科书》南洋公学初版可能为二卷,到第二版、光绪三十二年五月(1906年6~7月)版时已为三卷。[45]
图3 《初等地理教科书》(南洋公学师范院编译本),张相文著,卷下,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正月南洋公学第一次石印
林培英指出,1906年版的《初等地理教科书》为单册书,内分三卷,同样由南洋公学印行,但未注明是初版、再版或重印,未见资料提及这两版教科书的关系。1906年版《初等地理教科书》以西方近代地理科学内容为主,与《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以中国传统地理学舆地式或地志式内容为主不同,与1904年《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对初小地理课程内容的规定——基本还属于中国古代传统舆地范围不符。该教科书以讲述地理原理为主,没有具体的区划和地名等事实性地理知识,但尤为注重联系实际,将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融于一炉。该教科书在编写体例上,与《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一样使用“卷—章—课”体例,但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则采用游记的形式,目录只有课的编号,而没有课的主题。这在清末地理教科书中很少见。与《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相比,1906年版《初等地理教科书》拥有更丰富的地理图像,甚至用来替代文字教学常用的地理概念。该书上卷的地理词汇,如指南针、山、陵、林、冈、沙漠、坂、山麓等,其中前11课的地理词汇均只用素描图解释,后来的地理词汇才增加了文字解释。[46]由上述分析可见,1906年版《初等地理教科书》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可能完全颠覆了初版。虽然笔者无法经眼初版《初等地理教科书》,但可以推论,它在内容与形式上很可能与1901年(或1902年)出版的《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相似。
3.《小学地理教授法》之考述
该书由日本富泽直礼著,张相文译述,南洋公学师范院译述本,[47]光绪二十八年十月第二次石印。①北京图书馆、人民教育出版社图书馆主编《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中小学教材)》认为是1902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纪事(1896~2005)》(上卷)1902年纪事记载:“本月南洋公学第二次印刷日本富泽直礼著、张相文译述的《小学地理教授法》。”[48]《小学地理教授法》目录如下:第一章总论,包括(甲)要旨、(乙)与他学科之关系、(丙)教授之基础、(丁)教授之序。第二章方法,包括(甲)本科教授以学校为基础,凡方位广袤地势大小皆是也,学校地理教授之法,方位,距离广袤,制图,余论;(乙)村里地理教授之法包括:道路街衢、户口建造、广袤区划境界、山岳森林、河湖、地质、气候、物产、余论;(丙)郡县以上地理教授之法 地图研究、比较想象、讲解演习;(丁)教授之要领,无偏于分类、关于历史理科者宜讲解、详于近而略于远、关于交通输运者宜详说、关于政事之地理、养成爱国之心、画图法、阅图法、温习法;(戊)教授之具,地图、地理绘及模型、地球仪、图样、教习宜知。[49]至于该书南洋公学初版时间,仍有待史料考证。
三、南洋公学出版的其他中小学地理教科书之考述
据有关文献记载,南洋公学还出版了《蒙学课本》《心算教授法》《图画范本》《习字范本》《求治管见》《便蒙丛编》《天学入门》《白话丛书》《顺直振捐新例》《顺直捐章》《算磅捷诀》《物算笔算教科书》《外国地理书》(续出)《增订第三版和文汉读法》《算学书目提要二百文》《卫生学问答三百文》《物競论》《国家学原理》《绘图中等格致课本》《万国地理教科书》《西必利亚铁路考》《泰西寓言》《泰西说部》《格致读本》《普通初级教科书》《绘图启蒙图课读本》《大本蒙学课本》《普通问答四种》和《掌故时务教科书》等书籍。其中,属于中小学地理教科书者如下。
1.《万国地理教科书》
该书由南洋公学化学教习香山黄君国英编辑,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八月出版上卷,②王有朋主编《中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总目》、熊月之著《晚清新学书目提要》认为该书出版时间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1903年江苏编译官书局出版了学海指针社编同名书籍《小学万国地理教科书》,1904年出版了黄斌《小学万国地理教科书之一》,上海公学排印本。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出齐。[50]当时《新闻报》指出,地理书译者甚众,[51]然而译自和文者必详于日本,译自英文者必详于英国,而于本国地理皆从简略,盖各自教本国地理而略于邻国,是书起亚洲而后欧洲美洲非洲澳洲,于中国为独详。首论地球,次地面诸线次气候次矿物植物动物之配置,次民教及国会,次亚细亚大概之情形,至本州之疆界地势河道城邑以及宗教人种风俗政权矿植动物气候简而不杂,至各地之气候物产以及疆界地势城邑通商口岸宗教风俗概括精详,[52]凡人民政事户口物产风土人情均仙载无遗,[53]洵为教科必要之书,[54]最便初学。[55]
2.《外国地理书》
光绪二十九年九月十六日(1901年10月27日)《新闻报》第0004版中的广告“会文堂书局经售南洋公学师范院编译译书院新出各种书籍”指出,《外国地理书》续出,[56]其它出版情况待考。
3.《理学教科书·普通问答教科书》
4.《五洲地志》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珍藏有一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月由译书院第一次全本出齐之《原富》,其书扉页刊有译书院译印图书广告一则,基本能反映译书院译印图书的全貌。其中,提到《五洲地志》共六册。[57]
5.《亚东贸易地理》
同上,共四册。[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