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的SPOC+BOPPPS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
——以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为例

2022-06-07左卫刚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重难点教学效果微课

李 丰,闫 丹,左卫刚

(山西管理职业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微课主要指“微小的课程”,从时间上说,一般在10分钟以内,以5~8分钟居多;从内容上说,聚焦于某一个知识点,或稍有扩展;从形式上说,有教师出镜讲授、实操录像、PPT讲解录像、动画讲解四种方式。微课产生并推广后,随着人们对专业知识需求的增加和网络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使用人数逐步增多,应用范围和应用领域逐步扩大。

微课在国内由胡铁生第一次提出,他将微课进行了概念界定:微课的设计制作者为教师,载体为教学视频,内容为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讲解或教学环节的展示。微课建设经历了“微资源构成”、“微教学活动”、“微网络课程”三个阶段后[1],有关微课教学设计的研究日趋增多。孟祥增等[2]在基于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的要求下,提出了微课设计与制作的七大流程,为微课的标准化生成提供了规范。陈子超[3]将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从课前学习、课堂活动、考核评价三个层面进行了教学设计,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微课与其他教学模式的结合指明了方向。刘勇[4]根据商务英语实训课程中“倡导个性化”“任务明确”“情境逼真”的特点,基于认知语言学对微课教学模式进行了构建,使微课的应用更加实践化、多元化。

微课与其他教学模式相结合,能够让教师在处理特定教学内容时手段更加多样,教学效果更加理想,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以“SPOC+BOPPPS”教学模式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以微课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载体,探索构建了基于微课的“SPOC+BOPPPS”教学模式,在高职“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中进行了应用实践,并通过问卷调查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该模式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一、基于微课的“SP〇C+B〇PPPS”教学模式构建

SPOC是指小规模私有化在线课程,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福克斯教授提出并开始使用,在国内由清华大学于2013年引入,主要有三方面特点:一是对听课学生有准入要求,必须在具备一定前置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才允许加入;二是对听课人数有限制要求,为方便教学管理和师生互动,一般为30人左右的小班;三是对授课方式有在线要求,课程必须以线上教学为主,可以组织有限的线下互动交流。

BOPPPS教学模型最初由ISW(加拿大教师技能培训工作坊)根据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对教师的资格认证所创建,经完善后在教学领域得到逐步推广。该模型根据人的注意力一般维持15分钟左右的生物学规律,将90分钟的2课时教学内容精确设计为6个15分钟左右的小部分,再将这6个部分通过主线贯穿有机结合起来。这6个部分分别为:Bridge-in(联系前后知识点的课堂导入)、Objective(教学目标及重难点)、Pre-assessment(了解学生知识现状的课前预评估)、Participatory Learning(互动参与形式进行学习)、Post-assessment(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教后了解)、Summary(完成后的总结)。

基于微课的“SPOC+BOPPPS”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在教学内容上,一节课以一个5—8分钟的微课为主,辅以背景介绍短视频、拓展材料、图片、作业、小实训步骤演示等相关教学资源;在教学对象上,以同年级同专业同班学生30名左右为宜;在教学课程上,注重先行后续课程的设置,以专业相关背景知识为准入条件;在教学手段上,采取SPOC模式,进行线上线下、课前课中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上,将每节课分为15分钟左右的BOPPPS六个部分[5]。具体内容见图1:

图1 基于微课的“SP〇C+B〇PPPS”教学模式

二、基于微课的“SP〇C+B〇PPPS”教学模式实现

基于微课的“SPOC+BOPPPS”教学模式构建完成后,为测试该模式教学效果,发现该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方便之后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第二学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Python程序设计”中选取“‘十四五’规划词云绘制”这一小节内容进行模式试运行。具体实践过程按照时间顺序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一)课程准备阶段

课程准备从上课前半个月开始进行,准备内容主要有:收集相关素材、设计微课教学、制作PPT、录制微课并进行后期制作。

一是收集素材,主要有《“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文件内容、文件出台的背景视频、教学用到的各种图形、进行知识拓展所需的其他文件等。

二是添加微课教学要素,要考虑到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的融入与实现、教学方法等,具体可见表1。

表1 微课教学要素表

三是微课教学流程的设计,主要有:微课内容所包含的步骤,各个步骤之间的关系和具体每个步骤的内容,详情见图2。

图2 微课教学流程图

四是录制微课,根据教学内容制作PPT后,按照微课教学设计进行教师出镜讲解、PPT录屏或实训操作录制,并将以上内容进行视频裁剪、整合等后期制作,使其在时间和形式上符合微课要求。

(二)课程实施阶段

完成教学设计与微课制作后,进入微课实施阶段,按照BOPPPS教学模型,课程内容的实施从课堂教学三天前的线上学习开始。

1.课堂引入阶段(Bridge-in)。这一阶段为教学模式实施的第一部分,教师利用课堂派、学习派或微信群等线上教学或交流平台,将提前制作好的包含课堂背景知识的小视频、文字、网页等内容上传,并提出学习要求。本节课程上传内容为: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内容、文件制定背景、wordcloud库介绍等,预计学生学习了解时间为15~20分钟。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Objective)。本阶段内容与上一阶段内容间隔时间一般为一天左右,主要是上传并要求学习观看制作的微课教学视频,视频中要强调重难点、相关知识及对应策略。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解决策略可见表1,微课视频为6.5分钟,预计学生学习掌握时间为15~20分钟。

3.课前预评估(Pre-assessment)。课堂教学的前一天,教师上传预评估作业并要求学生马上完成,作业形式一般为3个左右的选择或判断题,作业内容为微课中的教学重难点,预计学生完成时间为5-8分钟。

4.互动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课堂上,教师根据预评估阶段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说明重难点及解决方法后,要求学生首先完成微课中的示范内容,完成后必须达到微课中的示范效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首先回看微课视频,回看后不能解决的可以向教师提问,预计学生完成时间为25~35分钟,完成以后的词云图见图3。示例完成后,学生开始制作微课中安排的作业和拓展内容。

图3 词云完成图

5.教后学情了解(Post-assessment)。距离下课时间还有15分钟左右,进行本节课内容学生掌握情况的测试。测试内容一般为3~5个选择题或判断题。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正确率反思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情况,然后安排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要求学生在5~8分钟的时间内做出来。

6.课堂总结(Summary)。距离下课7分钟左右时,进行课堂总结。总结内容主要包含:本节课主要完成的任务内容、重难点的内容、解决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效果评价与对比

本节课教学完成后,为更好地评测本模式教学效果,选择同一教师授课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班(共41人)进行效果对比。教学效果的评测按照“柯氏评价理论”的前三个基本层次进行[6],具体内容如下:

(一)一级评价:学生问卷评价

每个班的授课任务完成后,教师于课后发放《学生课堂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测量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满意度调查。问卷在两个班共发放70份,学生填写后回收70份,全部为有效问卷,问卷具体结果如表2。

表2 学生测评情况表

由表2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各项数据均高于对比班。值得一提的是,认为“学习过程比较困难”这一选项中,实验班比对比班高出18.46个百分点,分值差距最大,说明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后,学生普遍感觉学习过程比较困难。这一现象与学生自主学习比例提高、拓展练习更多有关,相信随着新模式的深入和学生练习程度的加深,这一数据将会降低,部分学生会改变原有看法。

(二)二级评价:学习效果评价

两个班在课堂中分别完成了“教后学情了解”(Post-assessment)环节的5道选择题,完成情况为:实验班37名学生每人完成5题,共185题,有13题答错,正确率为92.97%;对比班41名学生共完成205题,有32题答错,正确率为84.40%。对比可以发现,运用该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三)三级评价:学习者行为转变评价

教师在下一节课上课时安排了一个与本节课拓展任务相似的“特殊形状词云展示”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堂上10分钟之内完成。结果发现,实验班37名学生有32人按时完成,完成率为86.49%;对比班41名学生有29名按时完成,完成率为70.73%。对比可以发现,实验班学生的操作水平明显高于对比班,说明实验班学生的学习行为转变更加有效。

五、结语

“SPOC+BOPPPS”教学模式引入微课作为载体后,能够明显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但本次测评内容只针对一节课,样本量偏少,若要获取更合理数据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与对比。经过与学生的访谈交流,发现该模式的运用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更高,需要提前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微课设计和录制,课堂的把控上也更复杂;二是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更高,学生需在课前观看相关背景资料、学习微课内容、完成课前预评估;三是对设备的使用要求更高,线上学习需要学生有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但部分学生因经济条件等原因,不能保证设备的按时正常使用,会给教学带来不确定性的影响。

猜你喜欢

重难点教学效果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