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与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性因子与免疫细胞的影响研究
2022-06-07赵文栋
赵文栋
肺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1],非小细胞肺癌为肺癌常见类型[2],早期无典型症状,患者极易忽略,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增大死亡风险,需引起临床重视[3]。纵观临床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等优势,能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4]。但随着临床深入研究发现,该手术对患者创伤仍较大,术后炎性因子水平较高,对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功能均有一定影响[5],且因对患者肺叶进行切除,患者肺功能亦会受到一定影响,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6],一定程度降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增添患者不适,由此可知,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意义重大[7]。鉴于医学技术飞速发展,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出现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治疗,为进一步探究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与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此次研究选取2019 年7 月~2021 年4 月本院收治的118 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7 月~2021 年4 月本院收治的118 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 例。对照组男39 例,女20 例;年龄45~69 岁,平均年龄(57.87±4.29)岁;肿瘤分期:Ⅰ期40 例,Ⅱ期19 例。观察组男38 例,女21 例;年龄46~69 岁,平均年龄(57.50±3.81)岁;肿瘤分期:Ⅰ期41 例,Ⅱ期18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②均进行手术治疗;③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研究;④患者均知情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心肺功能耐受较差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合并传染性疾病者;④认知功能异常者;⑤凝血功能异常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取肺叶切除治疗,采用双腔气管插管静脉麻醉诱导,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以麻醉维持,术中健侧肺通气,指导患者取健侧卧位,取腋中线第8 肋间作胸腔镜观察孔,以患者胸大肌后缘至其背阔肌的前缘第4~5 肋间视为主操作孔,长度约4 cm,肩胛下线的第6~7 肋间作为副操作孔,长度约1.5 cm,术中不必行开胸器撑开肋骨处理,在镜下进行胸内分离、止血、缝合等相关操作,肺叶取出后行肺门纵膈淋巴结清扫[8]。
1.3.2 观察组 采取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治疗。麻醉诱导、维持及体位与对照组一致,胸下放置软垫,进行单操作孔切口处理,于患者腋中线7~8 肋间取1.0 cm切口视为胸腔镜观察孔,将胸腔镜、电凝钩等仪器置入,观察胸腔内部情况,观察胸腔内部病变位置,取腋前线第4 或5 肋间作为主操作孔,长度约2.5 cm,并放置切口保护套,避免镜头污染,在胸腔镜监视下进行靶肺段根部解剖分离,对肺段动、静脉与支气管进行远端游离,清扫淋巴结,结扎肺段动脉,对段支气管远端残端行提起处理,再使用超声刀对缝合段间裂与邻近叶间裂进行离段处理,常规置入胸腔引流管引流[9-11]。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分别于手术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外周血液,检测IL-6、CRP、TNF-α 等炎性因子水平。②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免疫细胞水平。分别于手术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外周血液检测CD4+、CD8+、CD4+/CD8+等免疫细胞水平。③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术后对患者FEV1、FVC、FEV1/FVC 进行测量,评估肺功能状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IL-6、CRP、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IL-6、CRP、TNF-α 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术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手术前后免疫细胞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D4+、CD8+、CD4+/CD8+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免疫细胞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手术前后免疫细胞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术后比较,bP<0.05
2.3 两组肺功能情况比较 观察组FEV1、FVC、FEV1/FVC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为肺癌常见类型[12],研究报道,近年来受饮食、环境、心理等因素影响,该病发生率有所升高,已成为人类第一隐形杀手,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需积极治疗,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13-15]。
腹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见治疗手段,此次研究中对照组应用该治疗方式治疗,其是借助腹腔镜技术,在监视器辅助下对病变肺叶进行切除,疗效显著。但需引起注意的是,该手术方式因切除了患者病变肺叶,极易导致心肺功能障碍,此外,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应以保留健康肺组织为治疗原则,肺叶切除术显然不合时宜[16]。
随着临床深入研究,出现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治疗,该手术方法具有手术切口更小、对患者损伤更小、便于术中操作、切口美观等优点[17],在临床应用广泛,且与肺叶切除术相比,该手术方式能在保障根除病灶前提下,最大程度保留病变肺叶的健康组织,精准切除肿瘤后,再对肺门、纵膈淋巴结进行系统性清扫术处理,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对减少创伤、促使患者更快康复亦有积极作用[18]。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两组IL-6、CRP、TNF-α 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D4+、CD8+、CD4+/CD8+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EV1、FVC、FEV1/FVC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治疗对患者创伤更小,对患者免疫功能、肺功能影响更小,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需注意的是,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治疗较之传统手术而言,对技术要求更高,操作难度更高,提示临床需切实结合患者病情,科学选择手术方法治疗,务必使手术风险降至更低[19-22]。
综上所述,与肺叶切除术相比,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治疗能有效减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症反应,减少对免疫细胞、肺功能影响,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