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三级预防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

2022-06-07王晓林顾婷婷

全科护理 2022年16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检出率量表

冯 娟,黄 霞,刘 好,王晓林,顾婷婷,冷 敏

近年来,人们对护士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关注度越来越高[1]。护理人员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尤其发生如疫情暴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长期处于高应激状态下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感及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2-3],从而心理健康受到较大冲击。与此同时,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服务也面临巨大的挑战[4],针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服务机制建设尤为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是“促进心理健康”的最重要抓手[5]。心理健康服务是指运用心理学及医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预防或减少各类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促进心理健康,提高公众生活质量的咨询、教育等服务工作。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疾病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等[6]。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本院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了解心理健康需求,并根据调查结果建立三级预防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机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21年3月—2021年4月,便利抽取青岛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从事临床一线且具有执业资格的护理人员,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外来进修人员;产假、病假、外出进修人员;被诊断为具有明确的心理疾病或拒绝参加人员。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一般资料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岗位、科室、工作年限、自评压力感受、是否受过心理培训、目前最大的压力源、缓解压力的方式及希望医院提供的心理支持方式等。②马斯勒职业倦怠量表[7](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MBI-GS):该量表包含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3个维度,共15道题。国内多项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8],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9。采用李克特7级(0~6分)量表计分,个人成就感低落部分采用反向计分,在实际计算分析时反向计分题重新赋值,故3个维度均为得分越高倦怠程度越重。平均数<3分为低度倦怠,平均数在3~5分为中度倦怠,平均数>5分为高度倦怠。③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9]:该量表包括抑郁、焦虑、压力3个分量表,共21个条目,每个分量表包含7个条目。用来评估个体过去1周的负性情绪症状,得分越高代表负性情绪症状越严重。量表总体Cronbach′s α系数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912和0.751[10]。每个分量表的7项得分之和乘以2等于该量表的得分,得分数越高说明抑郁、焦虑、压力程度越重。抑郁量表≤9分为正常,10~13分为轻度,14~20分为中度,21~27分为重度,≥28分为非常严重;焦虑量表≤7为正常,8~9分为轻度,10~14分为中度,15~19分为重度,≥20分为非常严重;压力量表≤14为正常,15~18分为轻度,19~25分为中度,26~33分为重度,≥34分为非常严重。

1.2.2 调查方法与资料收集 本调查研究经过医院工会与护理部审批同意后,通过钉钉及微信平台以问卷星的形式发放问卷。问卷采用统一的文字指导语,介绍调查目的、意义、填写方法、注意事项,采用匿名填写共回收问卷1 444份。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资料(见表1)

表1 护理人员一般人口学资料(n=1 444)

2.2 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得分及检出率

2.3 不同人口学特征护理人员情绪衰竭检出率(见表3)

表3 不同人口学特征护理人员情绪衰竭检出率比较 单位:%

2.4 护理人员抑郁-焦虑-压力量表3个分量表得分(见表4)

表4 护理人员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得分情况 单位:分

2.5 抑郁-焦虑-压力阳性症状检出率比较(见表5)

表5 护理人员抑郁-焦虑-压力症状阳性检出率比较 单位:%

2.6 不同人口学特征焦虑症状检出率(见表6)

表6 不同人口学特征护理人员焦虑症状检出率比较

2.7 护理人员压力感、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结果 本次参与调查的护理人员中,自感压力很大者占41.13%。对目前最大的压力源词频分析中显示占前3位的分别为“工作”“科研”“夜班”。在舒缓压力的方式中92.26%选择自我调节,21.75%选择主动求助,有10.88%的人员选择物质应用(抽烟、喝酒、药物等)。仅6.02%的护理人员曾接受过心理相关课程培训。而多数人希望医院提供心理支持服务,选择心理支持的方式分别为:7.3%的人员选择心理健康讲座,43.9%选择职工心理热线,55.9%选择职工心理门诊,70.1%选择心理减压室。

3 讨论

3.1 护理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 医护人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是指从业人员在长期的慢性应激作用下所体验到的一种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的症状[11],而情绪衰竭被视为职业倦怠的核心维度[12],是工作压力源、心理健康的首要反应。与以往调查结果一致[13],本次调查的护理人员中仍以情感衰竭为主要表现,中重度以上者占50.97%,其中门急诊科室检出率最高。门急诊作为医院的高风险科室,承担大量的抢救工作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时间的延长、负荷加重等应激状况容易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14]。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互为影响,随着倦怠程度的不断加重就可能导致个体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15]。在本次调查中显示,有59.66%的护理人员存在焦虑情绪,而以年龄26~35岁、工龄11~15年的人员中表现尤为突出,分析原因可能与这部分人员正是医院的中坚力量,但同时面临职称、家庭、晋升等多重压力,尤其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有二胎子女的护理人员也面临更大的子女养育及家庭照顾压力[16]。另有一项不同护龄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研究也显示,11~20年护龄护士心理问题尤为突出[17],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医院管理者应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及时关注心理问题高危人群。

3.2 构建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护士的身心健康是护理质量的前提和保障,直接关系病人的安全,对临床护理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次调查显示,护士普遍自感压力较大,但缺少压力管理能力的规范培训与锻炼,大多数人缓解压力选择自我调节,仅21.75%的人员会主动求助,有10.88%的人员通过使用烟酒、药物等缓解压力。既往也有调查显示,医护人员对心理服务需求较大,但接受心理健康相关教育培训不足[18-19]。本次调查中只有6.02%的人员曾接受过心理相关课程培训,多数人希望医院给予提供心理支持,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减压活动等。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的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目标中指出,应使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学习并运用健康的减压方式,避免使用吸烟、饮酒、沉迷网络或游戏等不健康的减压方式[20]。因此,构建健全的心理服务体系是促进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3.3 三级预防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立 “三级预防”来自于预防医学的概念,即根据疾病进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21],即一级预防(病因预防):通过采取措施消除致病因素对机体危害的影响;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对已患某病病人及时治疗,防止恶化。根据三级预防策略在疾病防治上的广泛应用,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院领导部门积极构建“预防-适应-康复”三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3.3.1 组织管理 经院党委、院行政审批,由护理部牵头组织成立《员工心理支持和压力舒缓工作小组》,院心理门诊及护理心理委员会均为职工心理健康服务部门,各科室已通过前期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心理护士根据安排负责完成具体工作。形成院行政-护理部-护理心理委员会-心理护士4级组织管理架构。工作组设组长1人,全面负责小组工作。小组成员中含有2名外聘心理专家,2名精神科医生,5人具有本院心理门诊资质,10人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另外有能力的心理健康志愿者可经审核加入,以不断壮大心理健康工作者的队伍。工作组成立后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及管理制度,明确职责与分工,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形成以行政部门牵头组织、专业组成员为主体、其他有意愿、有能力的心理健康工作志愿者共同打造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机制。

3.3.2 构建“预防-适应-康复”三级预防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模式 一级“预防”模式:通过全覆盖的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全员开展心理预防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提高职工的心理素养,树立心理健康理念。具体措施如下。①搭建心理健康宣传平台:通过职工微信平台定期发送心理健康知识,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力度。②每年进行职工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调查。③每2个月组织1次心理健康知识科普讲座,外聘心理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对职工进行心理健康培训教育,主题主要包括心理问题识别、压力管理、人际关系等。④指导正确减压方式,组织开展放松训练等活动。⑤针对科室管理者组织相关心理培训,提高对员工心理健康的重视,提升心理问题识别能力。

二级“适应”模式:建立有效的预警和发现体系,做到早发现早干预。目的是帮助心理危机处于萌芽状态的人员积极应对及适应工作或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心理技能。具体措施如下。①工作组每年组织全院范围的心理健康调查,筛查心理问题高风险人群,并鼓励各科室管理人员加强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与筛查。②分群体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针对不同群体如新入职人员、门急诊、监护室、应急小分队等,专业人员按要求或需求开展巴林特小组、朋辈教育、正念减压工作坊等团体活动[22-23]。通过活动,帮助团队伙伴疏解工作、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困惑。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支持,调动和发挥团队的积极作用,帮助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自我问题的认识,积极应对出现的问题。

三级“康复”模式:危机干预及个体心理咨询。该阶段的工作重点是给那些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与心理危机的人员以必要的心理支持与有效的心理辅导,目的是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其尽快调试恢复原有的心理机能与社会功能。具体措施如下。①搭建“情依有约”员工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主动求助是成功有效化解心理危机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保障求助渠道的畅通,本院每月1日、15日设为员工心理健康咨询日,开通员工心理咨询热线,聘请心理专家提供咨询服务,为有需求的员工进行个别指导和干预。②专业成员负责对院内突发事件进行危机干预。③筛查出有心理疾病的个体及时转介到专业科室或医院给予专业治疗。④工作组成员定期组织培训及督导活动。

健康中国背景下建立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服务机制是促进其心理健康的重要举措。本院构建的三级预防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有利于提升人员的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加强重点人群的心理疏导干预,对促进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服务机制尚处于试行阶段,工作组成员应不断丰富心理服务的内容及模式,同时医院管理部门应注意建立长效机制以保障其有效运行。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检出率量表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