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腰椎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角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2022-06-07吴长军唐祖林黎佰胜潘焕生魏思奇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9期
关键词:形态学节段腰椎

吴长军 唐祖林 黎佰胜 潘焕生 魏思奇

近年来,相关学者热衷研究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角(pedicle facet angle,P-F 角)、下腰椎关节突关节角(facet joint angle,FJA)在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等腰椎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这些研究虽取得了一定共识,但相关结论存在较大分歧。年龄与P-F 角的关系一直是脊柱研究的热点,本研究调查了健康成人下腰椎P-F 角的形态学特点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2020年400 例来本院体检且没有腰椎疾病的受试者,按年龄段随机分为20~29 岁组(20+组)、30~39 岁组(30+组)、40~49 岁组(40+组)、50~59 岁组(50+组),每组100 例。四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无腰椎骨折、感染、手术病史,无腰椎骨质疏松、无腰椎先天畸形、无腰椎椎体滑脱、无腰椎峡部裂等;排除标准:不能接受CT 扫描;有明显腰椎退行性疾病影像学表现。本研究获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表1 四组一般资料比较[n(%)]

1.2 方法 对四组受试者进行腰椎CT 扫描并获取三维重建图像,应用ADW 4.4 图像处理工作站软件对所得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分析,所有测量均由两名医生独立完成,实际所得结果取其平均值。参考Gao 等[1]推荐的测量平面和方法,采集L4~5、L5~S1两节段的P-F角数据。测量方法:按Gao 等[1]推荐的方法测量,以平行于上位椎体正中矢状线且经过椎管的外缘层面作为扫描层面,在获得的矢状面二维重建图像测量右侧椎弓根轴线与关节突关节面所成角度,所得结果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

1.3 观察指标 比较四组 L4~5节段与L5~S1节段P-F角;分析下腰椎P-F 角与年龄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非正态计量资料采用F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F 角与年龄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 L4~5节段与L5~S1节段P-F 角比较 L4~5节段P-F 角20+组、30+组、40+组、50+组分别为(101.23±3.07)、(101.78±3.34)、(102.28±3.74)、(103.88±3.86)°;L5~S1节段P-F 角20+组、30+组、40+组、50+组分别为(100.18±4.08)、(100.79±4.85)、(101.42±4.41)、(101.38±4.61)°,L4~5P-F 角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P-F 角20+组、30+组、40+组、50+组L4~5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 角20+组、30+组、40+组、50+组L5~S1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四组 L4~5 节段与L5~S1 节段P-F 角比较(,°)

表2 四组 L4~5 节段与L5~S1 节段P-F 角比较(,°)

注:四组 L4~5 节段P-F 角比较,P<0.05

2.2 下腰椎P-F 角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健康成人L4~5P-F 角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L5~S1P-F 角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见表3。

表3 下腰椎P-F 角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DLS 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多见于50 岁以上中老年人,是造成老年人腰腿痛、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其滑脱程度一般为Ⅰ度,少数严重的病例可发展至Ⅱ度。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其发病机制和病因进行了深入研究,但至今其确切的病因仍不明确,被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4],尤其是关节突关节形态学变化与DLS 之间的因果关系尚存争议。

P-F 角是描述关节突关节形态结构的指标之一,其与DLS 的关系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文献报道,随着P-F 角增大,其关节突关节面越偏向水平位,关节突关节的接触面积随之减少,不利于小关节间稳定性的维持[5,6]。Devine 等[7]的一篇文献回顾指出,DLS 患者滑脱节段的关节突关节具有更小的FJA 及水平化的P-F 角等形态学特征。有研究认为关节突关节形态学变化(更小的FJA、水平化的P-F 角、小关节不对称)对DLS 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病因学意义,但其作用不应被夸大;关节突关节退变是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继发性改变,而腰椎滑脱加剧了小关节的退变[8]。

DLS 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4.1 %,多发生于50 岁以后,好发于L4~5节段,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4 倍[9,10]。本文研究结果发现,健康成人L4~5P-F 角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L5~S1P-F 角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这可能与临床上观察到的腰椎退变性滑脱好发于L4~5节段有关,因此认为P-F 角的形态学变化对L4~5节段DLS 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病因学意义。有学者认为DLS 是一个长期慢性进展的过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局部因素包括椎间盘、周围肌肉、韧带、腰椎前凸角、骨盆投射角、关节突关节形态学异常等;全身因素有女性妊娠、卵巢切除术后雌激素水平降低、骨质疏松等[11,12]。

本研究借助CT 多层面重建技术,以平行于腰椎的正中矢状面且经过椎管外缘层面作为扫描平面,在此获得的矢状面二维重建图像测量右侧P-F 角,结果发现L4~5节段的P-F 角和年龄呈正相关关系,表明随着年龄增长L4~5节段P-F 角会逐渐增高,这可能是导致L4~5DLS 的危险因素之一。L5~S1P-F 角变化与年龄无相关性,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L5~S1节段的退变性滑脱率。

综上所述,健康成人L4~5P-F 角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与年龄呈正相关。另外,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缺乏纵向动态对比,不能很好的阐明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存在局限性,因此有必要设计一项纵向研究进一步观察同一组人群P-F 角与DLS 的关系。

猜你喜欢

形态学节段腰椎
高速铁路节段箱梁预制场规划设计研究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音乐科学研究中的思想实验——以音乐形态学研究中的四个重大发现为例
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形态学的危险因素
腰椎融合手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研究进展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