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骨骨折术后系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6-07杨博李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6期
关键词:骨折关节康复

杨博 李飞

跟骨骨折在跗骨骨折中所占比例超过一半,可达60%,跟骨关节内骨折占跟骨骨折的3/4,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严重破坏跟距关节,导致粘连,关节僵硬、畸形、疼痛等,如处理不及时,会形成创伤性关节炎,行走困难,运动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2]。临床上跟骨骨折多因创伤所致,中青年发病率高,常用的治疗手段有手术,骨牵引,开放复位等。手术后应用系统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并能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3]。为探讨系统性康复治疗的跟骨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本院对近期收治的58 例跟骨骨折患者开展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进行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7 月~2020 年2 月本院手足外科收治的跟骨骨折手术患者58 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能否来院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分为观察组(30 例)与对照组(28 例)。观察组中,男21 例,女9 例;年龄22~57 岁,平均年龄(37.8±6.6)岁;受伤原因:砸伤2 例,车祸伤11 例,高处坠落伤14 例,摔伤3 例;Sanders 分型:Ⅳ型13 例,Ⅲ型17 例。对照组中,男21 例,女7 例;年龄21~55 岁,平均年龄(37.7±5.9)岁;受伤原因:砸伤2 例,车祸伤10 例,高处坠落伤14 例,摔伤2 例;Sanders 分型:Ⅳ型12 例,Ⅲ型1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或锁定钢板外固定术,对照组术后应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出院后自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院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系统康复治疗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术后2 d~术后2 周内,主要任务为消肿,足趾活动;第二阶段为术后2 周~术后6 周内,主要进行踝关节运动,增强踝周肌肉力量;第三阶段为术后6 周~术后12 周内,此时期增加负重练习以及步态练习;第四阶段为术后12 周~术后16 周,重点进行本体感觉训练。具体措施如下。

1.2.1 第一阶段 对患者进行患肢抬高、冷敷及向心性加压按摩,目的为消除患者肢体肿胀,正确护理切口,防止感染;对足趾进行被动伸屈练习,最大限度练习,5 次/组,5 组/d。

1.2.2 第二阶段 主动运动踝关节,背伸、距屈至疼痛可耐受点保持20 s,5 次/组,5 组/d。

1.2.3 第三阶段 扩张踝关节活动范围,距下关节,跟骰关节,距舟关节进行关节松动,被动活动距下关节。同时对胫骨前、后肌、腓骨长短肌徒手进行等长抗阻练习,促进肌肉力量恢复,手术后8 周指导患者踩地秤15 kg 负重,拄拐三点式行走,手术后12 周,负重增至25 kg,手术后14 周完全负重。

1.2.4 第四阶段 应用Thera-Band 训练垫进行体感觉训练,进行晃板恢复踝、足本体感觉,进行步态训练,先将重心在双腿间左右、前后移动,而后行走,要保持双足支撑相等时,摆相等幅,逐步训练至步态正常行走。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优:患者能正常行走,无疼痛,外观正常,结节关节角(贝累角)>30°;良:患者行走正常,跟距关节轻微疼痛,外观无异常,贝累角>20°;差:患者行走不理想,疼痛明显,贝累角<20°。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3.2 对比两组踝足活动度 包括踝背伸、踝跖屈、足外翻、足内翻。

1.3.3 对比两组AOFAS 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 包括疼痛、功能、对线三项内容,评分越低患者踝足功能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踝足活动度对比 观察组踝背伸、踝距屈、足外翻、足内翻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踝足活动度对比(,°)

表2 两组踝足活动度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3 两组AOFAS 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对比 观察组疼痛、功能、对线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AOFAS 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AOFAS 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跟骨骨折是下肢骨折的常见类型之一,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跟骨骨折患者愈合难度大,常易出现感染,功能障碍及疼痛,患者受外伤后,皮肤条件不佳,还能出现术后皮缘坏死,营养不良,末梢血运不佳等情况。如治疗不当,甚至会导致残疾,严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4]。临床研究表明,跟骨骨折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可增强患者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感染率,能有效促进患者踝及足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行走,减轻疼痛,对患者康复作用显著[5-8]。系统康复治疗早期可有效消除肿胀,可减轻足部慢性炎症反应发生,可防止踝关节粘连。系统康复中期,关节松动技术的应用,可增加距下关节,跟骰关节,距舟关节活动范围,可促进足功能恢复,对踝足周围肌力的练习,可为踝足活动提供保障[9]。后期进行本体感觉,步态练习,可增加踝关节信号传入冲动,可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10]。研究表明,早期进行合理有效的系统康复治疗还能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的发生几率,利于骨折的快速康复。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踝背伸、踝距屈、足外翻、足内翻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疼痛、功能、对线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早期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安全性高,康复训练中用徒手抗阻等长肌力训练不影响骨折愈合,对距下关节的分离牵引,前后滑动手法可保护关节,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主动运动踝关节,可防止固定不牢固。由此可见系统康复治疗对跟骨骨折患者足踝功能的恢复具有关键性作用。

综上所述,跟骨骨折术后患者应用系统性康复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骨折关节康复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膝盖经常咔咔响,小心“关节鼠”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才是关键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