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顽固性高血压应用药物联合降压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2-06-07李宁宁
李宁宁
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逐步发展,肾脏功能会逐步衰退,演变为尿毒症,出现机体水、电解质、酸碱代谢紊乱的情况,需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清除代谢废物,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延长生存时间[1]。血液透析作为一种维持性治疗手段,疗程漫长,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各种合并症,如肾性贫血、高磷血症、高血压,其中高血压发生率极高,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少部分高血压患者无需用药即可控制血压,但大部分患者病情顽固,需接受药物治疗[2]。鉴于此,此次试验将本院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60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旨在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药物联合降压治疗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盲选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36~80 岁,平均年龄(58.14±8.30)岁;血液透析时间1~6 年,平均血液透析时间(3.91±1.05)年;基础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0 例,糖尿病肾病8 例,高血压肾损害6 例,多囊肾2 例,狼疮性肾炎2 例,梗阻性肾病2 例。观察组男23 例,女17 例;年 龄36~81 岁,平均年龄(58.37±8.21)岁;血液透析时间1~6 年,平均血液透析时间(3.85±1.14)年;基础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0 例,糖尿病肾病8 例,高血压肾损害6 例,多囊肾2 例,狼疮性肾炎2 例,梗阻性肾病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取常规降压治疗,即使用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17)空腹口服,1 次/d,80 mg/次;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01)口服,1 次/d,初始剂量为2.5 mg,根据血压控制效果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5 mg;盐酸贝那普利(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292)口服,1 次/d,初始剂量为10 mg,若未获取满意疗效,可隔1~2 周调整一次剂量,最大剂量为40 mg/d,分1~2 次服用。持续治疗2 个月。
1.2.2 观察组 患者采取药物联合降压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盐酸特拉唑嗪(上海雅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659)睡前口服,1 次/d,初始剂量为1 mg,随后可增加剂量直至获得满意疗效(即SBP<160 mm Hg,DBP<90 mm Hg);正常情况 下剂量为2~10 mg/d,最大剂量为20 mg/d。持续治疗2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治疗前后采用血压检测仪测定两组患者的SBP、DBP及MAP,计算平均值。②临床疗效,根据血压指标变化评估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血压较治疗前下降≥20 mm Hg,或SBP<140 mm Hg、DBP<90 mm Hg;有效:治疗后患者血压较治疗前有所下降,SBP<160 mm Hg,DBP<90 mm Hg;无效:治疗期间血压未下降或继续升高[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③用药安全性,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SBP、DBP 及MA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BP、DBP 及MAP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mm Hg)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mm Hg)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用药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发生头晕1 例(3.33%),头 痛1 例(3.33%),恶心呕吐1 例(3.33%),乏力1 例(3.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发生头晕1 例(3.33%),头痛1 例(3.33%),恶心呕吐1 例(3.33%),乏力2 例(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1,P>0.05)。
3 讨论
顽固性高血压即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在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由于容量负荷过载、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化、血管扩张障碍等原因,合并顽固性高血压的风险极高[4]。高血压为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及时用药控制血压对于保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积极意义。
临床以往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可能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患者的降压效果不佳,因此不宜提倡使用。在本次研究过程中,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重点提到缬沙坦的应用,其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特异性作用于AT1受体亚型,抑制AT1受体与氨基酸的结合,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进一步起到降低血压作用[5]。同时,本次研究中用到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为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该药物可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平滑肌细胞及心肌细胞,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控制血压,且其生物利用度高,药效持久,降压效果稳定[6]。而盐酸贝那普利则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强血浆肾素活性,抑制缓激肽降解,降低血管阻力,控制血压,减轻小心脏负荷[7]。盐酸特拉唑嗪为特异性α1受体阻滞剂,可选择性阻断突触后膜α1受体,对抗去甲肾上腺素主导的血管收缩,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SBP、DBP,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8,9]。所以,结合这些降压药物的优势特点,合理使用非常重要。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降压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药物联合降压治疗,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BP、DBP 及MAP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药物联合降压治疗值得采纳及应用,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较为相似。相关研究[10]表示,药物联合降压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偏低,其中疗效高达90.00%以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接受药物联合降压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血压明显下降,并且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具备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