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美曲塞与多西他赛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失败后的化疗效果研究
2022-06-07蔡雨轩
蔡雨轩
肺癌在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均有非常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肺癌中最常见的分型是非小细胞肺癌,占比约为80%,临床一直非常重视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但是非小细胞肺癌隐匿性比较强,许多患者及至晚期才确诊,此时手术治疗不再适合,临床多以吉非替尼等靶向药物进行治疗,用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1]。但是,许多患者会因为对靶向药物产生耐药性而出现靶向治疗失败的结果,对此,临床多为患者进行挽救化疗,而培美曲塞、多西他赛广谱抗肿瘤活性较强,多被用于靶向治疗失败后的挽救化疗[2]。本文选择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本院90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失败后患者,分析培美曲塞与多西他赛对其进行化疗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4 月~2020 年4月本院90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失败后患者,以便利抽样法分组方式分为A 组和B 组,各45 例。A 组男30 例,女15 例;年龄49~71 岁,平均年龄(60.48±11.27)岁;分期:Ⅲb 期36 例,Ⅳ期9 例;分型:大细胞癌6 例,鳞癌19 例,腺癌20 例。B 组男26 例,女19 例;年龄48~72 岁,平均年龄(60.41±11.34)岁;分期:Ⅲb 期37 例,Ⅳ期8 例;分型:大细胞癌7 例,鳞癌17 例,腺癌2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且符合《内科学》第8 版中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标准[3];②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手册的分期标准[4],均属于Ⅲb 或Ⅳ期;③经靶向治疗失败;④身体状况可耐受挽救化疗;⑤未接受其他治疗;⑥本研究尊重患者与患者家属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者;②临床资料不全者;③过敏性体质者;④肝肾功能不全;⑤依从性不佳或存在精神障碍,无法坚持完成研究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化疗前1 周使用叶酸片,口服,1 次/d,0.4 mg/次;维生素B12肌内注射,每9 周1 次,1 mg/次,直至疗程结束。化疗前患者均使用地塞米松,用法用量为:口服,10 mg/次。在此基础上,A 组给予培美曲塞进行化疗,用法用量及疗程为:静脉滴注,500 mg/m2,d1,21 d 为1 个周期,治疗2 个周期评价疗效。B 组给予多西他赛进行化疗,用法用量及疗程为:静脉滴注,75 mg/m2,d1,21 d为1个周期,治疗2 个周期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疾病控制率和近期疗效,疾病控制率和近期疗效均参考《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具体判定标准:完全缓解:患者症状在治疗后全部消失,各项指标经实验室检验处于正常范围;部分缓解:患者症状在治疗后显著减轻,各项指标经实验室检验也有明显改善;稳定:患者症状在治疗后无明显改善、各项指标的实验室检验结果也无明显变化,但二者均趋于稳定,且未有恶化迹象;进展:患者症状、各项指标的实验室检验结果均出现恶化迹象,甚至患者死亡[5]。近期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稳定率。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脱发、皮疹、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及食欲不振。③生存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疾病控制率、近期疗效比较 A 组完全缓解13 例,部分缓解11 例,稳定3 例,进展18 例;B 组完全缓解9 例,部分缓解9 例,稳定4 例,进展23 例;A 组疾病控制率60.00%、近期总有效率53.33%与B组的48.89%、4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疾病控制率、近期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 组脱发、皮疹、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及食欲不振发生率均低于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生存时间比较 A 组生存时间为(10.17±1.33)个月,与B 组的(9.86±1.47)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9,P=0.149>0.05)。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在肺癌中占比极高,其具有非常高的致死率,临床多采取靶向治疗,靶向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吉非替尼和尼罗替尼。吉非替尼可以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肿瘤的生长,杀灭肿瘤细胞,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尼罗替尼可以针对诱发癌变的基因进行治疗,二者本身均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但患者易因长期用药而对靶向药物产生耐药性,进而导致治疗失败。相关研究指出,靶向治疗失败后临床并无可靠的挽救治疗方案,目前主要通过化疗作为挽救方案[6]。本文中A 组选择使用抗叶酸制剂培美曲塞,这种药物不仅可以破坏细胞的叶酸依赖性代谢,阻碍肿瘤细胞的复制,还能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运载叶酸载体,将叶酸等物质转化为谷氨酸,进而达到延长肿瘤细胞抑制时间的目的[7];B 组选择使用紫杉类药物多西他赛,这种药物多被用于治疗晚期的卵巢癌、乳腺癌以及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其可以抑制微管的解聚,增强蛋白的聚合能力,促进非功能性微管束的产生,破坏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8,9]。这两种药物可以从不同作用机制达到抗肿瘤的目的,结果显示:A 组疾病控制率、近期总有效率与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生存时间与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两种药物在有效性上均非常显著。A 组脱发、皮疹、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及食欲不振发生率均低于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培美曲塞的安全性优于多西他赛。因此,在有效性相近的情况下,临床应为患者优选安全性更高的培美曲塞。
综上所述,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失败后患者应用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化疗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其生存时间也都可以得到延长,但在安全性上培美曲塞优于多西他赛,故临床应为患者使用培美曲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