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558例学龄期儿童癫痫的临床分析
2022-06-07李军强向开华岳艳卢静宋文珺王天成
李军强,向开华,岳艳,卢静,宋文珺,王天成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癫痫的发病率较高,大约是成人的2倍。学龄期正是儿童身心发育的高峰期,癫痫对正处于身心发育期的学龄期儿童影响巨大,不仅会影响生长发育,还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患儿的学习和生活及社交能力,癫痫反复发作可损伤患儿大脑,出现各种癫痫性脑病及共患病,影响儿童认知功能发育,从而导致认知障碍及性格异常。对于学龄期癫痫患儿应积极寻求病因,合理用药治疗,尽快控制癫痫发作,改善患儿社会及心理功能,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2 558例学龄期癫痫患儿的发作形式、病因、共患病、电-临床综合征、抗癫痫药物使用情况、入学情况及学习成绩等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学龄期患儿癫痫防治提供临床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癫痫科住院癫痫患儿2 558例。纳入标准:(1
)性别不限,年龄6~14岁;(2
)就诊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3
)首次就诊地点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癫痫科住院部;(4
)癫痫诊断明确,诊断采用中国抗癫痫协会2015年制定的临床指南,癫痫病分册的癫痫诊断标准;(5
)共患病采用国内及国际常用诊断量表来确诊;(6
)就诊信息完整,家属及患儿愿意接受随访。排除标准:(1
)年龄<6岁或年龄>14岁;(2
)就诊信息不完整,影响随访者;(3
)不愿配合本研究者。本研究向每位家属及患儿解释了研究目的,所采集数据只用于科学研究,取得了家属及患儿的知情同意。1.2 研究方法
通过医院住院信息系统(HIS系统)检索出符合标准的患儿共2 558例,利用患儿住院号,对其病历进行逐一翻阅,分析其初次就诊时的发作形式、病因、共患病、电-临床综合征、抗癫痫药物使用情况、入学情况及学习成绩等。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 558例患儿中,男1 484例,女1 074例,男∶女为1∶4,年龄6~14岁,年龄中位数为9.4岁。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41.4%)为主,结果详见表1。其中先天性脑发育异常299例(11.7%)、热性惊厥266例(10.4%)、围产期脑损伤235例(9.2%)及遗传140例(5.5%)等为常见病因,结果详见表2。认知功能障碍389例(24.4%)和头痛258例(16.2%)是最常见的共患病,结果详见表3。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癫痫(BECT)432例(26.3%)、青少年肌阵挛(JME)321例(19.6%)、儿童失神癫痫(CAE)247例(15.1%)及晚发性儿童枕叶癫痫(Gastaut 型)252例(15.4%)是最为常见的电-临床综合征,结果详见表4。抗癫痫药物单药以奥卡西平(44.1%)、左乙拉西坦(34.7%)最常用,结果详见表5。2 323例患儿正常入学,入学率为90.8%,学习成绩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共病患儿学习成绩明显低于未出现共病的患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1 2 558例学龄期癫痫患儿发作形式比较
表2 2 558例学龄期癫痫患儿病因比较
表3 2 558例学龄期癫痫患儿共患病比较
表4 2 558例学龄期癫痫患儿电-临床综合征比较
表5 2 558例学龄期癫痫患儿常用抗癫痫药物[例(%)]
3 讨论
癫痫是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癫痫分类采用国际抗癫痫联盟(the 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1981年的分类标准。本研究结果显示学龄期癫痫患儿发作以部分性发作(41.4%)为主,这与Petropoulos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明确发作形式可以为抗癫痫药物选择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目前ILAE将癫痫病因分为6大类:遗传性、结构性、代谢性、免疫性、感染性及病因不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结构性病因是癫痫患儿最常见的明确病因,先天性脑发育异常(11.7%)、围产期脑损伤(9.2%)及脑外伤(4.8%)是最常见的结构异常性病因,这主要与影像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密切相关,这与Ciumas等的报道结果一致,但与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说明儿童癫痫病因有其自身特征。热性惊厥(10.4%)也是癫痫患儿较为常见的病因,这与儿童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够完善有关。明确病因是为了更好地防治癫痫,从本研究结果的病因中可以看出,目前仍有大多数病因是不明确的,需要进一步依靠临床知识及辅助检查来明确,有研究将脑电图对于病因的诊断作为研究重点和新方向,以期对病因的诊断有所助益。结构性病因是癫痫患儿防治的重点,加强孕妇营养、产前检查及遗传咨询,防止出生时缺氧窒息、早产、过期产,以及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是最重要的防治要点。当儿童期出现高热时需快速降温,防止由于高热引起脑损伤而引发癫痫也是癫痫防治的一个重要方面。
共患病是指患者同时患有缺乏必然因果关系的两种及两种以上疾病,分别达到各自的诊断标准。癫痫共患病是指与癫痫同时存在于患者身体当中的某些疾病,儿童癫痫的共患病主要有认知功能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偏头疼及睡眠障碍等,目前儿童共患病主要侧重于研究认知障碍和心理障碍。既往有研究显示,儿童癫痫共患病的发生率远高于成人,由于不同的研究者采用的研究方式不同,具体发生率也不尽相同,本研究的共患病发生率为62.3%,以认知功能障碍(24.4%)最常见,这与国内及国际的研究存在较大的差异,Khongkhatithum等的研究显示癫痫共患病中头痛发生率为8.4%~23.0%,ADHD为12.1%~39.4%,智能障碍为25.0%,焦虑障碍为15.2%~36.0%,抑郁障碍为8.0%~35.1%,有研究报道在基于人群的活动性癫痫患儿中,孤独症共患率为21.0%。本研究中共患病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为本组患儿癫痫控制良好,药物使用合理,因为不正规、不合理地使用抗癫痫药物可引起药物性神经和精神疾病,另一方面大多数患儿来自农村,父母、学校及社会寄予的希望低,对患儿自身的精神压力较小,另外本组资料主要由神经科医师收集,神经科医师对于精神疾病认识有限,有可能不能正确、合理地判别和诊断一些临床表现不典型和较为隐匿的特殊共患病。
电-临床综合征是癫痫疾病中的特殊类型,根据目前共识,应尽可能明确癫痫疾病的类型,尤其是否符合电-临床综合征的诊断,因为不同的综合征的治疗及预后有很大的差异。有研究显示学龄期癫痫儿童常见的电-临床综合征中BECT大约占20%,JME大约占15%,CAE大约占10%,本研究中电-临床综合征确诊率较高,这主要与临床医师的水平有关,对于特殊类型的综合征有较深刻的认识,能正确地诊断综合征,也与患儿能准确描述病情有关,但在临床工作中还应重视患者发作时的视频资料的收集和多次临床脑电图监测,以更进一步提高电-临床综合征的诊断。虽然有些综合征在儿童电-临床综合征中不常见,如LGS、LKS、Doose等综合征,但因其发病严重,预后不良,故应早期识别,及早治疗。
药物治疗目前仍然是癫痫治疗的主要手段,首选单药最低有效剂量,以达到最低剂量获得完全控制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儿生活品质为目的。本研究显示癫痫患儿单药治疗以奥卡西平(44.1%)和左乙拉西坦(34.7%)为主。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使用及研究成为了目前的热点,这是由于新型抗癫痫药物不仅具有可靠的疗效,相比传统药物不良反应小,对于身心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学龄期患儿更加适宜,有研究显示长期服用苯巴比妥等传统药物的患儿,受到的认知损害较大,即使停药后认知功能仍较差。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对学龄期患儿应尽可能地使用新型抗癫痫药物以减少副作用。根据发作形式、病因及其他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是控制癫痫发作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新型抗癫痫药物就一定比传统药物有优势,也不能一味地追求新型药物,这是不符合卫生经济学要求的。本研究显示联合用药患儿多于单药治疗者,因为联合用药的患儿大都伴有其他疾病或有难治性病因,导致对药物的反应性差,也有部分是因为不合理使用单药治疗而导致需联合用药,在单药治疗过程中,如单药达最大剂量仍不能控制发作时再考虑联合用药,不能用浅尝辄止的方法使用单药治疗。对于药物控制不良的患儿可考虑手术治疗,有可能会取得较好的疗效。儿童相比于成人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使用药物时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正确选择单药治疗,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疗效,更能大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本研究中的患儿入学率较高为90.8%,其主要原因是癫痫控制良好,共患病发生率低,对患儿的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因为反复的癫痫发作可严重影响大脑发育过程中的突触可塑性,引起大脑神经元细胞损伤、凋亡,引起神经通路形成及重要功能区的形成与完善障碍,直接影响患儿的认知、语言、行为及生长发育,可导致患儿学习和生活能力低下。但也有少数患儿不能正常入学,主要原因为这部分患儿大多伴有共患病,智力、生理和心理明显障碍不能入学,害怕接触社会及人群,另一方面,父母担心患儿在外面发作被别人知道或造成意外伤害。未正常入学患儿的生活、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正常入学的患儿,因此需要父母积极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其早日上学,这不仅有利于认知功能的改善,同时也可以建立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正确认识癫痫发作形式,积极明确病因,合理选择抗癫痫药物治疗对于癫痫患儿的疗效和预后至关重要,也可减少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癫痫共患病对儿童造成的伤害可能比癫痫本身还要严重,因此需特别关注,积极治疗,重点预防。本研究只探讨了癫痫患儿学习情况,后续研究还需关注患儿社会心理功能及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