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的问题与策略
2022-06-07许啟基
许啟基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行为,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目前,在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存在着比较大的提升的空间。基于此,本文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改善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问题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前言: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高效互动是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忽视音乐本体、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缺乏创新、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偏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等等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师生互动的质量,基于此,本文就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的策略展开论述。
一、教师要做多种角色的扮演者
1.要做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在现在的课堂里教师应该放弃“权威”地位,应更多地体现在引导学生、不断激励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与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互动,以适切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导向学习任务本身,去引导、去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学习的情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参与到课堂的互动,提高音乐的演唱、审美水平。
2.要做学生课堂学习心理的关注者
关注和重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
识地关注学生心理状况。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如爱说话、乱起哄、嘲笑同学、不学习、不尊重他人甚至破坏课堂等多种道德行为习惯都与其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有关。教师应了解学生认知、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行为主义方法规范学生的行为、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引导学生的良好行为来引导和训练学生的良好行为,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教师应教师管理好了自己的情绪,充分尊重学生,不羞辱、不排斥、不体罚学生,耐心去引导、教育他们,“滤镜式”缩小问题行为,正向表述行为规范,能有效的约束学生的课堂行为,提高课堂互动的效果。
3.要做教育教学的创新者
在面对未来的教育变化,传统的、固有的、一成不变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变革的要求,具体来说,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了易变性,文化的开放和多元导致了不确定性,“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创新导致了复杂性,传统的思维习惯导致了模糊性,教师需要能主动接受挑战、主动适应变化。所以,教师只有保持思想的开放、破除思维定式、多角度看问题,做教育教学的创新者,才能将课堂教学特别是课堂的互动作用更好地发挥。
创新教育其中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创新,改变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合作者,从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探索发现问题的积极性。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高质量师生互动的进行
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教学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部分。
课堂物理环境影响师生互动的进行,比如,班级规模大小影响着师生互动的方式、频率、质量以及课堂教学的效果,班级规模对班级中的个人互动也有着较大的影响。班级规模大小程度与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关注程度是成反比的。当班级规模变大时教师对于学生个体的关注度就会降低,因为教师的教学精力与关注范围是有限的,班里学生越多时,教师对于学生个体的关注就会越少。
目前班级课堂座位排列都是插秧式的,活动空间狭窄,进行音乐互动有很大的局限性,边角位的学生就会容易被“边缘化”,师生互动减少,难以达到有效课堂的标准。所以适当的班级人数对于课堂互动的设计腾出了空间,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座次安排成“圆形”、“U 形”等,增加交流互动频率,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心理环境也对学生学习状态产生影响,要建立合理的课堂评价机制,应通过适当的微笑、鼓励、表扬等方式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当学生表现不佳时,教师应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不轻易发脾气,学生不因此处在时刻紧张、可能被批评的环境中产生焦虑情绪,影响学习效率。可选择合适的方式,视情况采取温和、包容等方式评价与教育,让全班学生在宽松、舒适、心情愉悦的状态下投入课堂学习,师生互动的持续性得以进行。
三、教师要完善教学方法,客观对待学生的差異性
1.教师要完善音乐教学方法
程式化的音乐教学缺乏专业教学理念的引导,不利于师生互动,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教师授课对学生关注度低等,降低了音乐课堂师生互动的质量。
教师们应多采用国外的音乐教育体系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来提高音乐课堂互动和教学方式,给学生和音乐课堂带来不一样的课堂效果,课堂互动的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2.教师要客观对待学生的差异
少年儿童无论是生理的发展或是心理的发展都时刻影响着其自身在课堂的表现,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可以帮助教师建立更加积极的学生观。
学习过程中呈现较大的学习能力差异,为教师带来了挑战,应了解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教学上要耐心、细心,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要放下偏见的意识,把学生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增加课堂互动频率,帮助学生提高其音乐素养,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力得到最大的开发。
结语:音乐是有深远意义的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环境适应力,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放在的内在要求。小学音乐课堂中师生互动质量的发展需要教师自身的提高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不断优化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确保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晓霖. 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黄河之声, 2018(8):1.
[2]袁文燕. 互动,课堂的本质——小学音乐课堂中师生互动策略探究[J]. 世纪之星—初中版, 2021(2):2.
[3]宋星. 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策略研究[J]. 北方音乐, 2018, 38(10):2.
[4]知心育人:适合每位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小学版/董奇主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6